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因美方一票否决,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加沙停火的决议搁浅。当地时间12月12日,应多国政府请求,联合国大会就巴以问题召开第十届紧急特别会议续会,以153票赞成、10票反对、23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结果通过决议,要求加沙地带立即实行人道主义停火。巴勒斯坦常驻联合国代表里亚德·曼苏尔表示,这是“历史性的一天”。
12日早些时候,美国总统拜登警告称,以色列现在拥有美国、欧盟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但“开始因不分青红皂白的轰炸而失去支持”。美联社认为,这是拜登对以色列作出的“异常强硬”的表态,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进行了比平常更严厉的评估。有观察指出,这暴露出拜登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关系的新裂痕。
立即停火
巴以冲突已持续两月有余,数据显示,这场冲突已造成至少18000人死亡,引发巨大的人道灾难。
第78届联大主席弗朗西斯在投票前致辞时表示,当前加沙地带的人道局势在迅速恶化,当前各方看到的是对人民的攻击、人道的崩溃和对国际法及国际人道主义法的严重蔑视。他呼吁屠杀必须停止,只要暴力存在,政治解决就会继续拖延。
由阿拉伯国家联合提出的新加沙局势决议草案获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超过100个国家的共同提案。
“通过并执行这项特别呼吁停火的决议是拯救无辜平民的唯一保障。”埃及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哈茂德表示,阿拉伯国家集团想强调的是,少数国家极力反对当前的国际舆论,是因为觉得以色列有权进行自卫,但根据国际法,以色列作为占领国没有这项权利。在与巴勒斯坦人有关的问题上,这些国家采用了可耻的双重标准。
在表决前,大会首先对奥地利和美国的两份修正案进行了表决。美国的修正案要求谴责哈马斯,奥地利的修正案称哈马斯和其他组织扣押人质。奥地利修正案获得赞成89票,反对61票,弃权20票;美国修正案获得赞成84票,反对62票,弃权25票。由于未能获得有效票超过三分之二多数赞同,两个修正案均未能获得通过。
随后,联大对阿拉伯国家联合提出的新加沙局势决议草案进行表决。塔斯社12月13日报道称,153个国家投了赞成票,包括俄罗斯、巴西、伊朗、西班牙、加拿大、中国、古巴、阿联酋、法国、沙特阿拉伯、瑞典、瑞士等。10个国家表示反对,包括奥地利、以色列、美国和捷克。英国、德国、乌克兰等23个国家投了弃权票。该决议呼吁要求立即实行人道主义停火;再次要求所有各方遵守其根据国际法包括国际人道法所承担的义务,特别是保护平民的义务;要求立即无条件释放所有人质,并确保人道准入。与此前被美国否决的安理会决议草案几乎一致。
“决议草案通过后,大会堂周围响起热烈的掌声。”联合国新闻网如此写道。
法新社12月12日报道称,巴勒斯坦常驻联合国代表里亚德·曼苏尔表示,绝大多数国家投票支持在加沙实现人道主义停火,这是“历史性的一天”。“就(联合国)大会发出的强有力信号而言,今天是历史性的一天。我们的共同责任是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前进,直至结束针对我们民众的侵略。”
《以色列时报》报道称,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吉拉德·埃尔丹在投票前发言时就亮出一块看板,上面写着一串据称是哈马斯在加沙办公室的电话号码。他表示,想要“真正”停火,就打电话去找哈马斯。
埃尔丹称,“停火只意味着确保了哈马斯的生存”,抨击“决议不仅没有谴责哈马斯的反人类罪行,甚至根本没有提及哈马斯”。他说,如果联合国成员国想要“真正的停火”,他们应该给哈马斯在加沙的办公室打电话。他举起一块看板,上面写着电话号码和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的领导人辛瓦尔的名字。“(打电话)告诉哈马斯放下武器,自首并释放我们的人质。这将带来永久的全面停火。”埃尔丹说。
《以色列时报》同时强调,尽管该决议在12日晚些时候通过,但决议并没有约束力。
美式双标
时间回到12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巴以冲突举行紧急会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敦促安理会不遗余力地推动立即实现人道主义停火,尽一切可能结束加沙人民的磨难。然而,由阿联酋等国提出的一份决议草案遭到了美国的一票否决。
国际社会为加沙停火“奋力疾呼”,而美国仍大力支持以色列,并持续向以色列提供武器装备。12月10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接受采访时继续为以色列辩护,声称以色列已经采取多项措施“保护平民”,但“意图和结果之间存在差距”。
对于美国否决安理会加沙停火决议,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12月8日在安理会发言称:“一边纵容战事延续,一边声称关心加沙民众的生命安全和人道需求,这是自相矛盾的;一边纵容战事延续,一边主张防止冲突外溢,这是自欺欺人的;一边纵容战事延续,一边把保护人权、保护妇女儿童挂在嘴边,这也是极其虚伪的。所有这一切,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什么是双重标准。”
一名以色列军方高级官员12月4日承认,在加沙地带,每杀死一名哈马斯武装人员,就会造成两名平民死亡。加沙地带卫生部门12月11日发表声明说,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1.8万巴勒斯坦人死亡、近5万人受伤。联合国方面日前表示,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了近乎全面的围困,“对超200万人实施集体惩罚,其中一半是儿童”,有36%的加沙家庭正经历“严重饥饿”。
与此同时,以军对加沙地带的进攻仍在推进。
据美媒《华尔街日报》12日报道,以色列军方已将军事行动扩展至加沙南部,并正在向加沙地带灌海水,以寻找藏匿在加沙地带地下隧道中的哈马斯成员。
哈马斯高级官员乌萨马·哈姆丹11日晚在接受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在加沙地带“全面停火”前,哈马斯不会与以色列交换被扣押人员。
两大分歧
据多家媒体报道,尽管美方坚定“挺以”,但关于本轮冲突结束后加沙地带的治理问题,美以双方分歧越来越大。
据路透社报道,153国投票赞成的新加沙局势决议草案表决通过的数小时前,当地时间12日早些时候,拜登在华盛顿举行的一场竞选筹款活动上向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发出警告。
“以色列的安全可以依靠美国,现在以色列拥有的不仅仅是美国,还有欧盟、欧洲,以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支持,”拜登在活动上表示,然而,以色列“开始因不分青红皂白的狂轰乱炸而失去支持”。他指出,内塔尼亚胡政府需要改变强硬立场,最终,以色列对于“两国解决方案”“不能说不”。
美联社认为,拜登发表了“异常强硬”的讲话,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进行了比平常更严厉的评估。
此前一天(当地时间11日),拜登在白宫举行犹太教光明节招待会上做出了类似表态。他重申了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同时又暗示自己与内塔尼亚胡之间存在分歧。他还提醒以色列:“我们必须小心,全球舆论可能在一夜之间改变,我们不能让这种事发生。”
据以色列第13频道电视台10日报道,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已成立一个秘密小组讨论战后加沙计划。
据美联社报道,内塔尼亚胡称以色列将在加沙地带保留“开放式的安全存在”,并排除了由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主导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接管加沙地带的可能性。这表明以色列或将扩大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占领。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占领了东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和加沙地带等。2005年,以色列军队和定居点人员全部撤出加沙地带。2007年,法塔赫与哈马斯爆发冲突,哈马斯夺取加沙地带控制权,法塔赫则控制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
报道说,美国政府对战后加沙地带的规划与以方想法截然不同,这构成了双方最大分歧。美方“不会允许以色列重占加沙地带或进一步缩小本就狭小的(巴方)领土”,希望巴民族权力机构能够回归加沙地带,并就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与以色列恢复和谈。
美以不只在战后加沙地带将由谁接管的问题上存在矛盾,还在如何治理问题上意见不一。日前,多家媒体报道,以军计划本轮冲突结束后在加沙地带设立安全缓冲区,以防止哈马斯等巴方武装人员渗透进入以色列。
不过,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柯比在12月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美方对此持反对意见,“加沙地带必须是巴勒斯坦土地,而且面积不能缩小”。
随着加沙地带死亡人数持续增加、局势不断恶化,以及美国即将进入大选年,不少民主党人支持叫停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攻势。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日前发布的民调显示,56%的被调查者不支持美国政府应对本轮巴以冲突的方式。(据央视新闻、新华社、参考消息网、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