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6年多来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立法会以89票全票三读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草案》,正式完成《基本法》第23条本地立法,并将于23日刊宪生效,完成了香港特区的宪制责任,补上了维护国家安全制度机制的漏洞和短板。在《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三读通过的那一刻,立法会会议厅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国务院港澳办、外交部驻港公署等中央驻港机构纷纷发文祝贺,称这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进程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对于香港特区立法会全票通过《条例》,香港各界人士表示,条例可以堵塞安全缺口,香港将拥有更安全、更稳定的营商环境,保障香港由治及兴新局面,取得更好发展。
李家超:三点深刻体会
香港《基本法》第23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
香港《星岛日报》20日称,19日打破了两个惯例,一是立法会主席参与投票,二是行政长官引用《议事规则》要求出席会议并发言。特首李家超在立法会表示,香港回归至今等了26年8个月19日,终于完成光荣使命,立法过程中他对“一国两制”的内涵有三点深刻体会:一是要正确认识先有“一国”才有“两制”,更不能以“两制”抵抗“一国”;二是《基本法》第23条立法后,“一国两制”带给香港的好处会更明显,香港维持原有生活方式不变,“一国两制”下香港从制度上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三是在国家安全得到保障、“一国两制”给予特区的独特地位和优势下,“香港风光无限好,香港的优势多得是”。他说,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后,香港建好了安全屏障,巩固了由乱到治的护土墙,可以昂首阔步,全速前进,全力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添幸福。市民将会有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收入、更好的照顾。
国务院港澳办、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分别发文,强调国安才能港安,国安才能家安,香港特区进一步落实维护国家安全的宪制责任,实现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期盼已久的共同愿望,在新时代新征程“一国两制”事业发展进程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强大的民意基础
香港各界纷纷力挺第23条立法。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谭耀宗20日表示,他很开心看到香港完成相关立法工作,过程顺利,反映立法符合巿民要求以及对特区的期望。他表示,自己听过商界的声音和想法,第23条立法不会带来很多疑虑,因为立法的目的是防范有人破坏国家安全。谭耀宗认为,立法的过程虽然很快,但同时也是“小心认真的”。
香港律师会在一份声明中称,对第23条立法表示支持和欢迎。律师会深信,以香港的坚定法治基础和独立司法制度,《条例》的执行必定可以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基本人权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
新民党认为,第23条立法在当今地缘政治非常严峻的复杂大环境下,为香港争取了迈步向前的空间,“今天不是结束,而是特区的全新开端”。前保安局局长、新民党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说,虽然在2003年未能成功立法有遗憾,但很高兴在有生之年有两次机会参与立法工作。民建联表示,对于能够参与这一重要立法“深感光荣”。工联会会长、立法会议员吴秋北称,立法是社会稳定和谐很重要的基础,能让香港更好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自由党表示,香港正式走完《基本法》第23条立法“最后一里路”,“着实意义重大”。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议员霍启刚表示,十分荣幸能够参与这个历史光荣任务,香港未来前景一片光明,为国家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9日,香港警务处、入境处、香港海关、消防处、惩教署及政府飞行服务队六大纪律部队均发表声明,全力支持第23条在香港有效实施,致力于确保国家安全免受威胁。商界也表态支持,恒基兆业地产集团主席李家杰表示,企业和投资者可享有更安全稳定的营商环境。香港总商会表示,第23条立法除了有助本港成为更安全的宜居宜业宜商目的地,更能振兴本地经济民生,希望政府继续提高公众对《条例》的认知并加强教育工作。香港纺织业联会、香港纺织商会等也发声,欢迎《条例》在立法会三读通过,为香港长达26年的问题画上句号。
不少港媒在报道第23条立法时,都提到“强大的民意基础”。香港《大公报》20日发表社评文章《筑牢安全稳定制度体系 开启由治及兴崭新篇章》表示,这是一部获得强大民意支持,保障港人根本利益的法律;这是一部行政立法良性互动,彰显“爱国者治港”新气象的法律;这是一部补全多年历史欠账,有效应对未来挑战的法律。文章还从三方面展望香港未来发展:一是香港独特地位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巩固;二是“爱国者治港”强大效能进一步彰显;三是香港在国家发展中的角色进一步提升。
一份“迟了26年的功课”
第23条立法通过对香港意味着什么?用立法会主席梁君彦的话说,这是一份“迟了26年的功课”。这项立法工作拖延20多年,让香港过去在应对国家安全风险时显得束手无策。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前副主任谭惠珠举例道,发生于2019年的“修例风波”便是一次沉痛的教训,“黑暴”严重破坏社会秩序,让市民无法安居乐业。由于香港的不设防,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没有一部能真正阻止分裂国家或颠覆国家政权行为的法律。
“早一日完成23条立法,国家安全就早一日得到保障。”李家超的这句话早已是香港社会共识。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屠海鸣指出,维护国家安全,既要打击重大犯罪,也涉及“拒绝入境”这样的限制性措施。香港国安法实施后补上了“大漏洞”,第23条立法则可补上密密麻麻的“小漏洞”,防止“小祸”变“大祸”。
补上“小漏洞”,香港便可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立法会议员陈祖恒19日提到,自香港国安法实施以来,他接触的不同地区工商界和企业的朋友对来港开拓业务,以至通过香港打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都表达浓厚兴趣,不少国际盛事、展览也选址香港,足以证明国际工商界、企业对香港经济前景和营商环境充满信心。
“条例为困扰香港的国家安全漏洞问题,画上完美句号。”在19日参与会议的立法会议员们看来,完成第23条立法,香港不仅可以拥有更安全的发展环境、向国际社会展现“东方之珠”的魅力,亦可保障市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自由,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使香港特区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23条立法通过后,欧盟、美国和英国先后表达所谓关切。
针对欧盟理事会发表声明攻击抹黑香港国安条例,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20日强调,第23条立法明确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重要原则,对窃取国家秘密、境外干预等罪行设定较高入罪门槛,完全遵循合法、比例和必要原则,不会对在港外国机构和人员的正常活动产生影响。他重申,制订第23条立法纯属香港内部事务及中国内政,敦促欧盟立即停止干涉。
中国驻英大使馆则反驳英国外交大臣卡梅伦所谓立法仓促的言论,使馆发言人批评相关言论“歪曲事实、颠倒黑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坚决反对。发言人还表示,第23条立法将令香港营商环境更稳定和明朗,为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保驾护航。(摘编自环球网、中国新闻网、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