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陷入僵局,以色列政府正持续承压,以军高官接连请辞,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还暗指以色列国防部长约亚夫·加兰特泄露了敏感会议信息。内忧之下,美以紧张关系也在加剧。多家美国媒体日前报道称,美国政府准备以侵犯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民众人权为由,制裁以色列国防军下属“耶胡达胜利营”。外媒分析称,这是对以色列“没有完全服从美国指令”的惩罚。有美媒称,以色列已成为“美国的战略包袱”。
接连请辞
随着加沙战事的持续,平民伤亡的不断上升,以及解救被扣押人员进程陷入停滞,以色列政府正面临越来越多来自国内外的压力;与此同时,以色列国内要求内塔尼亚胡下台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早在3月31日,约10万名以色列民众聚集在西耶路撒冷的以色列议会大楼外,举行大规模抗议活动,要求内塔尼亚胡下台、举行议会选举。
4月20日,以色列全国有数千名示威者走上街头,要求以政府采取更多行动把人质带回家,示威者还举行抗议以色列政府的活动。路透社称,这是新一波针对内塔尼亚胡的抗议活动。
就在以色列国内抗议活动持续的背景下,以军高官开始接连请辞。
以色列《新消息报》4月22日报道称,以军中央司令部司令耶胡达·福克斯请求于今年8月辞职并从军队退役。当天早些时候,以色列国防军发表声明称,以色列国防军军事情报局局长哈利瓦提出辞职。根据声明公布的辞职信内容,哈利瓦称,他指挥的以军情报部门“没有完成被赋予的任务”。去年12月,哈利瓦曾表示,以色列国防军有能力在加沙地带摧毁哈马斯武装,并完成解救被扣押人员回国的目标。
美联社4月22日报道称,这名情报负责人成为首位因其在以色列历史上最致命的袭击事件中所扮演角色而下台的高层人物。哈利瓦辞职为以色列安全部门高官可能因袭击事件受到的后续影响作好了铺垫。
以色列《新消息报》报道称,耶胡达·福克斯的请辞与哈利瓦的辞职没有关联。不过,以色列国家新闻网22日报道称,福克斯日前曾表示,自己应为去年10月7日的军事情报失败负部分责任,“必须像其他人一样结束任期”。
据以色列国防军官网介绍,中央司令部是以军四大司令部之一,总部设在耶路撒冷,责任范围覆盖以色列近三分之一国土。
内生嫌隙
当地时间4月21日,以媒还披露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内忧”,综合《以色列时报》和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报道称,内塔尼亚胡暗指以色列国防部长约亚夫·加兰特泄露了敏感会议信息,并批评加沙地带停火谈判的以方代表团某些成员对外“散布虚假信息”,警告后者不想干就走人。
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KAN”21日报道称,最近,在一次内阁会议上,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提出了对以防长的指控:“每次我与国防部长、摩萨德(以色列情报和特勤局)局长和辛贝特(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局长开小型会议,内容全泄出去了。我知道不是摩萨德局长,也不是辛贝特局长,那会是谁呢?”
据信内塔尼亚胡这番话是在加兰特不在场时发表的,当天的会议加兰特通过电话在线参加,
内塔尼亚胡在会议结束时发表了上述言论,但报道没有明确说明加兰特在内塔尼亚胡表达不满前是否真的已经挂断了电话。
实际上,这不是外界第一次猜测内塔尼亚胡和加兰特是否心生嫌隙。在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前,去年3月,加兰特呼吁内塔尼亚胡暂停引发大量抗议的司法改革法案,随后被内塔尼亚胡突然解职,但解职导致局势升级,把抗议活动推向新的高潮,半个月后,内塔尼亚胡迫于压力恢复了加兰特国防部长的职务。
另据黎巴嫩“广场”电视台报道,以色列安全机构和军方领导人此前表示,“因为害怕泄密”,对讨论内阁相关事宜感到担忧。最新的爆料加剧了这种紧张局势,且以媒披露的让以总理不满的“泄密”还不止一件。
4月初,以色列第12频道一档调查节目播出了对以色列人质问题谈判代表团两名匿名成员(以A和D代称)的采访,随即在以色列国内引发巨大争议。
A和D称,他们感到一再错过让人质获释的机会,内塔尼亚胡似乎对人质的命运漠不关心,还损害了通过与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达成协议来确保人质获释的努力,所以决定揭露以色列政府没能尽其所能营救人质的事实。
D补充称:“我不能说内塔尼亚胡不掺和就可以达成协议,但我可以说,没有内塔尼亚胡,会有更大的机会达成协议。”
在4月21日举行的内阁会议上,内塔尼亚胡严厉批评了发表上述言论的谈判代表,指责这些人泄露的“虚假信息”损害了营救人质的努力,“他们在人质的家人中制造绝望情绪,他们使得哈马斯的立场更加强硬,而且他们说的是错误信息”。内塔尼亚胡称,如果谈判代表团中有人没准备好接受政治梯队的决定,想为了政治目的“制造虚假、匿名的头条新闻”,“那就应该体面点,不要出现在这里”。
目前,以方谈判代表团由以色列情报和特勤局(摩萨德)局长巴尔内亚、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局长巴尔和以色列国防军少将尼赞·阿隆领衔,代表团已经分别在法国巴黎、埃及开罗和卡塔尔多哈参加了多轮巴以停火谈判,但双方始终未能就交换被扣押人员问题达成一致。
双重游戏?
内忧之下,多家美媒爆出,美国政府准备以侵犯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民众人权为由,制裁以色列国防军下属“耶胡达胜利营”。美联社称,如果正式宣布,这将是美国政府首次制裁以色列部队,将禁止该营及其成员接受任何形式的美国军事援助或训练。
消息曝光后,以色列不同政治派别人士发声反对,认为这将进一步加剧美以关系紧张。以总理内塔尼亚胡21日批评制裁以色列军队是“荒谬”的,他将会全力阻止这种情况发生。路透社报道称,内塔尼亚胡前一天还称赞美国对以色列的大力支持,隔天却强烈谴责美国,这种态度急剧转变凸显他和美国总统拜登近期关系紧绷。
据《以色列时报》22日报道,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战时内阁成员甘茨21日晚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话。以色列方面称,通话目的是劝阻布林肯不要发布制裁,但美国国务院发布的通告中却完全回避了这一话题。
《印度时报》称,隶属于以色列国防军“幼狮旅”的“耶胡达胜利营”于1999年成立,是由以色列极端正统派犹太教徒和宗教民族主义者组成的全男性步兵营。以色列实行强制征兵的制度,但只有这支部队是依靠正统派信仰人士完全自愿应征入伍。同时,为了保持其“纯洁性”,该营在饮食、供水、清洁卫生等方面都享有特殊安排。“耶胡达胜利营”最初仅有30余人,如今已经有上千人的规模,长期驻扎在约旦河西岸地区。
以色列人权团体“法律援助组织”援引报告称,自2010年以来,每5名因伤害巴勒斯坦人或其财产而被定罪士兵中,就有1名来自“耶胡达胜利营”,这使其成为此类案件定罪率最高的部队。引发较大关注的是2022年涉及美国人的一起案件。2022年1月,年近八旬的巴勒斯坦裔美国人奥马尔·阿萨德被“耶胡达胜利营”士兵拘留后死亡。他被戴上手铐、蒙住双眼,遗弃在温度零下的户外几个小时后死亡。尸检报告称,奥马尔·阿萨德有潜在的健康问题,但因“外部暴力”导致心脏病发作。事件被曝光后,美国政府强烈抗议,以军对此展开调查,但只处分了3名军官,没有要求任何人承担刑事责任。以色列国防部此后将该营转移到戈兰高地,声称此次转移“是为了让部队轮换防区,积累足够的经验”。此轮巴以冲突爆发后,“耶胡达胜利营”也曾进入加沙地带作战。
英国《金融时报》称,美国将以军在约旦河西岸所作所为视作两国“主要且日益深化”的分歧点之一。美方对“耶胡达胜利营”的制裁可能只影响枪械、军车等装备供应和一家私营基金会的金融援助,但意义在于,制裁表明美方对以军及其所谓“独立”司法调查系统丧失了信心。
阿拉比亚电视台称,以色列这次是真有把柄被美国抓在了手里,所以其部队要受到制裁。同时,这也是美国在向以色列发泄不满的表现,因为近日加沙局势的发展并不是美国所希望的,以色列执意升级对加沙的军事行动、空袭伊朗等,也都没有完全服从美国的指令。
“华盛顿在玩‘双重游戏’”,俄罗斯《观点报》22日援引以色列国际关系学者西蒙·齐皮斯的话称,拜登政府先是向以色列提供一揽子军事援助,然后打算对以军一支部队实施制裁。这种相互矛盾行为与美国政客的“双重博弈”有关。显然,拜登正试图在大选前获得犹太和穆斯林选民的支持。
“以色列是美国的战略包袱”,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称,与以色列的特殊关系几乎对美国毫无用处,反倒大幅削弱美国战略利益,还常常伤害美国宣扬的价值观。现在到了推动美国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时候了。这不是说要让以色列变成美国的敌人,而是要像对待其他任何外国一样对待以色列,要保持距离。拜登政府当前面临的选择是:到底是一路跟着内塔尼亚胡坠入深渊,还是强制其改弦更张。(摘编自央视新闻、环球网、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