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鹏飞 晏辉明
渤海湾畔某机场北风呼啸、滴水成冰,起飞线上车流交织、战机轰鸣。连日来,海军航空大学某团从难从严组织飞行学员开展多课目跨昼夜飞行训练,不断提高飞行学员实战本领,锤炼部队全天候遂行任务能力。
“计时起飞!”随着指挥员口令的下达,数架战机接续升空,奔赴目标空域,一场紧贴实战的引导截击课目训练随即拉开战幕。
“相对方位360、30。”地面“指挥所”根据空中态势实时通报“敌”情。张冠林快速调整航向,利用机载雷达进行雷达搜索。“761发现目标”,跟“指挥所”报告后,飞行学员张冠林迅速根据当前态势对目标机进行截获、攻击。翻转、机动、规避……目标机见招拆招。“开加力、转进……”张冠林不断变化队形和修正雷达扫描角度,和僚机以进攻纵队的战术全速向对方发起进攻,抓住转瞬即逝的攻击窗口,果断按下发射按钮,圆满完成拦截任务。
战场逼真,战味浓厚。不多时,战鹰陆续返航。完成训练的学员一落地就直奔飞行讲评室,对这一架次训练进行复盘交流,深入细致地查找存在的不足,并对下一架次训练展开战法研究和协同。
夜幕降临,“硝烟”未散。夜色中,一架架战机拖着一条淡黄色尾焰拔地而起,犹如离弦之箭奔向既定空域,砥砺夜间战斗本领。
战鹰呼啸,明月皎皎。到达预定空域后,飞行学员张冠林快速向长机靠拢,集合成夜间编队队形。此时机舱内光线逐渐变暗,仅剩下仪表盘发出的微弱冷光,张冠林透过飞机座舱盖风挡玻璃向外望去,漆黑如墨。
夜间飞行可视条件差、危险系数高、安全压力大、飞行操作难、参照物较少,容易造成视觉误差,产生较大的压迫感,保持飞行状态比较困难,加上地面灯光和海上渔船等干扰因素的影响,易诱发错觉。
此次夜航训练,飞行学员不仅要完成夜间仪表与机动课目,还要完成夜间编队课目训练,这对飞行员的空间态势感知、技战术水平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就要求飞行员必须熟练掌握夜间的设备使用和操纵要领。
“注意好灯光三角形大小,防止队形越飞越小!”长时间在漆黑的环境下飞行易产生视觉疲劳,后舱飞行教官陈传信及时提醒,防止危险接近,飞行学员张冠林快速反应,紧盯长机的航行灯、编队灯,调整并控制好与长机的距离。
夜间看不清长机的轮廓,夜暗条件下,飞行高度、速度、方向和距离都变得不好判断,极其考验飞行员的技术和心理素质,飞行学员张冠林时刻关注长机航行灯、编队灯构成的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来判断长机的位置和自身的姿态。
“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我们持续开展高难度课目训练,就是要聚力练兵备战,钻研胜仗本领”,该团领导告诉笔者,飞行训练中,他们持续加大训练强度、力度,主动构设实战背景,把“敌情”引入飞行训练,实时增设各种难题,倒逼飞行学员在近似实战环境和复杂的战斗背景中培养战场思维,提升全天候作战本领,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不断攀升。
繁星当空,战鹰归巢。23时许,随着最后一架战机平稳着陆并顺利滑至停机坪,该团当日飞行训练圆满结束,在长达14个小时的训练中,任务全部按计划完成,达到了预定训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