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以密谋“加沙计划”?
-
24小时内两次空袭加沙最大难民营后,以色列军方的地面行动仍在持续推进。随着新一轮巴以冲突造成的伤亡人数持续上升,人道主义危机加剧,国际社会不断施压以色列,要求其停止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联大会议日前也就巴以相关决议草案高票通过,然而以色列不仅置若罔闻,还公然质疑联合国的合法性。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10月30日表示,以色列在加沙地带针对哈马斯的军事行动正取得“系统性进展”,表明以色列不会在加沙地带停火。
值得注意的是,11月开始,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这也让外界更加关注中国的态度,以及将会如何处理当下巴以僵持的局面。
有人撑腰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东北部的贾巴利亚难民营发动空袭当天,10月31日,玻利维亚、智利和哥伦比亚分别宣布对以色列采取外交手段。玻利维亚宣布与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智利和哥伦比亚宣布召回驻以大使。
上述三个拉美国家认为,以色列在加沙的行为违反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并要求以色列停止对加沙的袭击。
一天后,约旦外交与侨务部宣布其召回驻以色列大使,以表达约旦对以色列行为的拒绝和谴责立场。此外,约旦外交与侨务部也已通知以色列方面,拒绝之前已离开约旦的以色列驻约旦大使返回约旦。
同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表示,以色列应立即停止针对加沙地带的袭击。他同时表示,伊斯兰国家应该停止同以色列的经济合作,停止向以色列出口石油及食品。
面对国际社会广泛谴责,以色列充耳不闻,以色列军方的地面行动仍在持续推进,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孔里库斯声称,“发动空袭前已经让当地平民撤离了,是那些人自己不走。”
联大会议日前就巴以相关决议草案高票通过,不过美国、以色列则投下反对票,以色列方面甚至称该决议“耻辱”,以色列总统也强调“不会停火”。以色列还公然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辞职、质疑联合国的合法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执行所长廖百智指出,以色列的最大底气来源于美国,历史上美国一共否决了有关以色列的46个决议,从这一点上说,只要有美国撑腰,以色列就敢为所欲为。
近期美国还在不断重申对以色列的支持。尽管口头上警告以色列不要占领加沙,但仍拒绝呼吁全面停火,同时持续向以色列提供军援,增兵中东。
廖百智表示,美国警告以色列不要占领加沙,是担心以色列会付出更多的占领成本,而不是其他。“实际上,美国从以色列建国之日起,就一直支持以色列,把以色列当作美国在中东‘永不沉没的一艘航母’,所以美国不会呼吁停火,也不会停止向以色列提供军援。”
“三种选择”
巴以冲突正在迅速升级。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誓言要“改变中东”,美国总统拜登称“没有退路”。
就在加沙战事激烈、局势尚未明朗之际,彭博社却透露,美国和以色列正在密谋“哈马斯被驱逐后”加沙地带的前景,包括美国军队参与组建多国部队的可能性。
知情人士表示,目前有三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在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军队的支持下,让地区国家临时监管加沙。理想情况下,还应包括沙特和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的代表。
第二种选择是,模仿在西奈半岛及其周围活动的多国部队和观察员小组,组建一支维和部队,执行埃及和以色列之间和平条约的条款。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以色列认为这一想法值得考虑。
第三种选择是在联合国的保护下暂时治理加沙。据一位了解以色列想法的消息人士称,这将有利于联合国赋予行动的合法性,但以色列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这位消息人士补充称,以色列认为联合国没有给以色列带来什么好处。
报道称,这三种选择都存在政治风险。消息人士透露,拜登认为,即使是将一小部分美国军队置于危险地带,也可能存在政治风险。该人士补充说,美国还没有接近做出这样的决定。另一位消息人士说,目前还不清楚阿拉伯国家是否有兴趣参与。
对于上述报道,廖百智分析称,美以对加沙地带的未来已经讨论了很多种可能的方案,但核心只有一个,即如何避免哈马斯重新控制加沙。但事实上讨论这些目前还为时尚早,方案也都不甚成熟。
中方回应
外媒关注到,局势迅速升级之际,“美国希望中国帮助调解中东冲突”。路透社称,中国和美国的政策分析人士均认为,避免中东发生更广泛的战争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美国希望中国能够利用其“对伊朗的影响力”帮助确保巴以冲突不会蔓延到其他地区。
俄罗斯《消息报》称,美国希望中国帮助调解中东局势。俄政治学家彼罗热科称,华盛顿无法独自应对新的中东危机。考虑到中国在促成伊朗和沙特和解方面的成功经验,美国试图让中国参与调解努力。但俄高等经济大学专家苏斯洛夫说,中美两国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完全不同。美国支持以色列摧毁哈马斯,认为防止冲突扩大的办法是削弱伊朗。而中国主张全面停火,认为解决冲突的办法是建立巴勒斯坦国。
《华尔街日报》则分析了“中国在中东帮助美国”的可能性。文章称,对美国来说,中国是比俄罗斯或伊朗更强大的潜在对手,但与美国有共同利益。中美两国都喜欢全球经济稳定和中东地区的平静,两国都受益于对商业和投资开放的世界。“当拜登政府团队在其中东外交的废墟上苦苦思索并急切地向该地区投入更多军力以威慑伊朗时,它正在寻找一个不太可能的合作伙伴——中国。”这将是拜登政府最初外交政策的转变:其早期目标是搁置俄罗斯、安抚伊朗,以将美国的经济、外交和军事资产集中于应对崛起的中国;而新政策可能恰恰相反:搁置中国,以更有效地关注俄罗斯和伊朗。中国会帮助美国吗?文章称:“将拜登从中东困境中拯救出来,可能并不是中国的首要任务。” “我们只能确定一件事:拜登团队看起来越饥渴,中国‘帮助’的代价就越大。”
11月开始,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因此中方是否计划在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就巴以局势提出任何决议,也是外界尤其关注的。
事实上,中国一直在同有关各方开展密集沟通,为停火止暴奔走,为重返和平疾呼。
在11月1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也介绍了相关情况。汪文斌表示,近期,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访问了埃及、卡塔尔、阿联酋、沙特、约旦,出席巴勒斯坦问题开罗和平峰会,并会见阿拉伯联盟秘书长、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主任专员,呼吁停火止战,避免冲突扩大,表明中方支持阿拉伯国家开展斡旋,指出国际社会应肩负起责任,为重启和平进程创造条件。
为缓解加沙人道局势,中方分别向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和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提供了紧急人道主义现汇援助,并向加沙地带提供了食品、药品等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
就在刚刚结束的香山论坛上,包括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也出席了论坛。参加论坛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所长牛新春告诉记者,他在会议上注意到,不管是以色列还是别的国家代表,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即越是这个时候,以色列越要保持冷静,以色列的政策不能被情绪和愤怒左右。”
更大担忧
11月1日,也门胡塞武装军方发言人叶海亚·萨里阿公布了其部队向以色列发射若干导弹与无人机的画面。该发言人此前表示,如果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进攻继续,胡塞武装将发动更多袭击。
此外,以色列连日来在进攻加沙地带的同时,还同黎巴嫩真主党发生了交火。伊拉克等地发生了针对美军基地的零散袭击事件。伊朗此前也警告以色列,如果以军进入加沙发动地面进攻,地区局势将升级。
西方多国出现汹涌的反犹浪潮。《纽约时报》10月31日称,生活在欧洲的犹太人目前深陷恐惧之中,这是二战以来从未有过的情况。英国一家福利机构统计,从10月7日到10月27日的约3周时间内,英国共发生805起反犹事件,创下1984年以来同一时间段内反犹最高纪录。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10月7日后,法国出现了850多起反犹事件。民意调查显示,反犹事件的急剧增加令83%的法国人感到担忧。包括总统马克龙在内的法国官员警告称,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冲突造成的紧张局势有“输入”法国的风险。
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美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0月31日称,全美多地犹太走读学校取消了课程,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反犹论调。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读书的犹太学生说,因为害怕,他们甚至不敢在校园里一起吃饭。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承认,当前美国反犹主义已达到“历史高度”。CNN称,反犹浪潮的爆发往往是社会深陷困境的先兆,也是极端主义和暴力即将到来的预兆。最近的反犹事件反映了美国和欧洲社会的撕裂,新一波反犹浪潮或将让一个本已不安稳的世界发生更大的动荡。(据《北京日报》、直新闻、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