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蹭人权日热度,美欧假面早被撕破

  • 丁舒航

        近日,美欧再次对中国“人权”问题展开“关切”,8日,美国务院发布涉疆年度人权报告,不仅无中生有罗列罪名,更对2名中国官员实施制裁。美财政部同日将两人列入“特别指定国民”清单。美国土安全部根据美国国内法,宣布将3家中国企业列入“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实体清单;而欧盟驻华代表团则发表声明,重申对中国所谓“严峻人权”状况的“关切”,敦促中方尊重、保护和实现所有人的人权,包括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群体人权。
        事实上,美欧近期刚刚和中方展开了一系列交流,双边关系有转暖迹象,为什么此时又无中生有“人权问题”?
        针对近期美欧无端指责中国人权问题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11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各族人民包括宗教信仰自由、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自由在内的各项权利和自由得到充分保障,人权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国际社会对此有目共睹,敦促美欧停止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中国的内政和司法主权。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政府8日表示,由于涉及维吾尔族和其他中国少数民族的所谓“强迫劳动行为”,美国限制了来自另外3家中国公司的进口。报道称,随着这3家公司进入“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实体清单”,列入该清单的企业总数达到30家。
        对此,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强调,美方的这一行动基于谎言,美国实质上是在破坏新疆的繁荣和稳定,遏制中国的发展。
        此外,美国还对数十名涉及“侵犯人权”的人员实施制裁,两名中国中层官员被指与“新疆持续的严重侵犯人权行为”有关而遭受制裁。刘鹏宇重申,这些制裁是非法的,“这种行径粗暴干涉了中国内政,公然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损害中美关系。中方对它们表示坚决反对并强烈谴责”。
    “人权牌”不是美西方遏制
    发展中国家的“万金油”
        需要指出的,欧盟紧随美国拿莫须有的“人权问题”朝中方发难,恰逢中欧领导人会晤刚刚圆满落幕,欧盟驻华代表团团长和欧盟各成员国驻华使节表态欧方致力于发展建设性和稳定的欧中关系,愿同中方坚持相互尊重、保持接触对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柳华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他看来,美国和欧洲都在蹭10日这个世界人权日的“热度”。
        “我觉得不奇怪,从西方来说,借‘人权’来对中国进行指责是它们一贯的套路,这样的指责往往是出于政治性的考虑,是一种政治对抗。”柳华文指出,“在《世界人权宣言》通过75周年的今天,仍然继续这样的思维、这样的做法,大搞人权的政治化、武器化是不合适宜的。不仅对中国,还包括对其它的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这是美西方一贯的做法。”
        俄罗斯《消息报》网站12月10日发表题为《世界失序》的文章,作者为俄罗斯外交学院副院长奥列格·卡尔波维奇,他在文章中表述认为,美国将人权变成寻求霸权工具。
        对于卡尔波维奇提出的“霸权工具”的观点,柳华文对记者解释称,美西方利用这样一种手段,站在它们所谓的“道德制高点”上,利用它们话语权的影响力来指责包括中国这样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实际上是一种“人权外交政治施压”,这是它们的“惯性动作”。
        “因此我们也不必感到惊讶,这些指责报告毫无意义,它们定期对其他国家发表‘人权状况’报告,不尽客观且充满偏见,出于政治化的动因,注定不得人心。”柳华文说。
    中方如何应对美西方
    “人权霸权”?
        与美西方政治叙事所描绘的人权场景不同的是,在推动人权事业方面,中国一直在脚踏实地努力。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国际研讨会5日在京举行。中外与会嘉宾围绕《世界人权宣言》精神、全球人权治理面临的问题挑战、新时代中国保障人权的成就经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谈及美西方“套路化”的指责,中方应如何应对?柳华文表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全面推进人权事业的发展,保持我们的战略定力,不为外界的杂音噪音所影响。
        “这也不是第一天我们听到外界对我们不客观的指责,但我们取得的成就,我们自己看得见、摸得着,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同时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用事实回应澄清就可以了。今天大家对于西方国家的这些做法也并不陌生,所以它们带来的影响也不会很大。”柳华文强调。(据直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