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想要成为中国的头号制造业大国替代者。但它首先要击败越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4月1日发表以此为题的报道称,印度希望成为亚洲头号制造业国家,但它首先需要想办法取代越南,分析人士认为,印度为此必须解决两个最大的问题:降低进口关税和提高供应链效率。报道同时说,除过这些挑战,对于印度而言,越南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也是越南的优势。
CNBC称,随着对华竞争加剧,美国一直在推行“友好外包”政策。拜登政府鼓励美国企业将电子和技术制造业务从中国转移到对美更友好的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的越南和印度。但相比较于印度,越南拥有一些优势,CNBC随即列出以下几个方面:
越南的领先优势
报道称,对于外国投资者和企业来说,在制造业领域,印度和越南是有吸引力的替代选项,部分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低。然而这两者之间,越南仍遥遥领先,其2023年出口总额为969.9亿美元,而印度为756.5亿美元。
“越南以其电子产品制造能力而闻名。印度刚刚进入这场博弈当中,越南是有竞争优势的。”涉及在印度采购产品的B2B市场平台“India Index”首席执行官(CEO)萨米尔·卡帕迪亚说。
报道接着称,虽然印度与美国的关系有所升温,特别是在印度总理莫迪去年6月访问白宫之后,但越南自2007年以来就与华盛顿签署了贸易和投资协议。
美国-印度战略伙伴关系论坛主席CEO穆克什·阿吉说,越南的另一个关键优势是,在政策方面与印度相比更为简单,印度每个邦可能都有不同政策。
效率是关键
报道继续称,印度面临的另一方面障碍是该国对信息和通信技术征收10%的进口税。越南投资管理公司Vina capital的首席投资官何安迪说,这一数据高于越南,后者的平均进口关税为5%左右。
CNBC称,印度进口关税旨在保护国内制造商,但降低这些税率将是政府吸引外国企业在印度生产商品努力的一部分。何安迪同时也警告,降低进口关税“并非长期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可持续优势因素”。
“外国投资者更关心的往往是营商便利性问题——尤其是雇用和解雇工人的灵活性——而不是税收和关税。这是越南相对于印度而言具有长期优势的主要因素。”何安迪在邮件中告诉CNBC。
CNBC称,尽管印度希望到2047年发展成为发达经济体,但其仍然缺乏基础设施,这导致货物的海运和公路运输时间长。
“新加坡的一艘船可以在8小时内卸货,然后被用卡车运往工厂,同样一艘船在印度会被滞留数天。”美印战略伙伴关系论坛主席CEO阿吉说,此类延误降低了印度对外国企业的吸引力。
“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可能领先印度10年,因此印度需要更加努力以确保基础设施得到建设。”阿吉补充说。
越南与中国关系升温
“India Index”CEO卡帕迪亚表示,越南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为其提供了一个关键优势。
CNBC补充称,中越两国在有关基础设施、贸易和安全等领域有合作。
有关美媒认为“印度想要替代中国,首先要击败越南”的说法,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家栋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我们不需要对“中国某些产业链可能会被其他国家替代”这一说法感到惊讶,中国的产业优势很难被单个国家所取代,但并不意味着不会被一群国家所取代。
其次,就印度而言,其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本就不明显,还存在难以克服的劣势,而结合中国已有优势,其他国家很难替代中国。
张家栋进一步分析称,由于整个制造业是以东亚并且是以儒家文化圈中的企业为核心,这些企业已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由于距离相近,体系中的环节转换非常容易,但如果转移到印度,则离这个链条太远,从根本上并不符合比较经济优势。因此过去十年,印度制造业的期待值被拉得很高,但效果并没有东亚国家这么显著。
“所以说,中国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比如美媒所说的印度要想取代中国,不能说不可能,但也非常困难。”张家栋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规模优势以及中国产业链的完整性,有了这两项相结合,其他国家很难替代。“但我们也要注意,不要因此沾沾自喜,要居安思危。”张家栋称。(摘编自环球网 文/张晓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