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菊
美国大选临近,但从年初开始,联邦政府和得克萨斯州却因移民危机爆发激烈冲突。一段时间以来,有关得州与联邦政府的对峙已达到“前所未见”的程度,这也让人联想起在美国历史上,州与联邦政府针锋相对的事不止发生过一次。
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南卡罗来纳州就因关税问题与联邦政府“对垒”,引发了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其建立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府后有国家”,1787年联邦宪法也让各州保留了很大自主权。
1828年关税法引起南部抗议
在近代各国的对外经济活动中,关税管制是一种重要政策。根据关税率的高低,可将其分为保护关税和财政关税,保护关税的关税率较高。美国联邦政府建立后于1789年实行关税,其目的主要是增加财政收入,因而税率只在5%至15%之间。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西欧各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美国也面临着发展民族工业、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任务。
英国等国凭借发达的工业技术大肆向美国倾销商品,危及美国工业的发展,美国国内设置保护关税的呼声日益强烈。尤其是美国北部工厂主,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政策来限制英国等地工业品的大量流入,增强其产品在美国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南部种植园主与北部工厂主有着完全不同的经济诉求,南部经济是建立在单一作物种植基础上的农业经济,其主要种植物棉花大部分被销往欧洲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大于国内市场。因而南方需要的是自由贸易而不是保护关税。
1816年关税法在美国开始了保护关税制度,实行30%的关税率。1824年关税法将平均关税率提高到40%。1828年美国国会继续推高关税,将平均税率提高到45%。
1828年关税法引起美国南部种植园主的极度不满。南卡罗来纳州、北卡罗来纳州、佐治亚州等地先后宣布该法违宪。南部代表还举行集会,斥之为“可憎的关税”,他们认为这是北部工商业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强迫南部人民做出牺牲。
购买武器不惜兵戎相见
南卡罗来纳州对“可憎的关税”反应尤为强烈,该州不停地谴责1828年关税法。来自南卡罗来纳州的副总统卡尔霍恩匿名撰写了《南卡罗来纳州的说明与抗议》报告,提出了支持州废除联邦法律的论点,表示联邦宪法仅仅是最初的13个州缔结契约的结果,联邦是各州的一个联盟;主权是属于各州的,联邦政府只是代理者,各州有权判定国会法令是否违宪,并可采取相应措施中止违宪法令在州内的执行。南卡罗来纳州的经济必须依赖外部市场,而保护关税限制了这一市场,使其难以生存发展。
南卡罗来纳州形成了以“废止原则”为纲领的“州权派”。在“废止原则”中,州代表大会可以宣布国会某一法案违宪,让该法案在州内无效。“州权派”还表示,若国会通过法令要对该州使用武力,该州将不惜退出联邦。
联邦与州权的争论也反映在时任总统杰克逊与副总统卡尔霍恩的关系上。
1830年4月杰斐逊诞辰纪念会上,杰克逊与卡尔霍恩之间剑拔弩张,杰克逊在祝酒时说道:“我们的联邦必须保全。”卡尔霍恩则与之针锋相对,反驳道:“联邦次于我们最可贵的自由。”1831年,杰克逊对内阁进行改组,清除卡尔霍恩的亲信。卡尔霍恩本人后来也辞去副总统职务。
为了应对迫在眉睫的政治斗争,安抚南方人,国会通过了1832年关税法,降低了部分税率。
但南部仍不满意。1832年11月南卡罗来纳召开州大会通过《废止法案》,规定保护性关税“未经美国宪法授权……无效”;要求所有州官员宣布,他们将“遵守、执行和强制执行”《废止法案》,否则将面临免职;联邦政府自1833年2月1日后不得在该州征收关税;南卡罗来纳州决不屈服于联邦的武力,如国会通过法令关闭该州港口,或强制实行被宣告废止的法令,南卡罗来纳就退出联邦。同时,该州政府还拨款购买武器,征招志愿民兵等,开始兵戎相见的准备。
这一时期,南部经济形势恶化,棉花价格下跌,1831年棉花的平均价格仅9.1美分一磅,远低于1825年的30美分一磅。南部将这一状况的原因归咎为高关税,不满情绪更为强烈。
联邦“一硬一软”维护统一
面对南卡罗来纳的局势,杰克逊政府决定采取“一硬一软”的办法。在1832年12月4日的国情咨文中,杰克逊总统安抚南部,承认现行关税中的确存在对南部不公之处,表示赞成大幅度降低关税。12月10日,他又发布《告南卡罗来纳人民书》,驳斥“废止派”的立场,表示地方和州无权判断联邦法令是否违宪,联邦宪法所形成的是一个政府,而不是一个同盟,任何州都无权退出联邦。杰克逊表示要不惜一切手段维护联邦,并呼吁南卡罗来纳人民给予支持。
1833年3月,杰克逊签署《动用军队法令》,该法授权总统在必要时使用军队强制征收关税。与此同时,杰克逊签署新的“妥协性关税法案”,让步南部,使南卡罗来纳的“废止派”体面收场。由此这场州与联邦对峙的风波才告平息。(据《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