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对菲律宾社情民生的认识,从飞机抵达马尼拉上空的那一刻就已开始。当飞机即将着陆在马尼拉尼诺伊·阿基诺机场时便能清晰地看到,与这座现代化机场一墙之隔的,就是大片的贫民窟。破败的棚屋、肮脏的沟渠与整齐排列的客机形成强烈对比。
这是马尼拉城市布局乃至菲律宾国情的一个缩影:脏乱差的大片贫民区与井然有序的富人区紧密相连却又难以逾越。
这个国家的现代与落后、富人与穷人、精英与草根界限分明,形成独特的“二元世界”。
走进最广大的当地穷苦民众当中,记者可以直观感受到本届菲律宾政府试图营造的“同仇敌忾”的叙事离他们太过遥远。许多菲律宾穷苦民众一辈子都受困于贫民窟中,为寝食忧虑,为温饱奔走。
对于在马尼拉街头靠乞讨和洗车为生的人,菲政府与媒体围绕南海争端轮番发布的煽动性言论很难引起共鸣,相反,民生凋敝、经济恶化却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切肤之痛”。
对于许多海边的渔民而言,他们无法从政府那里获得期待的补助、捕鱼和养殖技术长期得不到提升,落后和破败的渔船不足以支撑他们远离菲律宾本土,去往南海腹地开展渔业活动,因此也就难以切实理解菲政府以“保护渔民”为名,在中国南海岛礁开展的侵权活动。
巨大的贫富差距造成了把持国政的菲律宾精英阶层和广大贫民之间的认知隔阂。放弃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乃至牺牲中菲经贸的做法直接斩断了许多菲律宾民众改善民生的念想。
名叫瑞安的当地民众告诉记者,对于菲律宾民众而言,南海问题并非不重要,但为此影响中菲经贸往来属实没有必要。
在交谈中,许多菲政坛人士和民众都对“菲中关系紧张,中国可能减少与菲经济往来”表达担忧。
而对于制定菲律宾国策的精英阶层而言,他们却又摆脱不了美国殖民主义的影响,这使得“亲美”主义在菲律宾政治阶层中更占上风。
菲律宾著名律师、前菲律宾副总统的法律顾问白俊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称,美国对菲律宾的影响根深蒂固,菲从国家的教育体系到政治体系全部移植于美国模式,“菲律宾议会的两院制也是模仿美国,甚至菲律宾在为许多街道命名时都是受到了美国的影响,大多数的菲律宾人对于中国的理解也来自西方媒体的报道和叙述”。
白俊杰坦言,美国对菲律宾的影响自菲律宾建国以来就一直很强大。但他同时表示,菲律宾人民没有与中国为敌的想法和意图。相反,广大的菲律宾人民希望国家能与中国成为互帮互助和相互理解的好邻居。(摘编自《环球时报》 文/樊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