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甲战车有了力量倍增器

  • 梁梵

        环顾俄乌、加沙等冲突热点,由于小股武装分队成战场主力,原本强调集中使用、发挥突击力的坦克装甲车辆被迫打散编制,配属给前线步兵分队。更糟的是,这些战场几乎都在城镇周边或交通枢纽,导致装甲车辆过去能发挥突击威力的场景不断消失;与此同时,它们无法掌握四周情况的缺点却暴露出来,尤其“薄皮大馅”的轮式装甲车辆在城镇等狭小地区行动时,敌军小分队以建筑物为掩体,“打了就跑”。要扭转对抗的劣势,具有高度运算能力的芯片就成了装甲战车的“刚需”。
    技术在跃进
        以法军新式美洲豹步兵战车为例,炮塔上有一座遥控武器站,内置电视摄像机、前视红外探测仪和激光测距仪,让坐在炮塔内部的车长和炮长不需要冒险探出身子就能获得全向战场信息。而车长舱盖前方也装有独立光电传感器,用于辅助获得周边的战场动态。除了武器站传感器,美洲豹战车还加装车体环境传感器,让车组乘员即便在战斗状态关上舱盖后仍能有效发现周边死角情况,避免遭到伏击或陷入困难地形,这些设计都是希望能让车组全体实时了解周边情况。
    新产品应用
        在作战样式陡变且任务多样化的趋势下,对于观察通信与作战信息系统的需求,已从传统集中式配置转换为分布式系统,目的就是强化车组乘员全体战场感知,让全车乘员都能随时参战。目前主流的轮式装甲车,其上的战场感知系统仍以子系统区分,都是受限于使用的芯片算力不足以支持多功能的需求。
        而新一代芯片将一劳永逸解决问题,一个芯片可以拥有200个运算核心。形象来说,现在车外观察可以做到多个监视器连接同一个屏幕,然而多数只有单纯传递画面功能,且目前在售的民用车辆环景运算能力只能在时速30公里内运算,新的芯片则能达到时速100公里都能实时运算,相当于一个小屏幕就能让驾驶员完整了解四周情况,一切都能在一个芯片架构下完成。如果分辨率需求更高,原本720p的分辨率需用到10个运算核心,升级到4K分辨率则运用到90运算核心,同时可增加额外功能(例如红外夜视、激光测距等),只要分配所需使用的运算核心,当200个运算核心不够直接叠加就好,大幅简化系统集成难度,拓展系统延伸性,可以多功能同步执行,不像计算机CPU是一项项处理命令工作。
        可以这样来设想下一代装甲车内的作战场景:驾驶员前方左右不同画面实时呈现四周环境及上帝视角画面,车子四周情况一目了然,车长及炮长前方也有相同画面呈现,且夜间也可切换成夜视画面,车长利用观测系统(望远镜、激光测距)等将发现的目标直接标注、放大、缩小、任意旋转调整视角,全车乘员同时可由自身前方屏幕获取相同信息,或是个别使用不同视角与追踪系统在自己的屏幕上追踪,甚至因为实时处理速度较现行计算机CPU快很多,利用芯片运算能力实时解析分辨四周环境,找出可疑目标,以类似战斗机雷达般同时持续追踪多批次敌方目标的移动。
        这等于将观通、火控系统集于一体,不管在系统简化、成本降低方面都优于现有系统。本来观测要一组系统、通信要一组、火控要一组,还要有个计算机操作系统集成起来,未来则将所有工作通通综合到一个芯片架构下,且所有运算核心能同时运算,甚至不需要计算机操作系统,只要简单操作界面就可。同样一颗芯片因输入程序不同,就能做不同的运用,甚至是装甲车辆所携带的反坦克导弹中的芯片与观测系统中的芯片相同,大幅降低后勤压力。
        可以预期,随着技术进步,许多以前无法想象的应用都将能实现,并将会逐步成熟,技术差距会影响作战的胜败几率,芯片将注定成为装甲战车的“力量倍增器”。(据新民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