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长臂审查”伸向盟友
-
美国财长耶伦近日在墨西哥访问期间,双方达成的一个外资审查协议受到外界特别关注。根据美国财政部发布的公告,美墨打算建立一个外国投资审查双边工作组,两国财长已经签署了一份意向备忘录。美财政部称,这是为了防范所谓的外来投资损害国家安全,新协议解决了“某些外国投资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特别是在某些技术、关键基础设施和敏感数据方面”。
考虑到美国政府在其国内已经强化了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的功能,重点审查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在美墨政府间创设类似的投资审查机制,表明美国正在复制这一外资审查模式,着力拓展投资审查的范围,把盟友也纳入到其构筑的对华投资审查的网络当中。尽管美国声称这一新的审查机制仅仅是为防范“安全风险”,但从美国以往的审查情况看,通常存在着泛安全化的倾向。这势必会给投资领域的利益攸关方带来影响。
首先,是对中国的影响。美国近年来不断加强对中国投资的审查力度。自从特朗普政府于2018年通过《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后,中国对美直接投资规模急剧下滑。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金额已经不到2018年的7%。美国不仅在投资领域对华搞审查,还在制造业领域大力推动产业链“去中国化”。
其次,是对墨西哥及其他美国盟友的影响。诸多跨国公司大量投资墨西哥,优化其产业结构,增加其就业机会,扩大其政府税收,这对墨西哥来说无疑是好事。中国企业对墨投资同样会带来上述积极效应。墨西哥作为新兴经济体,获得更多外来投资符合其经济利益。
更为重要的是,墨西哥采取何种外资政策,是经济主权的体现。但美国通过政府间投资审查机制,可以干涉墨西哥投资政策,实质上损害了墨西哥的经济主权。这一机制可以说是美国在投资领域,塞给墨西哥的“毒丸条款”。墨西哥恐怕仅仅是个开始,在墨西哥之后,美国可能还会积极谋求与其他盟友构建新的投资审查机制,比如在欧洲和日本等。
美国强化本国和在盟国的外来投资安全审查,是投资关系泛安全化的新动向,表明美国已经不限于在其国境范围内采取行动,而是试图把对华投资审查从本国拓展至第三国,打造以其为中心、跨越国境,包括更多国家的全球投资安全审查网络,补上所谓投资安全审查的“漏洞”。这是美国在经济制裁领域的长臂管辖外,在投资领域的新型“长臂审查”。不管美国承认与否,其核心目标,是要在产业链和供应链领域进一步限制中国。正如中方所言,出于政治目的对正常的经贸投资活动人为设限、干扰相关合作,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据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