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气候协议助推全球行动
-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1月15日发表题为“美中气候协议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意味着什么”的文章称,美中两国宣布达成气候协议,将大幅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以取代化石燃料,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对美中两国来说,这项协议的达成正值关键时刻。11月30日,各国代表将齐聚迪拜,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
在COP28召开前夕,美中之间达成的气候协议可能会给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行动注入强心剂。如果美中能够就减少化石燃料排放达成一致,那么其他国家应该更容易效仿。
莉萨·弗里德曼多年来一直负责美中气候谈判的报道。她说:“对于即将召开的COP28来说,这无疑会助其一臂之力。”
弗里德曼指出,2015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一次缔约方大会前夕,美中两国就一项温室气体减排计划达成了一致。
弗里德曼说,几个月后,世界各国领导人在大会上达成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力争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也许像2015年一样,今年美中两国之间的气候协议可能为全球气候谈判提供急需的样板。
两国同意“努力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并表示要“加快煤油气发电替代”。两国都预期在这个十年“电力行业排放在达峰后实现有意义的绝对减少”。
两国一致同意减少甲烷和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
中国愿意解决甲烷问题这一点尤其值得关注。世界资源研究所的国际气候问题主管戴维·瓦斯科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一宣布是重要的一步……控制甲烷排放的严肃行动对于在短期内减缓全球变暖至关重要。”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1月15日发表题为“美中作出气候行动‘姿态’,同意推动绿色能源部署”的文章称,美中作出了积极姿态,以便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展开合作。美中两国同意加快可再生能源部署,以取代它们对化石燃料的严重依赖。
在11月30日于迪拜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前夕,这被视为是全球气候政策取得进展的一个迹象。
气候政策智库第三代环保主义研究所(E3G)的奥尔登·迈耶表示:“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声明。它确实表明,两国都希望取得实质性进展。”
美中两国支持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的关键目标,并称它们计划“从现在到2030年在2020年水平上充分加快两国可再生能源部署,以加快煤油气发电替代”。
双方最具体的承诺是,“两国争取到2030年各自推进至少5个工业和能源等领域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大规模合作项目”。
两国还同意将更广泛的温室气体纳入现有的2035年气候目标,包括甲烷等。
绿色和平组织东亚区中国首席代表袁瑛表示:“这份声明是二十国集团气候行动取得进展的一个姿态。”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11月15日报道称,美国与中国宣布一项声明,同意启动“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并承诺将大幅度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这两个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正在试图跨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共同应对气候危机。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气候中心候任总监李硕表示,这份声明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之前,美国和中国通过“及时努力推进的有意义的全球进展”。
工作组的启动标志着双边气候合作关系恢复正常。声明说,工作组将聚焦联合声明和联合宣言中确定的合作领域,包括能源转型、甲烷、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低碳可持续省/州和城市、毁林以及双方同意的其他主题。(据《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