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融
“急救护理”后送伤员途中开展微光动态静脉输液,“导弹转载”在陌生地域穿插融入全防护和微光条件……连日来,火箭军某部组织全员、全装、全建制进行基础训练考核,重点围绕专业理论、个体共同技能、岗位专设技能展开,课目增设实战背景、增加训练难度,不断构建战训深度耦合。
该部领导介绍,他们紧紧围绕部队作战能力生成需求,立起大抓基础训练、严抓基础训练的鲜明导向,厚实基础、节点推进,贯穿全年开展岗位大练兵、训练大比武、竞赛创纪录活动,推动基础训练落地砸实。
在年初召开的基础训练动员部署会上,该部党委“一班人”总结基础训练情况时指出,战术素养缺、战术基础弱的现象较突出,部分岗位实战必备能力欠缺,基础训练大多未涉及敌情要素,必须创新训练方法,并在实施方案中细化明确标准。
“训练环境构建就得按实战的标准来构设。”该部成立基础训练领导小组,按战、按纲进一步配套训练条件,人工构建沙石泥岩、涉水山路、乔木林地等仿自然环境区,满足练兵需求的警卫训练场、卫勤训练场相继升级完成,增加了官兵对恶劣战场环境的直观体验,拉近了训练场与实战场的距离。
着眼建强教练队伍,该部组织“四会”教练员集训,完成四级教练员资格认证考核,并为首席教练员佩戴专属身份标识徽章。每周组织“教练员之家”活动,开展教学设计、质量分析和教学互评,提升组训示教能力,为训练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设计“训”的过程也是研究“战”的过程。翻开该部基础训练工作安排可以看到,每个编组、要素、战位都根据作战任务一一解构,通过查摆能力短板,形成偏训漏训弱训课目清单。突出野战生存、班组战斗行动、作战计算等重点课目,在一个战术背景下将多个课目“集约专修”,提高官兵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每个基础课目都会,一有特情、连贯考核就不行。”火箭军一级营长黄海林对此感触颇深,以往的单兵基础课目训练中,自救互救和战术动作相对独立,缺乏实战中的联动性。战斗力如何实现新跃升,曾是困扰他许久的一道现实课题。
如今在该部“战斗技能赛道式”训练上,首先设计观察报知课目掌握敌情,尔后组织枪支分解结合,采用班组战斗行动接近受伤的战友,途中设置小股敌特袭击,多手段运用手榴弹进行还击,最后利用战场救护技能施救伤员并脱离火线。官兵的敌情观念、实战意识经过这种赛道组合考、专项同步考的方式得到了强化。
只有平时“像打仗一样训练”,战时才能“像训练一样打仗”。
前不久,该部开赴陌生地域开展实兵实装演练。训练实践中,面对复杂战场环境下的各项演练任务,参训官兵密切协同、见招拆招,基础训练对战场打赢的贡献率不断提升,为后续任务向深层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