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阳 李芮 马龙邦
无人装备与有人装备协同作战,在今后战场上有望成为常态。这种趋势,目前已初露端倪。
无人机、无人潜航器、无人水面舰艇快速发展的同时,陆地战场上也发生着一些新变化,无人战车相继问世就是这些变化的推动因素之一。
土耳其Otokar公司前不久推出的Alpar地面无人战斗车辆原型车,是各国已公开无人战车中的“新面孔”。
与有人战车相比,无人战车优点不少。比如,其车形较小、车重较轻、噪声较低,因而行动比较隐蔽;不用过于考虑生命支持系统,远距离操控使操作人员面临的风险降低;除了研发费用较高之外,其制造、使用成本相对较低……
Alpar地面无人战斗车辆原型车同样具有无人战车的这些共有优点。
土耳其Otokar公司本身就是轻型坦克、步战车和两栖装甲运兵车等履带式装甲车辆的制造商,所以Alpar无人战车从外观上看很像缩小版的轻型坦克。但是,Alpar无人战车的全重只有15吨,车形也较矮小,不仅易于部署,还难以被对手发现。
无人战车中,不少采用油电混合动力,以兼顾航程、航速和必要时静音行驶的需求。俄罗斯的“标记”无人战车运用的就是油电混合动力技术。Alpar无人战车也是如此,其动力包由柴油机、锂电池组和电机组成。采用混合动力驱动时,该车可行驶550千米;柴油机可向锂电池充电,再由锂电池为电机提供电力。单纯用锂电池供电时,Alpar无人战车可行驶50千米。
作为无人战车,其发展方向是自主行动,目前仍以有人远程遥控和用指挥控制车来操作为主。借助科学设置在车身的各种传感器、导航设备以及通信设施,操作人员就能感知战场环境变化,进而对其遥控。
Alpar无人战车上设置有可实施全向观察的多个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所获信息经过人工智能的分析处理,提供给车上的自适应驾驶支持系统,能有效减轻操控人员的操控压力,确保车辆在复杂地形中行驶。
作为无人战车,Alpar上集成了由30毫米自动炮和7.62毫米同轴机枪组成的无人炮塔系统、反坦克导弹,以及新一代数字火控系统和声学射击定位系统。这些武器载荷使其具有了一定的“单打独斗”能力。
Alpar无人战车“单打独斗”能力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藏有“暗器”。在Alpar无人战车的“门脸”处设计有一个舱门,舱门可以向下打开,舱内装有一部小型履带式机器人。机器人安装了机械手、摄像头和电池后,就可以进入Alpar无人战车无法抵达的狭小区域,遂行侦察、拆弹等任务。当然,不只是Alpar无人战车有此本领,一些国家研制的无人战车不仅内藏小型无人车,还搭载有小型无人机,以便进一步拓展无人战车的任务能力。
对无人战车来说,与其他有人/无人装备的协同和强化“单打独斗”能力一样重要。在协同作战能力上,Alpar无人战车被其设计者寄予厚望。设计者希望其能与土耳其现役的ZMA装甲车和轻型坦克联合行动,甚至在未来融入由多种无人/有人陆地、空中和海上平台组成的作战集群,实现联合作战。
为达到这一目的,Alpar无人战车像“标记”无人战车等类似装备一样,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标记”无人战车可通过搭载不同任务模块,遂行光电侦察、运输及发射巡飞弹、反坦克火箭弹、反坦克导弹等任务。Alpar无人战车也计划发展出系列车辆,包括装甲战车、反坦克、反无人机、侦察、后勤运输车和无人机通信中继车等车型,以遂行不同任务。
总之,Alpar无人战车作为“后来者”,部分反映着当今无人战车发展的现实水平,如需要配备两个人员来操作或通过指挥控制车来遥控,遥控距离达5千米等。它也部分折射着无人战车今后发展的方向,如设计者期望未来它能通过卫星来控制、与战场上其他武器装备无缝“协同”、用一个控制站同时控制多台无人战车遂行任务等。
和其他无人战车一样,Alpar无人战车今后也面临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如受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制约自主行动能力不足、受遥控距离影响较大、抗电子干扰和抗建筑物遮挡能力较差等。(据《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