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政府干扰市场秩序引发激烈反弹

  •     经过一年的反倾销调查后,美国商务部1月初宣布对从中国、德国、加拿大等多国进口的镀锡钢(俗称“马口铁”)征收反倾销税,对中国马口铁征收最高122.5%反倾销税。
        据香港《南华早报》1月23日报道,美国一代表2000个标志性品牌的主要商业团体,美国消费者品牌协会的副会长汤姆·马德雷基对此警告称,此举将会产生转嫁给消费者的额外成本,还有可能进一步导致国内相关行业的失业问题,该协会呼吁美商务部“收回成命”。
        连日来,电动车巨头特斯拉紧急求助中国企业,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总裁身穿花袄在中国参加年会,这两件事走红网络,这背后,凸显了美国对华芯片限令,给两国企业带来了多少烦恼。
    大实话
        在去年8月初步裁定的基础上,1月5日,美国商务部最终确定对从中国、德国、加拿大、韩国进口的镀锡钢征收反倾销税。马口铁被广泛用于包装食品、涂料、发胶等消费品的容器材料。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美国最终对中国马口铁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维持不变,最高达122.5%。其中,中国宝山钢铁公司的产品将被征收650%的反补贴反倾销税,其他中国钢铁制造商将被征收331.9%的反补贴反倾销税。此外,美国对德国马口铁征收的反倾销税从7.02%略微下调至6.88%;对加拿大征收5.27%的反倾销税,同样略低此前公布的5.29%;韩国则在提交更正材料后增加了2.69%的关税。
        不过后三者被征收的税率远低于中国,也都低于美国钢铁厂商克利夫兰-克里夫斯最初寻求的关税。这家企业是少数还在运营的美国镀锡钢工厂之一,该公司于去年年初向美商务部提交“请愿书”,指控外国廉价进口钢铁正损害美国钢铁工人的利益,导致美国工作岗位流失。
        据《南华早报》报道,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对是否征收关税做出最终决定,投票定于2月6日举行。
        1月22日,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布雷纳德对此称赞华盛顿为使关键供应链多样化做出努力,还声称有一项研究显示“一大波来自中国的廉价补贴进口消灭了美国工业社区近100万个制造业就业岗位”。
        报道称,代表着近2000个标志性品牌,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贡献了2万亿美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0%的美国消费者品牌协会对此持反对意见。

        副会长汤姆·马德雷基称,美国公司选择从外国制造商那里进口镀锡钢并非是因为对方人为压低了价格,相反,是因为美国制造商的产品达不到“质量”和其他要求,而且美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产能也“至多”只能满足国内总需求的一半所导致的。美国消费者平均每天要使用带包装的商品42次,美国内厂商根本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克利夫兰-克利夫斯公司一直无法生产,并且拒绝生产罐头生产商为满足快速消费品公司规格要求的那种钢材。”他说。

        根据美国消费者品牌协会在官网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其认为美商务部加征关税的做法是“毫无根据、不必要且将适得其反的”。
        报告表示,美国内对罐头和罐装食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而美国钢铁制造商生产的马口铁产品数量不足,规格也不符合要求,美国罐头制造商和食品加工商依赖于从可靠的贸易伙伴和盟国进口;而且根据以往反倾销税案例来看,拟议关税的成本往往将转嫁给消费者,消费者将承担罐头食品成本增加19%至30%的代价,这将对下游就业、食品安全、营养计划和慈善供餐计划的成本,以及上游农业生产者的成本产生严重的意外后果。
        马德雷基说:“从罐头制造商的角度来看,他们担心的是,如果你在墨西哥制造一个成品罐头,也许使用的是日本钢材、中国钢材或其他国家的钢材,然后将成品空罐进口到美国,就不会受到同样的关税限制。”
        另据英国路透社早前报道,美国罐头制造商协会在美商务部做出决定之前也表达了担忧,称由于美国钢铁制造商目前生产的马口铁不到国内罐头制造所需的一半,任何新的进口关税都将导致在通胀时期材料成本和食品价格继续升高。美国加征关税的行为还引起国内食品行业的反对,他们认为这将进一步推高美国国内罐头产品的价格,反而导致美国从中国进口更多罐头食品。
        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中国镀锡板出口总量共计11.59万吨,同比降幅30.48%;2023年1—11月中国镀锡板出口总量共计133.00万吨,同比降幅7.96%。
    向美诉苦
        美国企业、商业组织等相继提交的“请愿书”,是美国政府和国会干扰市场秩序让美企感到心惊肉跳的最好印证。
        据日本媒体报道,电动车巨头特斯拉近日紧急求助中国企业,要求提供电池组件。时事评论员陈冰分析认为,美国国会去年底通过2024财年国防授权法,其中禁止美国军方采购宁德时代、比亚迪等6家中国企业的电池。尽管美国国会称这不影响美国企业的商业采购,但从美国的套路看,接下来就可能限制美企进口中国电池和电池组件,令美国企业担忧。以往对中国的5G通讯技术、半导体技术限制,都是按照这样一种套路来的,先是禁止在军事和安全领域使用,接下来是从政府部门禁用,然后扩展到商业领域,最终设法大幅减少对中国产品的依赖,甚至要“脱钩断链”。
        当中国的电动车、电池在世界所向披靡时,美国和欧洲都在想办法设置路障,以便保护自己的产业。特拉斯的电池来自于比亚迪,福特汽车的电池来自宁德时代的技术授权,这些企业显然担心美国对军方的电池限制,会殃及到企业,所以特拉斯提前行动了,紧急从中国进口制造电池的关键零部件。
        按照美国的通胀削减法,从2024年开始,电动汽车若包含任何受关注的外国实体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将无法获得税收抵免,迫使美国电动车制造商必须自己制造电池,但美国的电池制造产业链不全,非得从国外进口电池组件和材料,因此这也促使特拉斯有备无患,赶紧从中国进口电池组件,以防美国政府和国会增加进口限令,扩大国外实体“黑名单”,使得美企无法正常运作,竞争力大大削弱。
        美国市场上的外资企业,也在做类似的准备,比如韩国企业。“‘没有可以代替中国产的好办法’……现代汽车的诉苦”,《韩国经济》1月22日以此为题报道称,现代汽车集团、LG新能源等韩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公司日前要求美国不要将使用中国产关键矿物的企业排除在《通胀削减法案》(IRA)补贴发放对象之外,并限时允许其自华采购关键电池材料。
        据韩联社1月22日报道,美国政府21日发布的《联邦公报》显示,现代汽车集团18日向美政府提交意见书指出,就部分关键矿物而言,立刻将“受关注的外国实体”(FEOC)从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中剔除的做法“不太现实”。
        现代汽车提到,在2022年,全球100%的球形石墨和69%的合成石墨均来自中国,短期内或很难找到替代中国的供应国。
        报道称,为此,现代汽车建议美方制定一份不受产地限制、可限时用于制造动力电池及其零部件的关键矿物清单,并将石墨纳入其中。该公司还呼吁美方引进实施“最小比例规则”,保障制造电池所用关键矿物中占比低于10%的关键矿物不受FEOC名单限制,而非现在的2%。
        可见美国的保护政策是多么坑人,伤害自己的企业,破坏市场规则,最终让美国人承担高成本。
    砸自己的脚
        另一个走红中国社交网络的事情是: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总裁黄仁勋身穿花袄在中国参加年会。
        陈冰表示,从去年到现在,英伟达,黄仁勋,在中美两国的媒体上,能见度都很高,而且常常成为话题。而这背后,显现的是美国对华芯片限令,给两国企业带来了多少烦恼。
        就在前些天,传出英伟达阉割版的芯片,在中国市场不受待见。慑于美国禁令,对中国市场提供算力进一步降级的人工智能芯片,但中国的用户转向华为,像百度、360都向华为下了订单,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订购阉割版芯片的数量远少于以前计划购买的高性能芯片,使得英伟达销售业绩下滑,进而传出要裁员的消息。因此总裁黄仁勋到中国参加年会,一是表达对中国市场持续的兴趣;二是安抚在中国分部工作的员工,并传达出不裁员的信息。
        去年也是这样,英伟达按照美国政府的芯片限令,对中国市场采取“特供”政策,降级出售部分产品。黄仁勋也曾呼吁美国政府和国会不要实施芯片限令,否则将使美国企业丢掉中国市场,进而迫使中国企业后来居上,最终伤害的是美国的利益。
        无论是英伟达还是别的美国公司,都知道中国市场的容量极大,生意机会多,但都受困于美国政府的管制措施,不能有更好的拓展。要减少美国政府对中国市场的“泛政治化”“泛安全化”干扰,中美两国改善政经关系是一方面,美国企业说服政府和国会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月19日指出,近年来,美方大搞“筑墙设垒”、强推“脱钩断链”,严重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剧全球经济碎片化风险,越来越成为威胁世界经济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发布报告指出,即使是程度有限的全球经济碎片化,也会导致全球GDP萎缩0.2%,而严重的碎片化或导致全球GDP萎缩多达7%。
        正如中方所强调,竞争应是公平合理的。美方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企图压制和剥夺其他国家发展权利的做法,既不正当,也违背市场规则和经济规律,不会成功。以上种种事例皆印证:想要封上别人的门,只会堵死自己的路。(据观察者网、直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