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军林”变“常青林” 双拥故事代代传

  • 张绪良 王芳焯

        3月12日,贵州省锦屏县河口乡塘东村的“红军林”里一派热闹场景,党员群众们忙于打窝、放苗、培土,共同抢抓春光栽植树苗,为林添绿。
        “这片林子,我们叫做红军林,今天正值植树节,我们像往年一样自发来这里种植新的树苗,让红军林永远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塘东村党支部书记姜盛禄告诉笔者,村里有个传统,每逢植树节当天,塘东村党员、群众、学生以及护林员都会不约而同前往红军林植树,不仅以此追忆红军过塘东时与村民结下的军民鱼水情,还通过植树添绿的方式,将塘东村爱党拥军的精神代代相传。
        据了解,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第一军团先后经过塘东村。国民党得知消息后,下令乡兵砍掉后龙山大小树木数百棵,为此为路障阻拦红军过境西上,一位红军首长经过时见到很多大树被砍倒地,横七竖八,惨不忍睹,于是拿出十八块大洋交给当地村民,反复叮嘱待年后开春补植树木。次年春,村民们在此补种了一大片树苗,并定下寨规,任何人不得在此砍柴伐木、开垦种地。多年后,这片树木长大成林,古树参天蔽日,为纪念这段历史和红军的恩情,塘东人便把这片林子称为“红军林”。
        当年,红军在塘东半坡和敌军进行激烈炮战时,一名战士因受伤牺牲,村民冒着生命危险,将其悄悄埋葬在松树岭。此后,村民们年年为其义务守墓、扫墓的事迹广为传颂,并与红军林、红军墓结下了深厚感情。
        “这片林子,我们从小就参加植树,大家都形成了不成文规定,不去乱砍林中树木,自觉参加植树,共同把红军林保护好。”塘东村青年姜源佩自豪地说。
        如今,在塘东村一代代党员群众90个春秋的接力植树及共同保护下,“红军林”枝繁叶茂,长成一片象征军爱民、民拥军的“常青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