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他山之石” 助训法升级
-
曾浩宇 徐观念 李鹏
“单杠引体向上成绩不理想,主要是没找对发力点,注意要用背部发力……”日前,西藏军区某团军体教员集训队在高原腹地开展强化训练,来自天津体育学院的三名教练员,全程跟训指导,依托《军事体育训练大纲》,为训练提供支持。这是该团深挖军地联合育才潜力、探索构建新型组训施训体系的一幕。
“组训方式适用一分,训练成效就扎实一分。”该团领导介绍,近年来,他们把军地联合共育作为重点内容,以军事体育训练为抓手,遵循“夯基垒石,久久为功”的练兵理念,大力培养基层组训施训人才,持续推动军事训练集约高效发展。
“训练时间如何科学安排?” “如何有效预防训练伤?”交流环节,一级上士尹贤兵抛出了时常困扰自己的问题。对此,三位教练员立足各自领域,言传身教,从学术及实际应用两大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在他们的帮助下,不少参训官兵对于组训中的“难点痛点”有了更深刻的领会,并逐渐摸索出了符合单位实际的应对方法。
战士小刘曾在上级军事体育运动会中斩获单杠引体向上第一名的好成绩,今年他想再次参赛,但苦于成绩提升较慢,教练员得知后,及时为他纠正痼癖动作,并量身定制了一套科学的训练计划,短短一周时间,制约小刘的桎梏松动,成绩再获提升。“组训施训方式方法正确,受训者可以在训练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小刘感慨地说道。
笔者了解到,自探索构建新型组训施训体系以来,该团对于各类训练成果及时进行整理汇总,并于每月召开训练形势分析会时共同研究,作为下步军事训练计划制定依据,现已形成“交流+讨论+实践=进步”的良好态势,凝练出的3类创新组训模式在全团推广,助力军事训练提质增效。
以《军事体育训练大纲》为引领,持续借“他山之石”助训法升级。一段时间后,集训队员们将带着感悟,各自奔赴教员岗位,担当基层“磨刀石”,持续锻造军事训练过硬尖子,为单位战斗力建设生成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