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9日发表题为《随着美国扩大生产率差距,欧洲面临“竞争力危机”》的文章,作者是德尔芬·斯特劳斯。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在生产率方面扩大了其对欧洲的领先优势,在欧盟内部引发“竞争力危机”之忧,政策制定者呼吁进一步加大公共和私人投资。3月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2023年第四季度生产率同比下降1.2%,美国同期增长2.6%。美国劳动生产率在过去20年间的增速是欧元区和英国的两倍以上。
“长期来看,美国的生产率增长预计将高于欧洲。”英国生产力研究所执行董事、经济学家巴特·范阿克表示,“欧洲没有表现出同样的活力。这将令美国和欧盟之间的增长差距越来越大。”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的增长快于欧元区,部分原因在于美国人口结构更年轻、人口增加更快、工作时间更长。但产出差距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美国人每小时的工作产出量也更高。
欧盟政策制定者认为,这一趋势令人深感担忧,也反映出欧盟的私人或公共部门投资水平长期低于美国。
官方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美国非农商业部门的每小时工作产出量(衡量劳动生产率的标准指标)增长了6%以上,远远超过欧元区和英国同期约1%的增幅。
在最近美国生产率出现大幅提升之前,美国出台了以绿色产业为核心的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经历了一段疯狂的再招聘时期,以及居家办公热点地区的新企业数量激增。
相比之下,欧元区从各国政府获得的财政支持较少,同时欧元区能源价格由于俄乌冲突而上涨的幅度要大得多。欧洲金融市场、财政政策和监管体系的碎片化,也使其比美国更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尽管一些短期因素无疑推动了美国的反弹,但有经济学家认为,原因远不止于此。
“欧元区的生产率停滞不前。”安盛保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勒·莫埃克说,“由于(美国生产率)增长已经持续了这么久,我们需要考虑,可能有某些结构性因素在起作用。”
莫埃克指出,如果欧元区生产率继续以同样的幅度落后于美国,欧元区的GDP增速将每年低一个百分点。
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成员伊莎贝尔·施纳贝尔上月表示,对欧元区领导人来说,缩小与美国的生产率差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她表示,要应对欧洲的“竞争力危机”,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与美国或中国制造商相比,欧盟制造商面临更高的能源价格和更大的劳动力挑战。
欧洲央行还担心,生产率下降将推高欧元区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从而加大通胀居高不下的风险。目前欧洲央行正在权衡何时下调其处于创纪录高位的利率。
施纳贝尔表示,欧元区经济疲软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它未能像美国在早期阶段那样,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效率。她表示,促进竞争将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但她也呼吁更快、更有效地实施欧盟的“下一代”公共投资计划。
欧洲央行前行长马里奥·德拉吉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提出一项提高欧盟竞争力的更雄心勃勃的方案。据报道,他已经告诉欧盟各国财长,他们必须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找到巨额资金”——包括公共资金和私人资金,以把投资提高到与美国相当的水平。
并非所有经济学家都认为,美国近期的强劲表现证明了某些结构性变化。
裕信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尼尔森表示,欧元区目前的疲软是“一种统计学现象”,因为在新冠疫情后的经济上升期一度经历招工难的雇主,如今正在低迷时期囤积劳动力。如果欧洲央行实行紧缩政策,挤压需求并最终导致员工下岗,那么生产率可能会反弹——尽管促成反弹的原因并不是人们所乐见的。
万神殿宏观经济学研究公司的克劳斯·维斯特森表示,有理由对欧洲的生产率持乐观态度。“假设我们确实处在一个转折点,以人工智能和相关服务为中心的新技术即将带来生产率的猛增,那么认为欧盟会完全错过这波浪潮,未免过于悲观了”。(摘编自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