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除杂音,芬兰企业力推与中企合作

  •     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3月17日报道称,尽管面临外界的种种杂音,芬兰开发商仍希望由中国企业承建连接芬兰与爱沙尼亚两国首都的海底铁路隧道项目,因为“中国在高铁领域遥遥领先”。
        上述海底铁路隧道项目总长约100公里,中间有两个站点,是欧洲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这条隧道将把被海湾分隔开的赫尔辛基与塔林连接起来,将眼下两小时的轮渡行程缩短到20分钟车程。然而项目已经拖延了多年之久,来自中国的资金和技术参与成了一些人发难的由头。
        尽管如此,芬兰开发商仍期盼中国参与到项目中来。
        “对于实际建设,我们还没有做出任何最终决定,但我们非常看好中国的建筑公司。”项目投资方芬兰-爱沙尼亚湾区发展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库斯塔·瓦尔托宁说,“中国目前在高铁领域遥遥领先。”
        报道称,瓦尔托宁与中方已经“进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谈判。针对有关资金和债务问题的质疑,瓦尔托宁强调,双方近期已“重新谈判”,且不仅涉及中国,项目也包括来自欧洲、美国和中东国家的资金。但他没有透露更多细节。
        “我们的资金不是中国的,而是国际的。”瓦尔托宁说,“我们想要远离政治。”
        瓦尔托宁认为,这一项目面临的质疑是不公平的,因为芬兰一家地方电池工厂也接受了来自中国的投资。
        “为什么我们的政府信任中国合作伙伴参与一家联合电池厂?这有什么不同?你难道没有在斯德哥尔摩乘坐过港铁公司运营的地铁吗……(如果)这也算一种风险,那我是否应该改乘出租车或公共汽车?”
        尽管如此,瓦尔托宁仍对隧道项目的前景抱有希望。他说:“这条隧道是芬兰和爱沙尼亚之间的重要纽带,连接着两个北约国家……地缘政治,这是我们无能为力的事情。”
        《南华早报》指出,目前欧洲政治局势紧张,芬兰和爱沙尼亚都是欧盟成员国,而欧盟正试图限制中国在当地的投资。此外,这两个国家还与俄罗斯接壤,对中俄态度较强硬。芬兰已于不久前加入北约。
        芬兰交通和通信部高级专家玛利亚·托特拉称,俄乌冲突的爆发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的所有邻国,尽管芬兰重视加强跨境链接和海上交通建设,且在海底铁路隧道项目上持“开放讨论”的态度,但肯定会与爱沙尼亚方面协商“允许谁参与”等问题。
        分析人士称,令人担忧的地缘政治局势无助于海底隧道项目的开展。芬兰国际事务研究所副所长马凯·马特林称,在目前东北欧紧张的安全环境下,这一隧道项目很可能遇阻,“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相关中国实体发挥的具体作用,以及它们与政府的关系”。(摘编自观察者网  文/刘程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