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宣称撤离俄罗斯的 西方企业“食言”了

  •     俄乌冲突发生至今,虽然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重重制裁仍在延续,但冲突之初的“外商大撤离”现象似乎有所改变,不少西方企业对于在俄罗斯的进退走留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纠结”。英国《金融时报》5月28日援引一位在俄工作的企业高管的话表示,“市场情绪已经发生明显变化。”
        《金融时报》还援引乌克兰基辅经济学院的调查数据称,2022年后,撤离俄罗斯市场或减少在俄罗斯经营规模的海外公司约1600家,继续在俄开展经营活动的超过2100家。
        报道说,许多在2022年宣称撤离俄罗斯的西方企业纷纷“食言”,其中不乏一些知名西方品牌。这些西方企业固然在退出俄市场过程中遇到一些审批程序障碍,但俄消费市场的反弹确实淡化了其撤离意愿。
        在“退出”方面,西方企业面临着高昂成本。2023年,为遏制西方企业撤离的势头,并缓解由此产生的经济风险,俄罗斯针对已经或计划退出俄市场的西方企业出台了“退出税”。据《金融时报》报道,根据俄罗斯政府的规定,来自“不友好国家”的企业撤离,其资产甩卖必须打5折,且应缴纳最低15%的“退出税”,这让许多西方企业犹豫不决。
        据俄罗斯《消息报》报道,英国路透社3月份曾报道称,外国公司因撤离俄罗斯而损失超过1070亿美元。对此,俄罗斯国立管理大学经济和金融学院副教授马克西姆·奇尔科夫认为,路透社低估了西方企业的损失。同时,随着俄罗斯市场消费的不断增长,西方公司的收入损失将变得越来越大,重返俄罗斯的机会也可能会越来越少。   
        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格奥尔吉·奥斯塔普科维奇近日表示,虽然俄罗斯占据全球市场份额不高,但仍是一个具有吸引力和能够产生丰厚利润的国家,每个企业都是以利益为导向,那些能快速找到替代市场并弥补利润损失的企业可能选择离开,而那些在俄拥有相当市场规模的企业不会轻易离开。
        由于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西方大牌和头部企业回归俄罗斯的可能性仍然渺茫,但是许多涉及日常生活的西方企业和商品却从未走远。此前就有多家外媒报道说,一些西方品牌是通过“平行进口”继续出现在俄罗斯消费者面前,还有不少企业通过“绕道经营”重返俄罗斯。
        据《俄罗斯报》报道,俄罗斯购物中心联盟主席布拉特·沙基洛夫表示,一些西方企业已后悔离开俄罗斯市场,因此正被迫寻找其他方式返回。其中,一些欧洲企业把注册地改在阿联酋,以便“安全地”在俄开展业务。
    (摘编自《环球时报》 文/隋鑫 甄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