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依斐
当地时间11月6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盟大使会议上透露,新一届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将在几周内举行。
据悉,这将是中欧领导人会晤四年来首次在线下举行。此前,中欧已在战略、经贸等层面展开对话,为此次会晤打下基础。
中欧关系迎来契机
舆论注意到,中欧关系今年迎来两大契机。一是中国和欧盟今年迎来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双方有望利用这一契机,推动中欧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
另一个契机是自去年底以来,中欧在疫情后重启高层交往,双边关系发展势头向好。
在此背景下,先是中欧高层互访迎来“小暖春”。在2022年11月的二十国集团(G20)巴厘岛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与欧洲多国领导人会晤。
去年底以来,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首脑、政要,以及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主席纷纷访华。中国总理李强今年也实现访欧。
与此同时,中欧在环境与气候、数字、经贸、战略领域的高层对话相继顺利举行,各领域磋商有序推进,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新动能。
尤其是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10月访华,中欧在此期间举行了第十二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向世界表明了双方继续维护好中欧关系积极势头、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愿望。
舆论认为,这一系列对话为中欧领导人今年底举行会晤打下基础。
“必须正确看待中国”
舆论同时注意到,中欧关系也面临一些挑战。据新华社此前报道,近年来,欧洲对华坚持“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的三重定位,以及“既要在欧方有需求的领域合作,又要遏制中国发展”的目标悖论,加之近期“去风险”的错误导向,导致欧洲陷入认知偏差,干扰中欧合作顺利开展。
11月6日,冯德莱恩还就欧盟如何看待中国、欧盟打算如何与中国打交道等议题做出最新表态。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冯德莱恩将“乌克兰、中东和中国”列为欧盟目前面临的三个最具战略性、最重要的议题。“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和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如何管理这一关系将是我们未来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的决定性因素。在这个动荡时代,我们亟须在应对中国的方式上保持战略稳定。”
冯德莱恩同时称,欧盟“必须正确看待中国”。中欧在全球性问题上开展合作是可能的,而且正在成为现实。例如,中欧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开展的合作。冯德莱恩还提到,中东地区局势稳定符合中欧的共同利益。此外,中国一直是欧盟最重要的商品贸易伙伴。冯德莱恩还说,在解决中欧共同面临的挑战方面,双方具有共同制定规则的空间。但她同时提到所谓“基于规则的体系”。
总体而言,当前中欧关系面临机遇和挑战。中欧领导人会晤有望登场,将有助于双方进行坦诚务实的沟通交流,以便双方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并为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注入更多的稳定性。(据《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