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回声报》4月7日发文称,“欧洲需要美国……美国需要欧洲。”在刚刚庆祝过北约成立75周年之际,人们希望在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的讲话中再加上一句:“欧洲还需要强大而自信的法德关系。”
当俄乌冲突带来的威胁越来越近,美国却因国内分歧在保护方面逐渐远离。在这种背景下,法国和德国不会仅仅因为各自极右翼势力的崛起而团结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还有第三个因素需要考虑:英国在2016年6月做出的脱欧决定的影响。
伦敦不能再作为中间人来推动巴黎和柏林立场的靠近,而它过去可以这样做(但很少见);巴黎也无法再推动英国和德国间不同情感的靠近,就像德国统一后所做的那样,至少在精英阶层中如此。
今天的巴黎和柏林不应无视它们之间的分歧,尤其是在安全方面,也不应忘记继续将它们团结在一起的因素。要列出巴黎和柏林之间存在的问题很容易:首先就是法国总统与德国总理之间的关系。巴黎太自信,柏林太犹豫。除了人之外,还有权力的性质:法国过度集中,德国则是分裂的。
德国以前已给俄国人带去了那么多痛苦!它现在只能挤牙膏式地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和弹药,还不是任何武器弹药都可以。法国方面,其外交经历了一场哥白尼式革命,从公开表示“不能羞辱俄罗斯”转变为“不排除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
法国和德国的信念和行为都受到欧洲和全球战略环境变化的冲击(德国可能更甚于法国)。正如德国地缘政治学家康斯坦·施泰因米勒指出的,柏林此前已习惯“安全方面依赖美国,能源方面依赖俄罗斯,贸易方面依赖中国”。这三个支柱在不同程度上同时受到质疑。但总的来说,德国的反应是可以应对挑战的。不过,德国仍严重依赖与中国的贸易。
另一方面,法国长期以来一直表示,欧洲不能在安全方面完全依赖美国。除了北约外,至少必须有欧洲自主安全。在法国总统有些轻率地宣布其“脑死亡”之后,仿若睡美人般的北约被唤醒了,但不是被一个轻吻,而是一个重击——普京对乌克兰的重击。
欧洲如今的问题不是北约,而是美国自身。对欧洲来说,这不再是与北约并肩存在的问题,而是在可能没有美国的情况下,面对俄罗斯坚持下去。这种新的背景应当促使法德回顾它们的共同历史,为当下吸取教训。1945年夏天,欧洲的战争刚刚结束,两位抵抗战士(法国人让-马里·苏图和德裔法国人约瑟夫·罗万)在一个火车站的站台上相遇。他们得出同样的结论:“法国将拥有配得上其付出的德国。”必须尽快打出和解牌和欧洲牌。
今天,我们很想模仿让-马里·苏图和约瑟夫·罗万的话,说一句“法国和德国将拥有配得上它们付出的欧洲”。当然,这并不是说欧洲归根到底在于法德搭档。出于实际且象征性的原因,法德继续发挥关键作用。法德之间的和睦融洽仍是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摘编自参考消息网 文/多米尼克·莫伊西 米夏埃尔·默特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