• 巴以冲突扩大只是时间问题?

  •     “这场冲突有升级风险,(以色列)北部出现了第二条战线,当然还有伊朗的介入。” “如果以色列政府继续对手无寸铁的加沙平民发动袭击,没有人能保证冲突不会扩大。”新一轮巴以冲突已经持续超过一周,在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和伊朗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扬10月15日分别在不同场合发出上述警告。
        一些国际媒体注意到,美国宣称“决心阻止任何国家或非国家行为者推动这场战争升级”,为此持续向中东地区调派航母战斗群,而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卡纳尼16日在记者会上表示,“伊朗认为,美国已经在军事上介入巴以冲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15日分别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和土耳其外长费丹通电话。王毅表示,中方支持伊斯兰国家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加强团结协调,发出一致声音。国际社会应当行动起来,反对任何一方伤害平民的行为。联合国特别是安理会要切实负起责任,发挥应有作用。
    “中东已濒临深渊”
        据阿拉比亚电视台报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10月16日主持召开刚组建的战时内阁会议,听取了以军总长等对加沙战事的情况汇报,决定对加沙的报复行动进入第二阶段,即派地面部队“清剿和扫荡加沙”,直到把哈马斯全部消灭。中东媒体称,以色列对加沙的军事行动已经“箭在弦上”,36万预备役只等一声令下,即开赴加沙。
        路透社16日称,截至当天,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双方超4200人死亡,上万人受伤,遇难者中包括至少700名未成年人。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NRWA)主任专员拉扎里尼15日表示,“加沙正遭扼杀、人道不知所踪”,称UNRWA已经无法为加沙提供人道援助。他痛心疾首地表示,加沙地带面临的是一场“前所未见的人道主义危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加沙地带的电力、粮食和用水供应此前已被以色列切断,而随着以军的攻势加大,加沙北部的巴勒斯坦民众被迫向南部大规模迁移,局势仍在急剧恶化
        16日上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媒体表示,以色列国防军和哈马斯双方宣布16日上午9时在加沙南部卡萨地带暂时停火5小时,以便让外国人从拉法口岸撤离出境,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得以进入加沙。当天中午,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否认同意停火,并表示没有同意让任何一方以人道主义援助换取外国人出境,哈马斯也发声明指没有接到埃及通知拉法边境将重开。
        与此同时,以色列空军对加沙的轰炸并没有停止,巴勒斯坦平民撤离路线遭袭引发全球关注。据半岛电视台16日报道其对以色列对加沙车队空袭的调查,13日在以色列军方下令北部民众撤离后,数千名巴勒斯坦平民开始逃往加沙南部。以军在空中放下传单强调人们可以采取的安全路线,并声称晚上8时之前不会进行轰炸。
        然而,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加沙一车队遭到轰炸的视频。半岛电视台通过卫星影像比对,声称确认该起事件发生在“安全走廊”且时间在下午5时前后,据悉,至少70人在此次袭击中丧生,其中主要是妇女和儿童。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5日在一份声明中沉重地表示:“我们目前面对的问题是,中东已经濒临深渊。”他敦促交战双方各自作出让步,呼吁哈马斯即刻无条件释放人质;以色列则应即刻放行通往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援助和相关救援人员。古特雷斯强调,哈马斯及以色列必须执行国际社会的上述呼吁,因为这是“正确的事情”而非“讨价还价的筹码”。
    “哈马斯必须被彻底消灭”
        冲突发生至今,外界担忧局势升级导致更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而站在以色列背后的美国,也一直坚定支持以色列,并拒绝批评后者对加沙地带的“报复性封锁”。不过在拜登最新言论中,他警告以色列不要再次占领加沙。
        拜登称,即便冲突已导致双方平民死伤惨重,“以色列必须做出回应,哈马斯必须被彻底消灭”,并相信以色列将根据战争规则采取行动。拜登同时认为,美国“没有必要”向以色列派兵,且以色列占领加沙地带“是一个巨大错误”。
        拜登重申美国对以色列的坚定支持。当被问及美国军队是否将在新一轮中东战争中作战时,拜登回答:“我认为没有必要。以色列拥有最优秀的战斗部队之一,我保证我们会为他们提供他们需要的一切。”
        此前,白宫方面也曾多次表示不会派兵支援以色列。12日,白宫国安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称,美国将为以色列提供武器弹药、信息情报援助,但当前“没有意图,也没有计划”派遣美国军队进入以色列。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15日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采访时表示,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冲突存在升级外溢的风险。沙利文将风险归于伊朗而非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他说:“这场冲突有升级的风险,(以色列)北部出现了第二条战线,当然还有伊朗的介入。”
        此前一天,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宣布向中东派遣“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战斗群,耐人寻味的是,在解释美军为何派遣第二个航母战斗群前往时,奥斯汀说“我们决心阻止任何国家或非国家行为者推动这场战争升级的企图”。显然,这里指的仍然是伊朗以及有可能介入巴以冲突的阿拉伯国家。
        事实上,阿拉伯国家在此次冲突中表现都较为克制。有观察指出,在冲突发生的前几天中,阿拉伯国家均在观望,而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持续军事行动,在逐渐改变保持观望的心态。有学者认为,当前巴以局势的恶化,将令更多阿拉伯国家在与以色列缓和关系时有所顾虑,甚至放弃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
    “多条战线可能被打开”
        另一方面,以色列北部与黎巴嫩的边界冲突持续加剧,加之14日晚以色列再次空袭叙利亚北部阿勒颇的国际机场,有观察指以色列正陷入多线作战的泥潭中,随着冲突延烧至周边地区,巴以冲突局势扩大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10月15日,黎巴嫩真主党发射导弹空袭以色列北部边界的村庄,造成一死三伤。同日以军炮轰黎巴嫩南部地区,同时宣布黎巴嫩边境4公里范围内的区域禁止公众进入。以色列军队发言人14日宣布,当天上午,几名“恐怖分子”在试图从黎巴嫩渗透到以色列的过程中被杀,入侵行动被以色列军队挫败。
        长期以来,黎巴嫩真主党被认为是亲伊朗派,外界担忧以色列加大对真主党的攻击力度将引来伊朗的介入。此前有分析指出,如果以色列对伊朗进行挑衅行为,坐拥“世界油阀”霍尔木兹海峡的伊朗不排除用关闭石油运输通道作为极端回应方式。如今,伊朗已不排除将直接介入巴以冲突。
        目前为止,以色列与伊朗的表态都非常强硬。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国家安全顾问哈内比14日警告黎巴嫩真主党,别在巴以冲突中开辟第二条战线,否则将“摧毁黎巴嫩”。伊朗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扬12日则表示,如果以色列针对巴勒斯坦人和加沙地带的战争罪行持续,“其他轴心国将作出回应”。据报道,阿卜杜拉希扬所说的“轴心国”一词伊朗所谓的“抵抗轴心”,包括伊朗、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和其他派系。
        另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10月15日报道,伊朗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扬当天到访多哈,与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举行会谈。他在卡塔尔向以色列发出警告,如果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地面入侵,地区局势将迅速升级,“多条战线可能被打开”。阿拉伯国家联盟和非洲联盟领导人也在同日发表声明,在地面战争问题上表达了与伊朗接近的立场,敦促以色列克制。
        由此可见,以军一旦攻入加沙,就不得不面临伊朗方面的相关行动。同样,如果以色列和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的边界冲突持续升级,伊朗介入之时,便是巴以局势再度失控之日。
    “中方主张代表正义立场”
        据报道,王毅10月15日同阿卜杜拉希扬通电话时就巴以局势表示,当务之急是推动局势降温,防止加沙地带出现严重人道灾难,造成更多无辜平民伤亡,进而损害地区和平局面,断送中东和平进程。行使自卫权应当遵守国际法和国际人道法,包括保障平民和被扣押人员安全。以暴制暴只能造成更大伤害,带来更严重危机。王毅同费丹通电话时表示,事实再次证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确保安理会决议得到有效执行,“两国方案”真正落地。中方正同有关各方沟通协调,阻止战火扩大、避免人道灾难,将继续通过联合国和双边渠道向加沙地带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埃及金字塔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伊玛德15日说,王毅外长强调的中方主张代表了正义的立场,也是中国负责任的表现。中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没有私利,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埃及、沙特、阿联酋等地区国家紧急展开外交斡旋,美国也派出国务卿等官员赶到中东。但美媒最新爆料显示,拜登政府似乎“不愿推动以色列保持克制”。据美国《赫芬邮报》报道,美国国务院在内部邮件中要求其外交官避免公开发表有关“美国不希望看到更多暴力”的言论。报道称,美国高级官员不希望看到外交官提供给媒体的材料中包含“降级、停火”“停止暴力、停止流血”或“恢复平静”等词语。《赫芬邮报》称,这些邮件是在以色列要求加沙北部110多万居民紧急撤离的几小时后发出的,“这发出一个令人震惊的信号,即在以色列扩大对哈马斯的攻势之际,拜登政府不愿推动其亲密盟友保持克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所长牛新春10月15日表示,中国在巴以冲突上的立场与美国不同,主要体现在两点。首先,美国向以色列派遣航母、输送武器弹药,俨然已经成为参与方,而中国并没有参与其中。其次,拉偏架、实质介入冲突等使得美国无法站在一个客观、中立的立场去调停矛盾、斡旋关系,甚至可能对解决巴以冲突带来负面影响。
    (据环球网、观察者网、直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