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枪械中的“灵活胖子”
-
杨润鑫 姚昌松 宋可旸
近日,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发布消息称,将寻求一款新型栓动超远程狙击步枪,来取代M107和MK15反器材步枪。
所谓反器材步枪,指的是专为破坏、摧毁敌方军用器材、重要物资及轻装甲目标而设计制造的大口径重型狙击步枪。
与常见的7.62毫米狙击步枪相比,反器材步枪的长度更长,体形比前者“胖出一圈”,口径一般在12.7毫米以上,更注重射程和穿甲能力等。
常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出镜”的M82A1巴雷特,就是反器材步枪家族中的一员。
综观近年来反器材步枪发展情况,该类步枪在各国军队的列装之势可谓是“你追我赶、互不相让”,如匈牙利的GM3M半自动反器材步枪、俄罗斯的SV-18反器材步枪、乌克兰的T-Rex反器材步枪等,且更多新型反器材步枪还在研发之中。
陆战穿甲,催生反器材步枪
反器材步枪本质上属于狙击步枪。世界上最早的大口径狙击步枪出现于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马克”型坦克问世。为了让前线士兵有更多对抗这类装甲目标的手段,德国毛瑟公司对M1898式步枪进行了放大式改造,即在该枪原设计的基础上加大口径、加长枪管,将原来口径7.92毫米变成13.2毫米,使其能够有效击穿当时的坦克装甲。由此,M1918反坦克步枪诞生,反器材步枪发展由此开端。
之后,坦克装甲不断“进化”,反坦克步枪也由此“水涨船高”持续升级。二战初期,反坦克步枪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坦克杀手”之一,涌现出苏联的PTRD-41、PTRS-41,德国的PzB39等反坦克步枪。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围绕装甲与反装甲的“矛”“盾”角力更加激烈。
一方面,战场上的轻型装甲目标和其他高价值目标大量出现,如直升机、步战车、雷达设备、通信设备等呈指数级增长态势。
另一方面,随着步兵装甲化、反狙击手段增多、战场信息化等新情况出现,用反坦克火箭筒在近距离执行攻击任务的射手无法有效保证自身安全。
因此,战场上急需一种射程更远、部署灵活、高精度、大威力的狙杀手段,来应对这些轻型装甲目标和高价值目标。于是,“反器材”概念应运而生,大口径狙击步枪重新得到各国军队青睐,进而发展成能“灵活走位”的反器材步枪。
20世纪80年代,美国巴雷特公司研制出M82A1狙击步枪。随着其效果在一些军事行动中得到验证,更多国家掀起了订购或研制反器材步枪的热潮。
此后,反器材步枪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射程、精度、威力、减小后坐力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如塞尔维亚的SARAC 99反器材步枪口径达到20毫米,能够发射穿甲弹、曳光穿甲弹、榴弹等多个弹种的弹药;英国的AS50反器材步枪通过一步步优化,减轻了整体重量,也更加重视人体工程学设计;法国的赫卡特Ⅱ反器材步枪通过配备高效率的枪口制退器,明显降低了后坐力。
适应战场需求,
靠“特长”立身
反器材步枪之所以能在许多国家的特种作战武器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于其适应了战场新需求,为步兵打击较远目标提供了新的选项。凭借自身“特长”,在战场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反器材步枪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步兵狙击重要节点目标的高科技“利器”。
射程威力兼备。对反器材步枪来说,“够得着”目标是前提。因此,各国在研发反器材步枪过程中,纷纷体现出对射程的追求。为达到这一目的,反器材步枪的枪长有所增加,有的反器材步枪枪长接近2米。其所用弹药口径大、装药多,子弹的飞行距离明显增加。以美国14.9毫米SOP狙击步枪为例,据相关报道,其有效射程可达5千米。“打得准”是反器材步枪发挥作用的关键。在这方面,弹道计算机、皮卡汀尼导轨、光学瞄准镜等都可以为其助力。“打得狠”、对目标造成有效毁伤,是反器材步枪发挥作用的目的。为做到这一点,反器材步枪在选用弹药上增强了针对性。路径之一是发展多用途弹药,路径之二则是增加可选弹种及增强威力,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来提升打击效能。
打击目标广泛。法国的赫卡特Ⅱ反器材步枪中的“赫卡特”一词,源自古希腊神话。据称,在神话中,赫卡特掌管着魔法、月亮、幽冥等方面诸多事项。用“赫卡特”来为所研发的反器材步枪命名,显然是寓指该枪打击目标的广泛性。不仅赫卡特Ⅱ反器材步枪如此,其他国家的很多反器材步枪同样具有这一特点,能够摧毁的目标种类多样,可谓装甲、器材、人员“通吃”。海湾战争中,M82A1巴雷特反器材步枪主要用来排除爆炸物和打击轻型装甲车;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用TAC-50反器材步枪成功狙杀对手人员目标的战例也不少。为实现对目标的高效打击,一些反器材步枪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其枪管可以快速更换,从而进一步拓展“捕食”范围。
“走位”比较灵活。现代战场上对目标的打击,要求人员和装备反应迅速、快速机动且隐蔽性强。反器材步枪与反坦克导弹相比,“身形”较小,便于设伏,能在敌方没有准备之际实现对人员的“一击必杀”、对装备的“一枪毁伤”,并迅速撤离现场。虽说随着反器材步枪性能的提升和附件的增多,其重量也在增加,但一些分体式设计能够让反器材步枪在不使用时“一分为二”甚至“化整为零”,运输和部署更加便捷与灵活。当前,一些国家已开始从源头设计上为下一代反器材步枪减重,如美国谋求获得的ELR-SR反器材步枪,其指标要求包括枪长在1.4米左右、带空弹匣时的重量不超过10千克等,对其峰值后坐力也作了限定。巴雷特M107A1则可分成两段,以方便储存和人员携行。(据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