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菲重回谈判桌

  •     自去年8月以来,中菲围绕南海问题的紧张关系引发外界高度关注。中国外交部17日发布消息称,外交部部长助理农融当天在上海同菲律宾外交部副部长拉扎罗共同主持召开中菲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BCM)第八次会议。双方同意进一步完善涉海沟通机制,继续通过友好协商妥善管控涉海矛盾分歧,处理好海上紧急事态,特别是管控好仁爱礁现地局势,不断推进海上务实合作,为中菲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菲律宾毫无诚信的做法已引出一系列问题,其在南海包括仁爱礁问题上何去何从,不仅事关中菲关系走向,也使20多年来南海总体和平稳定的局面面临严峻考验。因此,针对未来事态的发展,需要密切关注菲律宾的所作所为,不仅仅是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一个好迹象
        BCM首次会议于2017年5月在中国贵阳举行。第七次会议于去年3月举行,是疫情以来中菲首次举行面对面BCM磋商,旨在落实两国元首就涉海问题达成的重要共识。对于最新一次会议,相关专家认为,这是一个好迹象,释放出一定的积极信号。
        中国外交部17日消息显示,双方就南海形势和各自关切的涉海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双方一致认为要不折不扣落实两国元首就涉海问题达成的重要共识,强调南海的和平稳定符合中菲共同利益,也是地区国家的共同目标。双方重申南海争议不是双边关系的全部,认为保持沟通对话对维护海上和平稳定至关重要。
        菲律宾Politiko网站18日就此次会议报道称,值得注意的是,讨论涉及“阿云金暗沙”(即中国仁爱礁)问题,两国阐述了各自立场,同时申明防止紧张局势升级的共同承诺。报道回顾中菲此前进行的一系列高层会谈,称这些会谈进行坦诚和建设性对话,旨在缓和南海紧张局势,双方强调通过外交渠道处理问题的重要性。
        “BCM的举行是一个好迹象,释放出一定的积极信号。”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丁铎18日表示,首先,在经历了前段时期在仁爱礁事态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双方重新回到谈判桌前,回归正途,反映出双方在南海海域的稳定发展上有共同利益和共同诉求。其次,这充分反映出中国南海政策以及对菲政策保持非常高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也反映出中方在南海外交方面的成熟性。此外,中方通过政治外交、海上维权、执法以及军事准备等各种手段综合使用,促使菲律宾回到双边磋商的轨道上,展示出中方的工作成效。
        外交部消息显示,中菲两国外交、国防、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海警等部门代表出席会议,这显示出中菲在南海问题上涉及部门、相互关切领域很多。丁铎认为,此次BCM的举行对地区国家及南海局势的担心有一定缓和作用,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示范作用。
        “中菲南海尤其是仁爱礁海上态势不是新问题,中菲围绕仁爱礁海上态势展开磋商也不是一个新机制。”丁铎表示,因此,针对未来事态的发展,需要密切关注菲律宾的所作所为,不仅仅是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菲国内的杂音
        值得一提的是,菲国内有一些声音释放出企图再度对中国提起诉讼的消息。据菲律宾《商报》17日报道,菲国家检察官正准备就中国在南海的所谓“破坏性环境活动”向荷兰海牙常设仲裁法院提起诉讼。这些潜在的动作也表明中菲通过谈判磋商来管控分歧并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
        丁铎分析说,“未来无论是从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利,还是维护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权威性,推动南海和平稳定,中方一方面需要坚定保持战略定力,发挥我们在外交、海上的优势,同时通过各种手段督促菲律宾与我们相向而行,回归正道。”
        除南海问题外,据中国外交部消息,在此次会议上,中方还就涉台问题向菲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菲方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立即停止在涉台问题上的错误言行。菲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将继续予以切实落实。
        日前,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社交平台X上就台湾地区选举结果发表的言论引发中方强烈抗议。菲国防部长17日指责中国外交部在新闻发布会上侮辱菲总统马科斯。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8日回应称,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牵动14亿中国人民的感情。菲方言论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菲建交公报,严重违背菲方对中方所作的政治承诺,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中方表明严正立场,是完全正当和必要的。一个中国原则是红线也是底线。任何人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方都绝不接受,必将坚决回击。我们敦促菲方切实遵守中菲建交公报精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停止在涉台问题上的错误言行。
    自相矛盾、出尔反尔
        实际上,一段时间以来,菲律宾的军事挑衅也在增多。菲律宾防长17日称菲律宾正计划与美国及其盟友开展“更强大”的军事活动以应对中国。之前两天,菲军方负责人还声称菲律宾计划开发南海岛礁并购买更多船只和雷达等。此前,菲律宾不顾中方劝阻,执意向非法坐滩于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的破旧军舰运送建筑物资,试图通过修建永久性设施以达到长期侵占仁爱礁的目的。图谋不成,菲方便在南海屡屡制造事端。菲律宾侵犯中国南沙群岛领土主权的行径不仅违反包括《联合国宪章》在内的国际法,其在仁爱礁的举动也违反中国和东盟国家2002年共同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下称《宣言》)。
        《宣言》第五条明确规定:各方承诺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包括不在现无人居住的岛、礁、滩、沙或其他自然构造上采取居住的行动,并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它们的分歧。第五条是《宣言》的核心条款。过去20多年间南海保持总体和平稳定,与其他当事国没有公然新占岛礁、争端扩大苗头被有效遏制是分不开的,而《宣言》第五条在这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各方承诺“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不在现无人居住的岛、礁、滩、沙或其他自然构造上采取居住的行动”这一表述,回避了对各相关方具体行为的合法性做出评价,而是采用了客观的描述性措辞。这一措辞要从三方面理解:
        其一,它虽然着眼于对有关当事国在《宣言》签署之后的行为作出约束,但绝不意味着部分当事国非法占领中国南沙岛礁的“现状”就被赋予了合法性。其二,“不采取居住行动”的措辞背后是有关各方当初为达成《宣言》所秉持的求同存异,慎之又慎的文本用语承载着各方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共同意愿。其三,它表明东盟国家和中国在签署《宣言》时都清楚地认识到,南海问题的核心和影响南海和平稳定的根源就是有关当事国围绕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领土问题。这一问题不是个别当事国故意避而不谈就烟消云散了。无论国际和地区形势怎样变化,无论菲律宾利用海洋法的第三方强制解决机制做何种法律诓骗,也无论美西方试图在国际舆论场上塑造何种南海叙事,都改变不了南海当前的法律政治实际:有关当事国侵占中国南沙岛礁而引发的领土主权争议。
        其次,第五条使用“承诺”一词,这是协议中通常用以确定当事方义务的词语,是各相关方同意承担自我克制、不扩大争议、不新占无人岛礁等义务的正式表达。“承诺”不仅意味着政治意愿,还暗含强烈的法律信念。国际法院曾经指出,“承诺”含义是通过给予正式的保证或诺言来表示同意接受某种义务,它在规定缔约国义务的条约中经常出现,而并非只被用来提出倡议或表示某种目标。菲律宾作为争端当事国在《宣言》签署之前侵占了中国南沙8个岛礁,它作为东盟成员参与《宣言》的整个磋商过程,因此应当十分清楚《宣言》第五条所规定的义务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会作出如此规定。
        《宣言》是中国与10个东盟国家达成的协议,菲律宾在第五条下作出的承诺不仅是对中国的义务,同样也是对作为《宣言》签字国的其他东盟国家的义务。中国对菲律宾违反第五条规定的海上活动进行反制,不仅是基于维护自身领土主权的需要,也是出于维护《宣言》严肃性和权威性的需要。如果不能全面、有效、完整、忠实地落实《宣言》,任由各方经过多年努力达成的政治成果被贬损侵蚀,《宣言》最终可能会名存实亡,南海稳定可能会毁于一旦,东盟国家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再次,作为南沙群岛组成部分的仁爱礁是《宣言》第五条所称的“无人居住的岛、礁、滩、沙或其他自然构造”。菲律宾在1999年以“军舰技术故障”为借口坐滩仁爱礁不能被认为是“采取居住的行动”,但菲律宾在《宣言》签署后通过运送建筑物资,试图把破旧坐滩军舰变成礁盘上的永久设施,试图把“看守”军舰的人员变成“看守”礁盘的人员,这是彻头彻尾的“在无人岛礁采取居住的行动”,违反菲律宾在《宣言》第五条下的承诺和义务。在中方严正交涉下,菲律宾方面曾表示无意在仁爱礁上修建设施,称菲律宾是《宣言》的签署者,不会也不愿成为第一个违反者。但后续的事实一再证明菲律宾对《宣言》采取了自相矛盾、出尔反尔的做法,不仅明显违反国际法上的诚信原则,也是对《宣言》的公然践踏。
        菲律宾在南海包括仁爱礁问题上何去何从,不仅事关中菲关系走向,也使20多年来南海总体和平稳定的局面面临严峻考验。菲律宾毫无诚信的做法引出一系列问题,包括《宣言》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该如何来维护?个别当事国如果出于一己私利而置中国和东盟国家经过艰苦努力达成的集体共识于不顾,地区国家又该怎么做?能否回答好这些问题,不仅对全面有效忠实地落实《宣言》至关重要,对正在进行的“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以及“准则”达成后能否有效适用也都将产生长远影响。(据环球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