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亚洲周刊》1月15日刊登题为《中国基建力与知识基建》的文章。文章摘编如下:
2024年中国经济一片愁云惨雾?这是西方一些媒体的“言论主旋律”。但这样的经济预测其实严重误读中国经济与中国发展的动能,2023年经济估计仍获得逾5%的增长率。
这背后的强大动能来自中国的基建力,建设了最频密的高铁网﹑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网,还有很多的县镇公路,重视下沉交通,确保村村通路,不仅工程上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也刺激很多新的产业链开发。最显著的就是中国汽车业在2023年爆炸式增长,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碾压长期世界冠军的日本。这使内部经济发展有强大冲力,冲破外部压制。
中国的基建还包括“南水北调”,将长江与黄河的水源连贯,并兴建“平陆运河”,开发西南的水路出口,是中国历史上自京杭大运河之后的创举,让内部的湖泊和外海连结,创造过去难以想象的发展空间。广州白云火车站落成,成为全球最大的火车站,融合高铁与普通铁路,为民众出行带来方便。中国在新机场建设上也如蜘蛛网般发展,而机场的设计都是智能化的,如深圳机场,在软件方面超越了香港。
当然,中国在2023年也加速互联网5.5G的建设,为全面进入6G世界作出重要铺垫。中国网民人数是全球之冠,也让中国成为全球最擅长发挥“互联网+”力量、从网约车到电商平台都是全球最发达的国家。
中国的基建力背后其实是知识基建的力量。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工程师队伍,每年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约一半是理工科。这为中国基建贡献了大量人才,数量之多,超越其他先进国家,并且在创新方面人才辈出。中国在建设方面有太多的实践与挑战,可以不断总结与创新,因此登上世界之巅。
当然,中国也学习德国的系统,重视专业技师的培养,很多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技术职业学校。这些学校强调实践训练,不是培养穿西装打领带的白领,而是淬炼可以有动手能力的制造业蓝领,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强国。
2023年,中国跃升为全球最大造船国,成为“新海权”的先锋。中国国产的超大邮轮“爱达·魔都号”,载客量5000多人,已正式启航。中国C919大飞机,也升上天空。
中国最强的“知识基建”还在于全民“终身学习”的强大动力。
中国如此庞大的终身学习人口,全球独家,也是中国经济不断飙升的强大动力。(据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