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反补贴”瞄准中国风力涡轮机

  •     4月9日,欧盟委员会竞争事务主管玛格丽特·维斯塔格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致辞时宣布,欧盟将对中国风力涡轮机供应商展开反补贴调查,调查将针对中企参与西班牙、希腊、法国、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风电开发项目。欧盟中国商会随即发布声明,对欧盟保护主义和缺乏透明度表示“深切不满”,批评这项调查是经济胁迫措施,“向外界发出错误信号,袒露出对中国企业的歧视,以及对保护主义的支持,对此坚决反对”。
        去年10月,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也启动了反补贴调查。维斯塔格在她的演讲中提到了此事,表示如若发现确有“违法补贴”,将采取反制措施。她还列举了其他欧盟针对中国企业的反补贴调查,吹嘘欧盟调查“导致中国企业放弃投标保加利亚火车线路修建项目”,并提到欧盟近日对中国企业投标罗马尼亚光伏项目展开了调查。
        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7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在欧中资电动汽车企业圆桌会上表示,中国电动汽车企业依靠持续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快速发展,不是依靠补贴取得竞争优势,美欧等关于“产能过剩”的指责毫无依据。他表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政府将积极支持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欧盟中国商会9日声明也表示,欧盟过去两个月内根据新出台的外国补贴法规已开展了四次调查,均针对中国企业,对于欧盟干涉正常中国企业经贸发展以及欧方不透明的做法表示高度不满,表示这可能破坏中方企业长期在欧进行的研发投入。欧盟中国商会还表示,该法规扩大了对于补贴的定义,且要求企业短时间内交出敏感数据文件,严重损害了中方企业的利益。
        但是,据维斯塔格9日的说法,欧盟的措施可能还将升级。她表示,“我们当前的做法太‘个案化’了”,“需要系统化的方针”。她辩称,欧盟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不是为了遏制中国,而是在恢复公平的经贸关系”,称“只要遵守规则”,欧盟欢迎任何国家在欧做生意。
        去年10月,欧盟就传出消息称,布鲁塞尔正考虑是否启动对中国风电产业开展反补贴调查,媒体报道称此为其促进欧洲风能行业战略的一部分。不过,据路透社同月报道,欧盟当时仍缺乏“非常确凿的证据”以证明存在不公平的竞争行为,因此还无法开展正式调查。
        欧盟内部智库欧洲政策战略中心前负责人安·梅特勒去年曾刊文指出,在通货膨胀、去工业化、供应链危机等因素影响下,欧洲风电产品正变得愈发昂贵和低效。然而,欧盟内部与欧洲业内一些人士却将矛头指向中国。统计数字显示,中企在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市场的份额约为2/3,一些关键零部件占有60%~70%的份额。
        欧盟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顿去年9月就呼吁对中国制造的风力涡轮机展开反倾销或反补贴调查。法新社当时报道称,法国风能企业也呼吁欧洲在风能领域采取“雄心勃勃的产业政策”,以应对来自中国参与者的“不公平竞争”,确保“风力涡轮机、光伏板、电动车零件等构成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都来自欧洲和法国”。
        “政客网”称,德国相对更持保留态度,德国副总理暨联邦经济事务和气候行动部部长罗伯特·哈贝克曾表示,德国企业十分担心,如果欧盟调查中国企业,中方可能会采取反制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因中国在国际贸易组织提出的申诉等原因,澳大利亚刚于3月决定停止对进口自中国的风电塔征收反倾销税,而国际贸易组织同月也裁定澳方措施违规。
        欧盟针对中国制造商的最新调查,与其叫嚣的贸易“去风险化”和对华关于“产能过剩”的指责密不可分。维斯塔格9日发言中表示,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凸显出了美欧对外国的经济依赖性。她声称中国“通过有时不太公平的方式取得了优势”,指控中国先“通过合资企业获取科技”,再“通过补贴取得竞争优势”,最后“将过剩产能向世界出口”。
        维斯塔格9日的演讲主要针对中国补贴措施,最后才提到所在地美国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中的补贴,认为该法案失当,因为美国不应强调本土制造,而应与伙伴国家“制定核心绿色技术的可信度衡量指标”。她表示,美方补贴主要问题在于导致美欧互相竞争,而不是在“帮助我们双方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到优势”。
        维斯塔格9日提到,欧盟与美国今年都有选举,未来存在不确定性,但她告诉美国人“无论如何,在未来的国际科技竞争中,有值得信赖的伙伴都将是个竞争优势”。维斯塔格本人就预计将于欧盟6月议会选举后结束任期。据“政客网”报道,有欧盟官员直言,维斯塔格此话意在提醒美国“如果你想击败中国,你需要欧洲的帮助”。(摘编自观察者网  文/李泽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