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色列正拖美国下水

  •     巴以冲突的“蝴蝶效应”席卷了西方。不仅七国集团(G7)之间同床异梦,每一个国家内部,包括美国国内两党内部,都已四分五裂。欧洲也自顾不暇,不仅多地掀起“反犹浪潮”,不少欧洲国家还陷入“道德困境”,此外,冲突的升级可能会影响欧洲的能源供应。欧盟内部的分歧开始显现,各国对以色列政府的态度逐渐转变,法国率先站了出来。可见,巴以冲突反映的矛盾的复杂性、深刻性和多样性,已经反射在大国关系以及各大国内部的矛盾中。这样一个纷乱、碎片化的局面,非常不利于和平、发展、合作的全球化进程。
        目前,外媒对于巴以冲突还有一个非常关注的焦点:冲突结束后“谁来管理加沙”。
    不再一致站队
        当地时间11月7日至8日,G7和欧盟外长齐聚日本东京,就巴以冲突和乌克兰问题举行会谈。据路透社和半岛电视台报道,G7外长8日就巴以冲突发表联合声明,发出“统一信息”,谴责哈马斯并重申以色列“有权自卫”,呼吁以色列“人道主义暂停”对加沙地带的轰炸。声明并未提及“停火”议题,却警告伊朗不要升级局势。
        路透社称,目前来看,G7成员国似乎很难就一种坚定、统一的方式就此轮巴以冲突达成一致,而这引发了外界对G7能否作为“应对重大危机的国际组织”的质疑。G7在联合国的分歧也很明显,在10月27日的联合国会议上,法国投票支持巴以问题相关决议草案,美国反对,其他G7成员国弃权。
        在外长会议举行前,路透社便援引知情官员的话称,尽管以色列外交官曾对个别国家展开“密集游说”,G7成员国在巴以冲突立场上“显然很难”达成一致。知情官员还声称,由于害怕内部冲突被中俄“利用”,各成员国正“刻意掩盖分歧”。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托马·戈马特直言:“欧洲人(在巴以问题上)是分裂的,这种分裂在G7内部也显而易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董一凡认为,巴以问题造成了整个中东地缘局势的动荡,包括为石油天然气在内的能源资源、大宗商品市场注入了更多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而对于在能源方面深深依赖外部环境的欧洲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虽然目前有部分欧洲国家想在巴以冲突上发挥正向作用,但它的能量是有限的,一方面欧洲自身有很大一部分亲美势力仍然在推动欧盟政策往亲以色列的方向前行,另一方面,欧洲现在的外交与安全职能并非掌握在欧盟手里,各个成员国在包括巴以冲突上的各种外交事物上分歧也很大,这也导致欧洲在巴以冲突上难以发挥积极性。”
    为何是法国?
        据悉,法国总统马克龙日前在出席布列塔尼大区活动时证实,法国在11月9日主办国际“人道主义会议”,以协调对加沙地带平民的援助安排。埃及、约旦和波斯湾国家等主要地区利益攸关方,以及西方、欧洲大国和G20成员将受邀参加,俄罗斯除外。联合国和阿拉伯国家联盟等国际机构,以及在加沙运作的非政府组织也将出席。
        事实上巴以矛盾的延伸,在法国体现得尤为明显,有分析认为这也是法国方面在巴以问题上积极斡旋的根本原因。据统计,目前有约60万犹太人生活在法国,组成了全欧洲最大的犹太人社群;另一方面,法国也有着庞大的穆斯林群体,据估计数量在500万到600万左右。因此,这背后不仅仅是巴以双方之间的问题,更牵扯到了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两个族群之间的长期纠葛。据法国内政部统计,在冲突爆发后的五天之间,全国范围内共统计到100多起反犹主义言论和行为。
        董一凡称,法国召开这次会议体现了其在外交上秉持一种更加战略自主的立场,同时也是对它过去在巴以冲突上过于偏袒以色列的立场的修正。“巴以冲突以来,法国以及欧洲受到的极端伊斯兰和反犹主义造成的社会安全威胁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在外交上不能再有一种激进的支持以色列的政策,以免社会出现更大的反弹,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
        在8日的中国外交部记者会上,法国召开加沙地带“人道主义会议”的消息也引发关注,有媒体问及中方是否派代表出席。对此发言人汪文斌应询介绍称,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出席11月9日在法国举行的支援加沙平民国际人道主义会议,中方愿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推动尽快停火止战,保护平民提供人道救援,落实“两国方案”作出不懈努力。
    美国的微妙变化
        国际关系专家、时事评论员庚欣表示,巴以冲突以来,很多人关注美以唱双簧,因为美国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确实有差距,而且几十年美以关系和今天美国的内外利益,使得美国不可能不支持以色列,因此不排除有唱双簧的因素,但如今更多的应该看到美以之间确实存在着复杂的矛盾。
        首先是“昨天的分歧”,其实美以矛盾由来已久。在奥巴马政府时期,民主党就打定主意要逐渐退出中东,这里其实就包含了“疏远以色列”的意思。特朗普初期,有过一点儿支持以色列的过激动作,但很快就有所收敛。2020年美国大选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全力支持特朗普连任而反对拜登,尤其对拜登在伊核问题、犹太人定居点扩建等问题上的做法和态度,十分不满。本轮巴以冲突升级之前,双方的矛盾就已经显现端倪,在前不久以色列内部司法改革,也就是内塔尼亚胡要搞“反民主扩权”,引发以色列群众巨大反弹时,拜登就说,“我虽然喜欢内塔尼亚胡个人,但不喜欢他的一些政策。”这次冲突爆发,表面上是哈马斯突袭所引起,但实际上正中内塔尼亚胡的下怀。他借机进行如此残酷和过度的惩罚性报复,就是要把这个火烧大,用这样的方式把美国牢牢地捆在中东,让美国最近这十几年希望逐渐离开中东,实际上是离开以色列的企图作废,让美国替以色列所有行动买单。而拜登正通过缓和伊核问题、劝说沙特和以色列和解等,推动“美国版中东和解潮”,这些都被这次冲突全面打断。这是美以之间在这次冲突“昨天的分歧”。
        其次是“今天的分歧”,就是本轮巴以冲突升级之初,美国立即表态支持以色列,但同时也希望控制事态的发展,当以色列在加沙疯狂、毫无节制地报复,人道主义灾害不断扩大的巨大压力下,美国要求实施三天的“人道主义暂时停火”,以色列已经正式拒绝,同时内塔尼亚胡又变本加厉,提出要长期占领加沙,这是他第一次这样明确地对加沙问题表达中长期的战略部署和构想。这当然就是当着全世界打拜登的脸,美国当然马上明确表示反对。加沙已经开战,后续人道主义灾害的加剧,残酷屠杀的加剧,是可想而知的,估计以色列想把美国更紧地绑在自己身上的企图难以得逞,相反,可能是美以的分歧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公开化。
        最后是“明天的分歧”。以色列明确表态“只要不彻底灭掉哈马斯就不会停火”。实际上是要把冲突长期化,这就是要让美国在已经掉入“俄乌冲突陷阱”的同时,又要掉进“巴以冲突”这个更深得看不到底的陷阱里,这在美国来说是极难接受的。而且以色列所有动作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潜台词,就是他们一直非常不满拜登对伊朗的缓和态度。因为这是对以色列生存安全的直接威胁。但如果以色列借哈马斯袭击为由,刺激伊朗下场参战,那么就达到了借机绑架美国收拾伊朗的目的,但那样的话,必然导致第六次中东战争,这对美国来说无疑是一场重大灾难,美国完全有可能重演在阿富汗的悲剧,这对美国来说完全是一种战略自杀行为。
        所以,美以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极为复杂。他们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唱双簧。而是具有实质性的真实且深刻的分歧。尽管冲突初期时,美以的共识大于分歧,但是现在,美以分歧的增长速度正在快于共识的积累速度。
    战后怎么办?
        持续加剧的冲突不仅让整个国际社会高度撕裂,加沙地带这一敏感地区由谁治理,也开始成为关注焦点。
        当地时间11月8日,美国负责近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芭芭拉·利夫表示,美国认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是寻求最终治理加沙地带的合适选择”,并重提30年前签署的《奥斯陆协议》,称该机构是唯一根据此协议成立的巴勒斯坦政府。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当地时间11月8日报道,利夫当天告诉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众所周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是唯一根据《奥斯陆协议》成立的巴勒斯坦政府。”
        1993年9月13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以色列在美国白宫南草坪正式签署了《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即《奥斯陆协议》),被认为是巴以冲突数十年后和平进程中的里程碑。根据该协议,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得以建立。
        《奥斯陆协议》在加沙和杰里科首先自治等问题上达成原则协议,巴勒斯坦在5年之内可以建立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建立自己的政府,在此期间双方计划再谈判解决剩下的问题并达成永久协议。然而,随着以色列时任总理拉宾遭国内右翼激进分子刺杀,其后巴以双方武装对抗再度加剧,该协议的执行遭无限期搁置,名存实亡。
        此前,在内塔尼亚胡称将“无限期地”对加沙地带承担“全面安全责任”之后,当地时间11月7日,白宫已警告以色列不要重新占领加沙。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当天在CNN节目中表示,美方正与以色列积极讨论冲突后加沙的情况,“总统仍然认为,以色列军队重新占领加沙是不利的,对以色列不利,也对以色列人民不利。”
        柯比说:“加沙的治理必须是我们所有人在冲突后仔细考虑的事情。显然,在哈马斯控制下,我们不能让它变成10月6日的样子。”
        他补充说:“以色列试图重新占领加沙将是一个错误,必须有一个不同的解决方案,一套不同的治理和治理原则,我们必须与我们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找出解决办法。”
        柯比承认,在冲突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以色列军队可能仍将留在加沙,并将承担一些初步的安全责任”,但他说,现在预测这些责任的时长和规模还为时过早。为此,美国“将与该地区的合作伙伴进行重要对话”。
        CNN报道称,美国官员们表示,其阿拉伯合作伙伴,包括约旦和埃及,对巴勒斯坦人被迫离开加沙的可能性表示担忧,并希望目前将重点问题放在达成停火上。(据观察者网、直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