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再获世界“信任票”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了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并对2024年经济工作作出系统部署。作为中国最高级别的年度经济会议,每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尤其是在今年经历了内外各种压力和困难的情况下,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哪些重要信号,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的走势等等,备受瞩目。
        会议首先确认了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这一基本面貌,同时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包括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会议认为,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提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一系列重要论断既看到了中国经济的优势和整体势头,同时也不回避具体问题和挑战,体现了中央一贯秉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其具体工作部署也因此具有相当的针对性,非常务实。
        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预期和信心格外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这个信心打了一个底,要进一步增强信心,关键还要抓落实。本次会议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的工作重点和新的改革开放部署,而且格外强调了对中央精神的落实。一方面要求“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用四个词突出了“抓落实”,那就是“不折不扣” “雷厉风行” “求真务实” “敢作善为”,再次强调要“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
        这些表述可谓振聋发聩,体现出中央对经济工作取得实效的高度重视,也给各地各部门提了醒。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尤为重要的现阶段,各地各部门更加需要完整、准确、全面将中央精神落到实处,真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热火朝天地跑起来,将中央精神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老百姓能直观感受得到的实际工作效果。在中国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如何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切实维护好发展大局,是中国经济披荆斩棘的关键一环,各地尤其不能在这个环节“掉链子”。
        中国经济体量稳居世界第二,不仅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增速始终保持在第一梯队,在新兴科技产业等领域也展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多新兴产业已经站到全球同行业潮头。只要是不带着对华意识形态恶意的人,但凡了解中国经济社会的全貌,都很难不看好它的发展前景。
        多年来,中国用实践一次次打破了西方各种各样的“崩溃论”,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个国家不追求对外扩张,也不搞地缘政治拉帮结派那一套,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是一心一意谋发展的。
        近期,多家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业机构纷纷上调增长预期,为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国坚定推进对外开放,稳增长政策措施持续发力,经济展现出强劲活力、韧性和动力,获得国际机构普遍肯定。
        11月29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最新一期经济展望报告,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2%,高于9月份的预期。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1月7日宣布,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由5%上调至5.4%,认为今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30%。此外,摩根大通、高盛、花旗、瑞银、德意志银行、澳新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也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到5.5%之间。
        这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复苏态势超出国际社会的预期。
        国际组织和机构缘何为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投下“信任票”?
        首先,这些“信任票”有着坚实的数据支撑。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走出一条曲折上扬的折线。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表现亮眼。不仅量上有增长,在质上也有提升。  
        前三季度,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3%。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中的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9%;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99.1%,在全球跑出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高新技术产业持续成为投资新引擎,科技研发强度持续提升,让创新含量更高,发展成色更足。
        在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喜人,也让越来越多外资企业选择“用脚投票”。
        今年三季度,中国贸促会对近700家外资企业进行调研访问,八成受访企业预期本年度利润持平或有所提高,近九成预期未来5年利润持平或有所提高。今年1月至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947家,同比增长32.1%。
        其次,这些“信任票”也体现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优势和潜力的认可。中国基础设施和物流优势明显,供应链完整度高,这意味着中国在全球贸易和价值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从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来看,消费需求已经明显回暖,将支撑经济和贸易持续增长;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中国正成为“领跑者”,为世界经济带来新动能;中国始终保持对外开放的优势,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国际平台和众多创新开放举措,让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与发展红利。这些都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的信心。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良好态势仍需巩固。我们既要看到优势和潜力,也要清醒认识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要继续抓住稳预期、强信心的“牛鼻子”,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有力举措来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持续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激活企业扩大投资的热情,释放居民消费潜力,让社会迸发创新活力,让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
        党的二十大再次重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今年作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各地各部门出台各种举措,推动经济发展。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从中不难看出,中国对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坚强信念一贯而连续,这是中国经济破浪前行的最大底气。本次会议传递出的信念与信心,也必将为中国社会各行各业带来新的鼓舞。(据《环球时报》、《广州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