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导弹、警报……一夜之间,伊朗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袭击,两国紧张局势骤然升级。4月14日凌晨,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发表声明,宣布向以色列目标发射了数十枚导弹和无人机。美国《外交政策》网站称,这是近五年以来伊朗在中东地区发动的最大规模袭击之一,也是伊朗首次从本土直接打击以色列。在14日举行的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上,伊朗和以色列代表相互指责对方构成中东和平的最大威胁。
伊朗对以色列本土的首次大规模空袭硝烟并未散尽,就在中东国家、中国、俄罗斯等国都紧急呼吁有关方面保持克制,避免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之际,美以方面竟同伊朗围绕伊朗发射的导弹与无人机数量、对以境内目标所产生的毁伤效果持续展开“口水战”。而这背后不难看出美军在中东地区建立的立体多层导弹拦截体系的运作及实际作战效能。
“劝架”和“拉偏架”
对于伊朗与以色列冲突升级,世界各国纷纷表态。沙特外交部14日呼吁各方“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保护本地区国家及民众免于战争的威胁”。埃及外交部称,正与有关各方保持联系,以努力控制局势,阻止事态升级。半岛电视台称,卡塔尔和科威特表示,它们的领空“不会被用来对伊朗采取任何军事行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这一轮形势升级是加沙冲突外溢的最新表现。中方对当前事态升级深表关切,呼吁有关方面保持冷静克制,避免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
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称,中东地区的诸多危机,主要是巴以冲突危机尚未得到解决,而不负责任的挑衅行动又常常给这些危机火上浇油,导致地区紧张局势加剧。
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在与美国总统通电话时强调,需要立即阻止地区的局势恶化,并警告称以色列的任何升级措施都将导致中东地区的冲突范围扩大。他强调,立即停止针对加沙地带的袭击才是阻止地区局势升级的方法。
土耳其外交部发表声明称,土耳其一直在提醒有关各方,巴以冲突有扩大和升级的风险。声明还称,以色列袭击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建筑违反了国际法。
叙利亚外交部发表声明称,伊朗针对以色列军事目标发动的打击行动行使的是合法的自卫权,叙利亚对此表示支持。声明还谴责了以色列对叙利亚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破坏,尤其是针对叙利亚基础设施的破坏,并造成了众多叙利亚平民死亡。
伊拉克国民议会第一副议长、国民议会代理议长曼达拉维表示,伊朗对其驻叙利亚使馆遭袭作出的回应是自然而合法的权利,应当受到国际法和国际条约的保护。
此外,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拉美国家也纷纷呼吁有关各方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并呼吁动员国际社会努力避免局势升级,并警告加沙地带冲突外溢的破坏性。
就在众多国家忙着“劝架”的时候,美国还在火上浇油。当地时间4月16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发布声明称,由于伊朗对以色列发动空袭,美国将在未来几天对伊朗及支持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实体实施新的制裁。
声明还称,美国将进一步加强和扩大整个中东地区的防空、反导及预警系统的整合,“以进一步削弱伊朗导弹和无人机能力的效力”。
美军导弹防御力量建设的
重点地区
毫无疑问,美国是中东地区冲突背后的“推手”。从此次伊以冲突也可以一窥美国在中东地区推动建设的“一体化防空与导弹防御体系”。
据路透社15日报道,以色列国防部负责导弹防御事务的官员摩西·帕特尔在接受以色列第十二频道采访时称,以色列“箭”式反导系统等武器装备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一些系统协调运作。帕特尔称,“一名美国军官坐在‘箭’式系统的控制室里,实质上负责与美国系统协调的工作。”此前有外媒宣称,美国率先发现了伊朗无人机和导弹从其领土发射的动向,并将详细信息传递给以色列有关部门,通知他们提前做好准备。报道猜测,这可能是美军部署在太空的天基红外系统预警卫星的功劳。
军事专家张学峰表示,美国军官在以色列导弹控制室,很可能是为了协调美国和以色列之间的情报与数据共享,对以色列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因为以色列要想拦截伊朗弹道导弹,很可能需要得到美国天基红外系统的预警支持,以及美军在以色列及其周边地区的各种地基反导雷达的信息支援,这些信息可能会以某种途径传递到以色列的反导武器系统控制室。这时需要美方人员在场沟通协调。
张学峰认为,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已有多枚弹道导弹和疑似高超音速导弹命中了以色列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99%拦截率”这个说法是存疑的。伊朗的这次攻击规模不容小视,如果按照以方说法,“伊朗发射了120枚弹道导弹”,那么这可能是世界战争史上,陆基中程弹道导弹使用量最多、最集中的一次。陆基中程弹道导弹价格通常比较昂贵,伊朗能发射100多枚的话,那数量已非常可观。但以色列的上述拦截数据可能有水分,除了夸大战果之外,以军雷达可能会把来袭导弹脱落的一级发动机等目标误识为导弹。
多名专家认为,从目前公开信息来看,美国的天基、地基预警系统经过多代发展,在中东地区对伊朗导弹袭击实现较为可靠的预警是可以做到的。那美军又通过哪些军事资产来完成本次防空反导任务“总调度”的呢?
实际上,中东地区长期作为美战略重点区域,一直是美军导弹防御力量建设的重点。经过数十年的经营,美国在当地已构建了立体多层的导弹防御力量。首先是全面覆盖的天基导弹预警系统。天基导弹预警系统能够提升对弹道导弹的预警和跟踪能力,协助地面指挥中心制定反导方案,堪称整个导弹防御系统的“千里眼”。自冷战以来,美军现已形成高低轨结合,预警、跟踪和识别功能复合,性能先进的预警卫星体系,可为美军提供强大的弹道导弹预警能力。美国先后部署了多种型号的天基导弹预警系统,包括“国防支援计划” “天基红外系统” “空间跟踪与监视系统”等。据报道,在此次拦截伊朗导弹的作战行动中,伊朗发射的导弹首先被美军的天基导弹预警系统侦测到,并迅速向美军和以军发出关于导弹来袭的预警。
其次是纵横交错的地基雷达系统网。在天基系统发出预警后,地基雷达系统将接力对来袭导弹进行持续跟踪、弹道测量校准并指挥控制拦截弹发射。目前,美在以色列、土耳其和卡塔尔境内部署有AN/TPY-2雷达站。该型雷达探测距离远、分辨率高,具备公路机动能力,也可用大型运输机空运。该型雷达具有两种部署模式,既可单独部署成早期弹道导弹预警雷达(前置部署模式,以、土、卡境内以此种模式部署),也可和“萨德”的发射车、拦截弹、火控和通信单元一同部署,充当导弹防御系统的火控雷达(末端部署模式)。由此测算,加上去年10月新增派的“萨德”导弹连,美军在中东地区部署有至少4套该型雷达,对伊朗导弹实施多批次目标跟踪。此外,美军部署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宙斯盾舰的雷达也具备类似的目标跟踪、监视功能。
再次是高低搭配的拦截器系统。2021年,为推进军事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军从伊拉克、科威特、约旦和沙特撤出了“爱国者”导弹连,并从沙特撤出了“萨德”导弹连,仅在卡塔尔、阿联酋、巴林和科威特保留8个“爱国者”导弹连。但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迅速向中东地区增派了一个“萨德”导弹连和两个“爱国者”导弹营,形成以“萨德”导弹和“爱国者”导弹为主的高低搭配、点面互补的防御模式。巡弋在中东地区周边的美海军宙斯盾舰更是美导弹防御体系的“中坚”,其配备的“标准-3”“标准-6”导弹在此次针对伊朗导弹的拦截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军力推海湾国家融入
“中东一体化防空反导体系”
据《华尔街日报》15日报道,包括沙特和阿联酋在内多个海湾国家向美军提供了有关伊朗空袭计划的重要情报以及实时导弹跟踪数据,这对美军和以军的拦截行动至关重要。据报道,袭击发生前两天,伊朗向沙特和其他海湾国家事先通报了大规模袭击以色列的计划概要和时间安排,以便这些国家能够保护领空。这些信息随即被传递给美国,让美以进行充分准备。伊朗导弹和无人机发射后,海湾地区多个国家的预警雷达监测到的伊朗导弹和无人机的数据,也被提供给了位于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的美军“联合空中作战中心”,该中心迅速将这些数据信息反馈给美以两军的地面、海上和空中的各类拦截系统。
一位军事专家表示,海湾国家的上述做法正是美国梦寐以求建立“中东一体化防空与导弹防御体系”的重要内容。从海湾国家的防空与导弹防御力量配置看,该地区拥有全球部署最密集的导弹防御武器,共拥有至少55个“爱国者”导弹连和2个“萨德”导弹连。以沙特为例,沙特军队拥有36个“爱国者-3”导弹发射架和202枚“爱国者-3”导弹,2022年8月又增购300枚。此外,美国已同意向沙特出售“萨德”导弹系统,准备出售44个发射架和360枚“萨德”导弹。阿联酋也部署有9个“爱国者”导弹连和2个“萨德”导弹连,是除美国之外首个部署“萨德”导弹的国家。2022年8月,美国宣布向阿联酋增售2套“萨德”火控系统和96枚“萨德”导弹。因此,在美国看来,海湾地区国家的导弹防御力量部署已经足够,不需要额外增置,且均为美制装备、不存在“互操作性”问题,只需加强信息融合即可。有分析认为,此次伊朗针对以色列大规模空袭,无疑为推动海湾国家与美军信息共享融合提供了契机。(摘编自《环球时报》《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