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外长新春首访为何又去欧洲?

  •     龙年新春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的又一次重要外访在欧洲展开。王毅此访欧洲的行程十分丰富,继在德国出席慕安会以及访问西班牙之后,目前已抵法国巴黎,这也是他此访欧洲的压轴一站。
        这是继2023年之后,王毅又一次选择欧洲作为“新春首访”的目的地。自2022年年底中欧关系出现缓和迹象至2023年持续向好后,2024年年初中欧继续维持较为热络的官方往来和联系。中欧关系之所以能在2024年继续保持高层频密交往,不外乎双方都有加强交流与合作的需要和愿望。
    中法加强战略协作
    促和平稳定
        2月2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会见到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
        王毅首先转达习近平主席的亲切问候,表示两国元首建立了牢固互信和真挚友谊,引领双边战略合作发展方向,也对世界产生重要积极影响。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双方应以此为契机,总结两国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弘扬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共同规划中法关系的下一个60年。我们愿同法方一道,秉持初心,保持定力,深化合作,开辟未来。
        王毅表示,中法务实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重要福祉。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开放,将继续向包括法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开放市场,希望法方也为中国在法企业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提供积极正面和稳定长久的预期。
        马克龙请王毅转达对习近平主席的诚挚问候,祝福中国人民龙年一切顺利。马克龙愉快忆及去年对中国的成功访问,表示期待同中方共同筹备好今年的高层往来,希双方以法中战略对话为契机,落实同习近平主席达成的重要共识,进一步建设持久紧密的法中关系。法方一贯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这一立场明确清晰。面对全球挑战,法国坚持战略自主,愿同中方加强战略协作,共同维护和平稳定。
        王毅表示,当前国际局势乱象频生,热点问题复杂难解,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各种挑战纷至沓来。中法同为独立自主大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多极世界中的重要力量,应加强战略协调,深化战略合作,为促进全球和平稳定作出中法贡献。中方赞赏法方坚持独立自主,希望法方继续为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增进相互信任,促进利益融合,共同做当今世界的稳定性力量。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2月21日报道说,20日,王毅在巴黎同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共同主持第25次中法战略对话。双方同意进一步加强应对气变、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农食产品、清洁能源、核能研发、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森林碳汇等合作,并办好贯穿全年的数百场人文交流活动,增加直航航班频次,进一步便利人员往来。
    为中西关系新的50年
    打造良好开局
        在访问法国之前,王毅还对西班牙进行了访问。西班牙是南欧重要国家,也是老欧洲国家,具有重要国际和地区影响力。中西保持友好关系,去年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实现任内首次访华。
        西班牙对中国外长时隔6年再次到访高度重视。2月19日,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在马德里会见王毅。他请王毅转达对习近平主席的诚挚问候,并表示,良好的对华关系对西班牙、欧洲和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当今世界动荡不定、冲突不断,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重要理念为世界带来和平、发展和希望。期待并相信中国将进一步发挥大国重要积极影响,为紧张局势降温,为变乱世界带来稳定。
        王毅转达习近平主席对费利佩六世的亲切问候。他表示,国际局势复杂深刻演变,但不变的是中西之间的深厚友谊和互尊互信、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的传统。记者注意到,王毅强调,中方支持西班牙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努力,相信西班牙将继续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同中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就在王毅此访期间,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和外交大臣阿尔瓦雷斯都强调,西班牙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支持欧中发展关系、加强合作。
        据此前报道,王毅在西班牙访问期间宣布了解除对西班牙牛肉的进口禁令,西班牙舆论对此表示欢迎。埃菲社报道表示,这一宣布将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因为“很难找到一个像中国这样规模的市场”,而且“凭借我们的肉类产品质量”,在中国市场上的“成功是有保证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2月2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王毅外长此访是中国外长时隔6年再次访问西班牙,旨在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为中西关系新的50年打造良好开局。
        分析指出,王毅此访进一步打开中西合作空间。在与西班牙外交大臣阿尔瓦雷斯举行会谈时,双方一致同意加强电信、医疗、电动汽车、绿色能源等各领域合作。这是由于在新能源能领域,中西两国的产业互补性更强,因此西班牙也支持中企参与欧洲市场的公平竞争。这与美国挑起、欧盟跟进的对华电动车进行反补贴调查的所谓“去风险”举措形成鲜明对比。
        据西班牙媒体《塔拉戈纳报业》报道,该国“考虑购买中国电动车作为下一辆家用汽车”的消费者比例接近50%,为欧盟国家中最高。西班牙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西班牙销售的中国汽车价值约为13.9亿欧元,比2021年高了6800万欧元。
        中西两国刚刚纪念了建交50周年,站在下一个50年的入口,中方愿同西班牙一道,从全球视野和长远角度把握好两国关系,以高质量合作应对全球挑战,以高水平交流深化彼此互信,既造福两国,又示范欧洲。
    欧洲正在重新评估对美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王毅访问的欧洲三国中,法国是多个欧洲机制的核心之一,在欧盟、北约等机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法国也是第一个同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也是西方大国中率先同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中法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独立自主大国,这让两国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有较大共鸣。马克龙就曾不止一次强调,“法中关系意义远远超越双边范畴”。
        有美国媒体评论,王毅这次访问法国的时间点十分关键——欧洲正在重新评估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之后的对美关系。美国“政治”新闻网指出,特朗普在他之前任职美国总统期间强力施压北约的欧洲盟友,让欧洲见识了“美国优先”以及孤立主义的破坏性,欧洲战略自主的呼声高涨。而多年来,中国一直是欧洲战略自主的坚定支持者。
        从中国角度而言,欧洲具有庞大消费市场和强大的制造业,政治上具有全球影响,因此中国视欧洲为中国最重要进出口市场和投资目的地之一,也是在国际社会推动全球治理和解决全球热点问题的重要合作对象。尤其近些年来,随着美国不断破坏全球自由贸易,“印太地区”安全形势持续恶化,中国有更强烈的意愿加强与欧洲合作,以共同应对甚嚣尘上的贸易保护主义风潮,促进经济全球化,推进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从欧洲角度而言,中国是一个快速崛起的新兴市场,正寻求不断增长的国际影响力。在经济层面,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欧洲不可或缺的消费市场和投资目的地,也是重要工业原材料和上游产品的来源地,中欧经贸间的高度互补性和依赖关系为欧洲各国的繁荣作出贡献。近年来,尤其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后,欧洲受制于能源短缺和高通胀困扰,未来经济复苏一定程度上仰赖中国市场的支持。在国际治理层面,中国是欧洲可信赖的重要合作伙伴,尤其在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领域。中国还是欧洲在解决全球热点问题上不可或缺的合作方,包括在推动乌克兰危机的缓和上。在战略层面,欧洲也有拉拢中国的强烈意愿。基于当前国际局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在维护现行国际秩序上,欧洲需要和中国加强合作,而不是加剧对抗。
        因此,从双方来讲,无论从战略角度、政治层面还是经济领域,中欧都有与对方持续缓和关系、加强合作的动机和需要。
        不过,目前中欧关系持续趋暖的情况需谨慎乐观。现实地看,中欧关系会受到一些长期性因素的挑战。
        首先是双方的合作与交流的民意基础仍待加强。尽管目前官方交流较为热络,但高层往来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还需要下一番功夫。近期一些西方民调显示,欧洲一些国家的对华负面认知近些年持续增加,加之政策层面的一些束缚,双方民间往来和商务交流实际上都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如何在欧洲社会改善中国形象,如何提升中国民众对欧好感,认识到中欧合作的重要性,都需要做大量工作。
        其次,欧洲对外和对华政策正发生变化,有些政策对中欧关系发展具有负面冲击。对华“去风险”政策的不断加码,实际上正损害中欧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也阻碍了人员互访、科技合作和教育交流等活动的展开。欧洲在“战略自主”口号下推动“印太战略” “全球门户战略”等,会削弱中欧战略互信,损害双方固有合作。以“安全”为借口进一步强化对欧投资审查机制、制定“反经济胁迫”等内部政策法规,也会阻碍中国企业在欧扩大经营。而在人权等意识形态领域强化对华指责以及以人权等为借口的更广泛的对中国内政的干预,会进一步损害双方政治关系,并危及欧洲资本在华活动的信心。
        未来,中欧关系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依赖双方共同努力。目前,中欧双方似乎在未来国际秩序的建构上未形成根本性共识,但实际上双方具有不少共识,特别是双方都赞成国际格局的多极化,支持全球经济的开放性,以及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规则。对中国而言,搞好中欧关系,需要逐一发展与欧洲各国关系,不能完全依赖于欧盟,也不能只依赖个别国家。抓住重点对象的同时,应针对不同欧洲国家,针对其不同的情况,实施各自不同的对策,以务实、合理的方式和欧洲各国打交道,从而推动中欧整体关系稳健发展。(据《参考消息》、《中国新闻周刊》、直新闻、观察者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