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兵预建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对策
-
焦矿利(安顺市西秀区人武部)
习近平主席强调,“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盯着人做工作,不能见物不见人。”在实践中感到,新时代民兵工作变化最大的是人,做好民兵预建党组织工作必须主动适应这一变化,紧紧抓住民兵“散之为民、聚之为兵”的属性特点,结合党管武装工作实际,加强民兵预建党组织建设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紧盯党管武装要求,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加强党管武装、落实双向兼职是民兵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一方面,强化地方主要领导政治意识。可出台关于加强民兵预建党组织建设的文件,明确在每个基层武装部预建党支部,指定乡镇党委书记任预建党支部第一书记,清单式落实组织设计、组织运行、力量建设等内容,严格落实党委议军、工作述职、现场办公等制度,进一步增强地方党委书记管武装爱武装兴武装的使命责任。另一方面,压实“武常委”责任。以国防动员部《省军区系统主要领导参加同级地方党委常委会工作规范(试行)》为准绳,围绕协调推进党管武装工作落实,年初提交任务清单、每季度报告工作进度、每年上级军事机关和地方组织部门联合召开履职讲评会议,集中组织下一级“武常委”大会述职,面对面逐个问题式点评,及时调整“挂名化”“武常委”,以“武常委”责任的落实推动提升党管武装质量。
二是着眼双重身份特点,在建强队伍上下功夫。民兵预建党组织要真正建好建强、发挥作用,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骨干队伍。在书记队伍建设上,严格选拔程序,民兵党委(支部)书记,协商组织部共同提名、共同考核,把履职尽责能力作为考核重要指标。在党员队伍建设上,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民兵分队党员比例。一方面,结合编兵整组,深入了解和掌握适龄党员的分布、思想和工作情况,选编适龄党员入队,在争取地方领导配合、争取本人主动、争取家人支持中扩大民兵分队的党员基数,切勿滥竽充数;另一方面,对政治思想过硬、履行职责好、完成任务出色的非党员民兵人员,积极向地方组织部门推荐优先列为党员发展对象,从源头上为建好民兵预建党组织创造条件。
三是依托军地网络资源,在科技赋能上下功夫。新时代民兵预建党组织建设工作,没有网络化就难成常态化,没有地方参与就缺乏有力支撑。一方面,创新网络平台。充分集合军地优势资源,探索研究开发集学习、教育、管理、训练、服务“五位一体”的民兵教育管理云平台,采取线上集中形式落实“三会一课”,灵活开展“云组织生活”,利用签到打卡模式落实经常性教育管理,切实起到教育质效不减的效果。另一方面,建强教员队伍。在省军区层面,联合地方普通高等学校成立民兵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专班,围绕党的基本理论、人民战争、民兵光荣传统等方面,整理汇编民兵政治教育教材教案并实时更新,着力增强教育针对性时效性。依托驻地党政机关、高等院校、驻军单位等,建立民兵政治教育专家团、讲师库,采取分片包干、定期辅导、网络慕课的形式常态落实民兵党员教育辅导和理论灌输,切实提高民兵预建党组织建设质效。
四是突出工作末端落实,在军地联动上下功夫。抓好民兵预建党组织建设工作贵在军地联动、难在军地联动,出路亦在军地联动,必须军地一体谋划设计、一体推进落实。一方面,一体谋划设计。在省级层面将包含民兵政治工作特别是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党管武装工作写入党代会报告,并单独成段、自成一节,打破以往“一行字概括”的尴尬局面,为市、县两级立起标杆;积极协调推动将民兵预建党组织建设纳入地方党委常委会研究审定范围、纳入地方党政绩效考评体系,开展党管武装模范县(乡)创建考评,强化工作落实正向激励和刚性约束。另一方面,突出政策激励。积极协调地方组织部门,推荐适当数量的优秀民兵党员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在民兵党员的产业帮扶、小额贷款、项目安排上予以优先照顾,切实让民兵党员感受到来自军地双方各级党委的温暖,享受到应有的政治待遇和经济福利,形成真切实在的归属感和光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