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午,一架载有伊朗总统、外长以及其他随行人员的直升机在伊朗东阿塞拜疆省瓦尔扎甘地区发生事故。据伊朗国家通讯社20日发布的伊朗政府内阁声明,伊朗总统莱希及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等人在此次事故中遇难。
20日,世界多国领导人纷纷表示哀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莱希在直升机事故中不幸遇难向伊朗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致唁电。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表示深切哀悼,向穆赫贝尔第一副总统、莱希总统亲属以及伊朗政府和人民表示诚挚慰问。
对于莱希的突然离世,国际舆论除了震惊,也密切关注其给伊朗和中东局势带来的影响。多名中东事务专家认为,莱希的意外罹难或将造成伊朗最高领袖的接任者出现暂时空缺,但总体来看,由于伊朗有关权力移交的规定十分明确,且伊朗的大政方针主要由哈梅内伊决定,因此,此次事件不太可能导致伊朗出现较大动荡。伊朗在国际舞台上的政策也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包括在核问题和加沙战争问题上的立场。
潜在继任者?
综合伊朗媒体报道,事故发生在5月19日下午,莱希与阿塞拜疆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在伊朗东阿塞拜疆省共同参加一个水坝项目的揭幕活动。在返回途中,莱希所乘坐的直升机“在瓦尔扎甘地区降落时坠毁”。发生事故的直升机上除了莱希,还有包括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东阿塞拜疆省长马利克·拉赫马蒂等在内的几名官员。据报道,当天与总统一行共有三架直升机,其中另外两架已经安全抵达目的地。据伊朗内政部长艾哈迈德·瓦希迪在伊朗国家电视台上的说法,大雾天气正是莱西所坐直升机被迫“硬着陆”的原因。
20日,伊朗政府已经确认了直升机坠毁,机上人员均已遇难的消息。伊朗政府内阁表示,对伊朗总统莱希、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等人的遇难表示哀悼,并强调“我们向国家和人民保证,将继续莱希总统的前进道路,国家的治理不会受到干扰”。
据法新社20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将莱希称为“杰出的政治人物”,并表示他的遇难是“无法替代的损失”。印度总理莫迪20日在社交平台上说,对莱希的遇难“深感悲痛与震惊”,“他对加强印伊关系所作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表示,该国将进行为期一天的哀悼,并降半旗,以示对莱希和其他遇难者的敬意。路透社称,叙利亚和黎巴嫩为莱希进行3天的全国哀悼。
CNN说,伊朗支持的哈马斯、也门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也就莱希遇难发声。哈马斯20日称,该组织相信,伊朗能够应对这一重大损失带来的影响,因为伊朗人民拥有强大的机构。胡塞武装的一名高级别成员向伊朗致以“最深切的哀悼”。真主党将莱希称为该组织的“老大哥” “坚定的支持者”以及“抵抗运动的保护者”。
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今年63岁的莱希2021年成为伊朗总统,是一位与司法界和宗教精英有着深厚联系的强硬派,经常被认为是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可能继任者。莱希在宗教系统中有着深厚资历,与已故的霍梅尼以及哈梅内伊有着稳固的关系,哈梅内伊曾任命他担任多个高级职位。
分析认为,莱希一直在国际和国内议题上与哈梅内伊保持一致立场,在伊朗核问题、反对西方和以色列问题、中东战略等事务上持强硬态度。路透社认为,莱希与哈梅内伊一样对西方抱有深深的怀疑,支持伊朗经济自给自足运动以及“支持中东代理势力”的战略。
“莱希深受哈梅内伊信任,被认为可以保护哈梅内伊作为伊朗最高领袖留下的政治遗产。”路透社援引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和北非项目副主任萨纳姆·瓦基尔的话如是说。
《纽约时报》也称,莱希在担任总统期间,监督执行了扩大伊朗地区影响力的战略,目前被外界广泛视作哈梅内伊的潜在继任者。
“莱希的罹难,最大的影响是会造成伊朗最高领袖继任者在短期内出现空缺。”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特聘教授王晋20日表示,莱希出身宗教家庭,同时曾在司法机构任职,其背景和个人风格都比较符合各方对伊朗最高领袖的期待。重新选择继任者对伊朗政治而言意味着更多不确定性。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文少彪则分析认为,莱希的遇难预计将对伊朗内部权力结构造成影响。莱希被认为是保守派的关键人物,他的去世可能会引发保守派内部一些人事调整。
根据伊朗宪法,如果总统去世或丧失能力,第一副总统将接任总统职务,直至在最长50天内举行选举。目前,穆罕默德·穆赫贝尔是伊朗第一副总统,预计他将接任总统职务直至新总统选出。
“我认为这不会对伊朗处理重大问题的方针产生重大影响。” “国际危机组织”的伊朗项目主管阿里·瓦兹认为,但他同时表示,这会导致哈梅内伊失去一位长期值得信赖的盟友,“莱希本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他几十年来一直按照最高领袖的意愿行事”。
为地区稳定带来新挑战
莱希和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的意外罹难,将会对伊朗外交和地区局势造成哪些影响?由于此次事故发生正值中东紧张局势升级之际,因而受到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英国《卫报》认为,莱希乘坐的直升机坠毁之际,伊朗与以色列的关系正处于一个新的危险境地。4月,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曾向以色列目标发动大规模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作为对伊朗驻叙利亚使馆领事部门建筑遭导弹袭击的报复。
《经济学人》5月19日刊发文章称,“不出所料的是,一些伊朗人也怀疑以色列是否在此次事件背后有所出现。”
文章称,伊朗和以色列,这两个中东地区的长期宿敌不断发生冲突,以色列间谍机构摩萨德一直有着暗杀敌人的“悠久历史”,且曾杀害过核科学家在内的伊朗人士,确实“有迹可循”。然而,以色列从来没有暗杀过一国的国家元首,这是一种“明确的战争行为”,势必会引发伊朗的激烈反应。
《经济学人》认为,以色列若冒着此等后果暗杀莱希是“愚蠢的”,并声称,莱希是一位“极不受欢迎的政治人物”,实际上在伊朗许多最重要的政策决定中并没有最终发言权。
但报道也强调,虽然莱希在许多方面是从属于最高领袖、有名无实的领导人,但如果他不幸遇难,仍然会震动伊朗政坛。
首先,这将迫使伊朗在一个困难时刻迅速找到一位新总统。其次,在如今中东爆发地区战争之际,伊朗的对手,包括美国、以色列甚至沙特阿拉伯,都在考虑加强彼此之间的安全联系,以对抗伊朗。最后,在美国加大对伊朗的进一步制裁之际,伊朗经济将再遭打击,而莱希此时若遭遇不幸,伊朗国内也存在着若隐若现的斗争可能性,局势恐将陷入混乱。
此外,有外媒分析认为,在莱希担任总统的几年内,伊朗与西方的关系不断恶化,同时,伊朗通过“向东看”战略与中俄关系更加密切。在中东地区局势持续动荡的背景下,伊朗正争夺该地区的主导地位。
《纽约时报》认为,莱希上任后承诺奉行“抵抗外交”,即蔑视西方列强,但对谈判持开放态度,特别是与美国谈判,以重返核协议并寻求取消制裁。莱希在担任总统期间最重要的外交政策成就之一是恢复与沙特阿拉伯的关系。2023年,两国在北京签署了重新建立外交关系的协议。
另据《以色列时报》报道,虽然职位不及莱希,但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遇难的损失也很重大,他是一位非常高效的外交部长,在其任内推动恢复了伊朗与沙特阿拉伯的外交关系,并于2023年访问沙特,实现了两国关系的重大解冻。半岛电视台则提及,自去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阿卜杜拉希扬一直在中东地区与包括黎巴嫩真主党在内的盟友进行协调,并向该地区国家传达伊朗的立场。
文少彪分析认为,莱希和长阿卜杜拉希扬都是伊朗外交的核心人物,继任者需要时间进行熟悉和磨合。他认为,短期内,伊朗的对外交往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由于伊朗需要将更多精力用于选出新任总统等内部事务,当前其与美国的谈判可能会陷入停滞。而这也将为巴以冲突和地区局势的降温带来更多不确定性,甚至为中东地区稳定带来新挑战。”上述中东问题专家认为。
英国广播电台(BBC)称,莱希遇难对伊朗的外交方向影响有限,因为在伊朗,制定政策和拥有最终决定权的是最高精神领袖,而总统很大程度是在执行最高精神领袖的政策。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研究员田文林20日表示,总统和外长都是伊朗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两人的突然罹难或将让伊朗政坛在短期内陷入相对“停顿”或“混乱”的状态。不过,伊朗的顺位体系比较明确和完整,第一副总统可以顺位替补总统的职位,避免伊朗国内出现大的政治动荡。他认为,该国的外交方向不会因莱希的意外去世而中断。
(摘编自环球网、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