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南华早报》1月24日报道,在澳大利亚龙虾因检疫程序问题出口中国大陆受阻的三年里,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等东盟成员国正挤破了脑袋试图抢占其空出的缺口,想方设法将自己的龙虾摆上中国人的餐桌。2023年,这三个国家占中国进口龙虾总量的6.8%,比2019年翻了一番。
报道称,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情况持续时间越长,东南亚国家可以争夺的机会就越多,而澳大利亚想要扭转局势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根据澳大利亚农业部数据,在2018至2019年度,该国龙虾出口额共计7.52亿澳元(约合35.34亿元人民币),其中约94%销往中国。自2020年10月起,澳龙虾因检疫程序问题出口中国大陆受阻,这一比例已降至几乎为零。
据《南华早报》报道,目前中国主要从新西兰进口岩龙虾,其占市场总额的近40%;其次是墨西哥,占20%。美国也是澳大利亚退出的“受益者”之一,去年美国占中国龙虾市场份额的近16%,高于2019年的2.9%,相关贸易额增长了3.5倍,达到9733万美元(约合6.98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印尼、泰国和越南这三个东盟成员国也在努力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去年三国占中国进口龙虾总量的6.8%,比2019年翻了一番。
海关数据显示,印尼是中国第五大龙虾出口国,2023年龙虾出口额将达到1827万美元(约合1.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44%,占市场份额的2.9%。
而泰国作为中国第七大海产品进口国,其龙虾出货量自2019年以来增长了160倍,从总价值8.81万美元(约合63.23万元人民币)增至去年的1410万美元(约合7275.86万元人民币),占市场份额的2.2%。
《南华早报》还指出,这一数据增长的背后,也有中国向东南亚邻国靠拢,以缓冲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之间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的原因,同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巨大市场潜力也在不断吸引东南亚出口商扩大业务。
不过,这三国中有一个特殊例子——越南。据报道,越南是中国第八大龙虾进口来源国,但去年中国从越南进口的龙虾数量大幅下降,从2022年的近39%降至去年的1.7%。究其原因,这是由于越南龙虾产业缺乏与澳大利亚一样完善的养殖程序和法规,有养殖户捕捞野生龙虾,而这一点违反了中国的动物保护法。
报道同时提到,虽然东盟成员国正争先恐后进入中国市场,但他们目前的出口量还不足以填补澳大利亚离场留下的市场缺口。过去中国每年的龙虾进口额在9亿美元上下浮动,而自2021年起,这一数据降至6亿美元左右,去年中国龙虾进口额为6.29亿美元(约合45.12亿元人民币),比2020年下降了31%。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贾扬特·梅农指出,如果继续保持现状可能会出现不可逆转的变化,对澳大利亚龙虾出口商造成负面影响。他解释称,当中国与其他替代供应商建立起新的坚实的贸易关系时,即使中澳紧张的双边关系完全恢复,转回贸易关系也需要成本。
澳中工商业委员会西澳分会主席詹姆斯·克拉克对此透露,该委员会全国主席戴维·奥尔森已于去年11月正式致函澳总理阿尔巴尼斯,呼吁恢复对华活龙虾出口。
去年开始,随着中澳关系解冻趋稳,中国逐步取消了针对澳大利亚输华煤炭、木材、大麦等产品的进口限制。与此同时,澳龙虾对华出口能否恢复、何时恢复,也成为外界观察中澳经贸关系修复进程的重要“风向标”。报道写道,“门是慢慢越开越大,但(龙虾贸易的)限制仍然有效。”
1月17日,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举行中澳媒体新年酒会。我馆负责经商事务的高峰公参出席,就中澳经贸关系、中国经济前景与中国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高峰表示,中澳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方希望同澳方一道,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中国有意愿、有能力加入CPTPP,愿与包括澳在内的所有CPTPP成员保持建设性接触。(据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