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国悼念莱希,美国放言抵制

  •     路透社5月29日援引一名美国官员的话说,美国将抵制联合国当地时间5月30日为早前在直升机事故中遇难的伊朗总统莱希举行的悼念活动。
        报道称,按照惯例,由193个成员国组成的联合国大会通常会举行活动,向在任期间去世的任何国家领导人表示哀悼。悼念活动主要包括有关莱希的演讲。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告诉路透社:“我们不会以任何身份参加这次活动。”
        这位美国官员还把莱希称作“压迫者”,宣称其任期内发生过“侵犯人权的行为”,因此联合国应该与伊朗人民站在一起。
        报道称,这是美国的抵制行动首次经媒体披露。伊朗驻纽约联合国代表团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路透社形容,莱希是一位强硬派人物,曾被视为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潜在继任者。5月19日,莱希搭乘的直升机在靠近伊朗与阿塞拜疆边境的山区遭遇恶劣天气后坠毁,其本人不幸身亡。
        报道提到,5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理事国代表在一次与伊朗问题无关的会议开始时起立默哀,悼念这次直升机坠毁事故遇难者。然而,美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罗伯特·伍德当时不情愿地与联合国安理会其余14名代表一同起立。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埃尔丹更是猛烈抨击此举,将其称作联合国的“耻辱”。
        5月22日,莱希的遗体告别仪式在首都的德黑兰大学举行。当天,大量伊朗民众涌上街头,有报道称人数达到了12万之多,他们从各个方向走向遗体告别仪式现场,通过游行的方式向逝者道别。
        仪式结束后,有大批伊朗民众高喊“美国去死”的口号,而在此前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发表讲话时,一名现场司仪还带领着人群高喊“以色列去死”的口号。
        定居德黑兰的文博工作者邱榷树告诉记者,伊朗社会有支持体制也有反对体制的人。支持者大都会上街参加悼念,报道称有整整12万人走上街头送葬。当然,也有一些反对体制的人,为了发泄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抱怨经济状况,会在那里“庆祝”,但这些人只占一小部分。
        他表示,包括西方媒体一直渲染莱希的所谓“污点”是20世纪80年代末,他在担任司法系统公职期间,强硬通过了对“异见人士”的死刑判决,尽管如此,莱希在执政期间还是非常勤劳,每周都要下基层慰问、视察,这也给基层留下了比较好的印象。
        复旦大学伊朗籍博士生范雪丽表示:“莱希也是一位勇敢的总统,不愿意屈服于外国压力。同时,作为一名宗教人物,他在许多宗教观念比较强的伊朗人民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保守派人士也青睐他的治理方针并支持他。当然,也有些伊朗人不喜欢保守派。但不管喜欢或不喜欢,批评者不应该忽视莱希积极的一面和品质。”
    (摘编自观察者网  文/刘程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