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第二大机场有了新称号

  • 徐立凡

        欧洲第二大国际机场多了个与中国游客有关的称号。
        据中新社报道,12月4日,“中国游客友好机场”启动仪式在巴黎戴高乐机场举行。该活动旨在迎接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游年。
        法国于1964年1月27日与中国建交,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当时积极推动与中国建交的正是戴高乐总统。60年后,戴高乐机场又成了“中国游客友好机场”,历史时空以如此方式连接,可谓别具一格。
    “中国游客友好机场”有门槛
        “中国游客友好机场”并非没有门槛。与中国机场有密切合作关系,能为中国游客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国际机场,才有可能获得这一称号,且需要经过中国有关部门认证。
        第一个全面实施“中国游客友好机场”计划的国际机场,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机场。而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也不遑多让。
        10月份,一条与戴高乐机场有关的网络话题就曾上了热搜。不少网友纷纷晒出照片,显示了戴高乐机场的中文服务。戴高乐机场航站楼里随处可见中文路标指引、航班信息牌等,往返中国的航班动态信息也用中文播报。此外,机场官网、航站楼信息视频和退税、值机、取款机等也都有中文界面,甚至考虑到中国游客的习惯,还提供热水。
        更有趣的是戴高乐机场的中英文安全提示标牌。如“众志成城,文明行动”极有中国风格,“非法营运出租车=实实在在的风险”很是醒目,而“巴黎之忆为君载”也很有中国古风味道。
        戴高乐机场与中国还有其他渊源。机场的圆形候机楼是其著名标志,而中国国家大剧院也有类似外观。两者都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他也是上海浦东机场的设计者之一。
    法国旅游界热烈期待中国游客
        成为“中国游客友好机场”,不仅是中法建交60年纪念活动的一部分,也是现实需要。
        戴高乐机场是中国游客赴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旅游的主要入境地之一。
        法国当地估计,中国游客的奢侈品消费通常是美国游客的2至3倍。彼时,法国旅游界甚至出现了为中国游客服务的生态链。
        但自新冠疫情大流行后,中国赴法游客锐减,至今只有高峰期的三分之一。法国旅游界热烈期待中国游客回到法国。而两个机遇就摆在眼前。
        11月24日,中方决定从12月1日起到2024年11月30日对包括法国在内的6国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6国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可免签入境。这一便利措施有望使中法旅游恢复常态。
        另一个机遇是2024年巴黎奥运会。巴黎奥组委预计,奥运会期间巴黎将迎来100万国际游客。中国本就是法国在亚洲最大的旅游客源国,自然是重要的服务目标。
    戴高乐的夙愿已由后来人实现
        戴高乐机场成为“中国游客友好机场”,令人想起戴高乐未能完成的访华之旅。戴高乐生前曾多次表达访华意向,但其互访原则是“你先我后”,而中国当时针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互访原则也是“彼先来我后往”,因而戴高乐在法国总统任内未能访华。
        1969年引退后,戴高乐多次向亲朋好友表示访问中国的意愿,“这是一个梦,我很想到那里去”。但戴高乐于1970年11月9日猝然去世,其访华愿望未能实现。在此后的1973年,蓬皮杜成为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法国总统。蓬皮杜还专门提到他的中国之行完成了戴高乐的夙愿。
        中法民间交流也是如此。60年前,法国来华旅游者几乎为零,而如今法国已是中国入境游客重要的来源国之一。可以说,戴高乐的夙愿已由后来人实现。而戴高乐机场的“中国游客友好机场”称号,也预示着中法两国可能将迎来人文旅游交往的又一波热潮。(据《新京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