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两会看世界为何“选择中国”

  •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左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开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提出的一系列新目标新举措,正通过两会让国际社会读出中国发展的活力、改革的魄力、开放的魅力,看到经济长期向好的积极信号,期待中国高质量发展给世界带来更多机遇。
        此外,一些西方国家打着所谓“国家安全”的幌子搞“小院高墙”,试图对“中国制造”进行遏制。不过,中国前两个月出口大幅增长10.3%,增速重回两位数;2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1月上涨1%,这些远超西方预测的实实在在的数据显示出中国发展的势头强劲和中国消费市场的繁荣。
        中国扩大开放,不仅是对世界的承诺,更成为当今世界保护主义抬头、意识形态藩篱高企、逆全球化再行其道等“封闭主义”逆流映衬下的“一江春水”,其态势是“向东流”,任何势力的抽刀断水,都难以改变其“水更流”的大趋势。
    向“新”发展的活力
        “中国召唤‘新质生产力’”“中国经济流行语:投资中国、人工智能+、未来产业”“中国在发展‘新三样’产业”……连日来,中国两会关键词引发海外媒体热议,其释放出的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信号令世界瞩目。
        世界看到了中国发展的新活力。
        “今年两会让世界再次看到中国经济的韧性。”欧洲展望与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员阿尔塞尼·蒂亚姆说,中国产品从过去“以价取胜”到如今“质价兼优”,“在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等领域的研发具备优势,中国产品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青睐”。
        “这个国家(中国)以前制造玩具和衣服,后来制造电子产品和电池,现在制造汽车和飞机”“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凭借高性价比涌入全球市场”……《纽约时报》这样概括中国的变化。
        世界读出了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今年两会上,中国将培育新质生产力置于重要位置。”孟加拉国东亚中心(基金会)执行主任纳西姆·马哈茂德说,“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的产业升级、高科技发展和绿色倡议将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马来西亚国会议员、区域策略研究所主席李健聪曾来华参观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在他看来,中国科技创新氛围浓厚、科创企业发展迅速,不仅便利了人民生活,而且促进产业提质升级效果显著,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世界发现了对华合作的新空间。
        一组数字勾勒出中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6%,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今年两会,海外人士看到,中国在新产业、新领域的发力拓展了彼此合作的空间。
        “我看到有关发展氢能源的内容,希望在该领域开展更多双边合作。”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杜尔德耶夫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美国金瑞基金公司首席投资官布伦丹·埃亨认为,今后中国政府与外国投资者的关系将更为紧密,双方可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可持续的未来。“中国企业在智能出行、清洁能源技术研发方面已处于领先地位。

    我相信,中国将继续为推动绿色、数字化转型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大力支持。”
    深化改革的魄力
        “从根本上说,推动高质量发展要靠改革”“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开放”“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今年两会上,“深化改革”一词被反复提及。
        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一系列举措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6个月来首次上涨”,德新社11日称,中国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1月上涨1%,同比上涨0.7%。这一增幅比西方预期的更大,显示出中国商品和服务消费需求旺盛。
        中国人的旅游消费热情和市场令东南亚、欧洲等旅游国家羡慕。香港《南华早报》10日报道称,随着新马泰三国的免签,东南亚正“屏住呼吸”期待中国游客回归。新马泰三国也正在激烈竞争,想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到本国来消费。今年春节假期,中国游客去新马泰的人数较去年同期增加9倍。
        今年年初,“尔滨热”火出国门,引来欧洲冰雪胜地瑞士旅游部门的“隔空互动”。瑞士日内瓦旅游局长阿德里安·热尼耶说,这就是中国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激发旅游市场中各类经营主体创新活力的生动范例。“我很佩服哈尔滨,政府能与整个市场一同努力挖掘冰雪旅游资源、改革完善相关机制,让冬季活动变得如此多彩!”
        从中国对深化改革的持续重视中,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看到了世界与中国共享更多发展机遇的广阔前景。“当前,逆全球化趋势使世界经济增长承压。中国在今年两会上继续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这有助于抑制保护主义,推动形成开放、包容、有效的全球经济新秩序,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力量。”
        通过深化改革,中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更加坚定了法国阿尔斯通集团继续在华投资发展的信心。“伴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及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中国建立起与跨国企业常态化沟通的渠道。”该集团中国区总裁耿明说,“未来,我们将重点关注和深耕西部地区,不断开拓中国市场。”
        《欧洲时报》称,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6周年,两会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列为未来工作重点之一。从便利外籍人员赴华,到加码免签;从“外资24条”加快落地,到制造业准入全面放开、服务业开放加速……中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更好地“双向奔赴”。一以贯之的开放承诺,让中国成为“不确定性时代的最大确定性”。
    高水平开放的魅力
        两会吹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角推动中国股市再次大幅上涨。法新社报道称,3月11日,受美国降息可能推迟的影响,全球多数股市下跌。不过,当天中国股市全线上扬,沪指涨0.74%,创业板指更大涨4.6%。中国股市当天上涨主要源于被称为“新质生产力”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等概念股的爆发,新能源车锂电池概念指标股宁德时代涨幅甚至超过14%。
        此前一天,著名投行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上调宁德时代评级至超配,并选为行业首选。韩国全球能源市场调研机构SNE 8日称,在海外(不包括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上,宁德时代市场占有率超过韩国LG新能源,位居榜首;比亚迪排名第六,同比大幅增长超26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出口延续向好的态势,实现了‘开门红’。”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11日下午在两会“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表示,今年一二月份,我国进出口额达6.6万亿元,增长8.7%,其中出口增长了10.3%,规模创历史新高。
        俞建华说,从(外贸)质量上来看,含金量不断提升。中国作为制造大国的作用依然显著,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外,新业态、新模式动力强劲。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出口都有两位数的增长。电动汽车、文创产品、美妆等国货潮牌在海外都很火爆。
        “中国今年前两个月的出口增长速度远超此前(西方)经济学家预测,这是需求市场令人鼓舞的迹象。”美国彭博社称,这表明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努力站稳脚跟。《华尔街日报》以“势头强劲”评价中国今年前两个月的进出口,超过西方此前预测的3%。
        近期,一系列政策举措释放出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号:施行便利外籍人员来华5项措施,进一步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相关堵点;修订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外资24条”加快落地见效,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在世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背景下,今年中国两会再度释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号——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
        “我见证了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全球矿业巨头力拓集团首席商务官兼中国区主席白睿明认为,中国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将促进国际合作创新,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去年,中国市场以近60%的营收占比再次成为力拓全球最大市场。实践表明,中国的开放意味着世界的机遇。”
        中国德国商会的调查显示,91%的德国企业不打算与中国“脱钩”;中国日本商会调查显示,2024年,半数以上受访日企表示愿意维持或增加在华投资;华南美国商会报告表明,76%的受访企业计划今年在中国进行再投资……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副教授奥列格·季莫费耶夫表示:“一个更加开放、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将持续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埃及埃中商会秘书长迪亚·赫尔米说,“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表明中国向各方张开双臂,实现合作共赢。“中方倡议有助于推动世界走向进步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
        共建“一带一路”提出10年多来,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老挝资深外交官西昆·本伟莱说:“‘一带一路’合作给老挝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多重利好,贸易投资、货物运输、旅游业等多个领域因此取得长足发展。今年两会后,会有更多国家把目光转向中国,期待中国为世界发展带来更多贡献。”
        “我非常认同各国‘选择中国’的理由。”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安娜·马林博格-乌伊表示,中国持续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完善营商环境,这充分解释了世界为何会“选择中国”。(摘编自新华社、环球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