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斡旋的“沙伊和解”一周年之际,来自伊朗、沙特阿拉伯和中国的三大文物展览罕见同时亮相北京。香港《南华早报》3月30日称,观察人士认为,这凸显出全球南方国家越来越愿意在北京举办不受西方影响的展览,西方文明作为霸权参照系的地位正在下降。
“中国促成的‘沙伊和解’红利为故宫博物院带来罕见展品。”自今年1月起,“历史之遇——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交流展”“璀璨波斯——伊朗文物精华展”与“埃尔奥拉:阿拉伯半岛的奇迹绿洲”先后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开幕,展出数百件在西方博物馆很少见到的伊朗和沙特文物。
这三个展览内容各异又相互关联。《南华早报》称,从“古代沙特绿洲”、丝绸之路与香料之旅枢纽埃尔奥拉的砂岩祭坛到雕刻着古兰经图案的波斯陶瓷,这系列展览通过丝绸之路上的商品和文化交流,探讨了伊斯兰教和古代中国相互交织的历史。
报道指出,由于美国对沙特和伊朗实施了广泛的制裁,这两国的许多文物无法在其他地方展出。报道认为,故宫博物院此次的三大文明古国开年大展,也反映出以沙伊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国家越来越愿意在北京等“殖民者国家”以外的地方,举办不受西方影响的展览。
有观察人士分析,这次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展览的策办,也很可能是中国落实全球文明倡议(GCI)的结果之一。该倡议于去年3月首次提出,着眼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
“这种文化和教育交流是中国在该地区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比更复杂的商业和贸易安排更快、更简单。”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历史和国际关系助理教授威廉·菲格罗亚说,展览有助于促进中国与中东,尤其是伊朗的“现代联系”,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他认为,中伊之间扩大文化交流将有助于深化双边合作,避免中伊经济关系因美国制裁而受到冲击。
三大洲社会研究所艺术总监翟庭君表示,这些展览是“更大的历史进程”的一部分,即全球南方国家人民对自己的根源产生文化自信。“随着全球南方国家和多边主义的崛起,我们看到了新的世界秩序的出现,我们也开始看到西方文明作为霸权参照系的地位正在下降。”她提到,要求西方博物馆归还被盗文物近来已成为趋势。“我们不能低估全球南方国家组织和巡回展览我们自己的历史和文明,而非通过伦敦、巴黎和纽约这样的老牌殖民国家首都来进行‘协调展览’的重要性,这些城市的博物馆里到处都是从前殖民地世界偷来的文物。”(摘编自观察者网 文/杨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