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龙“赢了政治,输了执政”?

  •     根据法国内政部8日宣布的最终统计结果,左翼联盟“新人民阵线”以及法国总统马克龙领导的中间派政党联盟“在一起”所获议席数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但均未获得绝对多数议席。法国总理阿塔尔8日向马克龙递交辞呈,但未获马克龙批准。
        左翼和中间派政党取得的上述战果,打击了勒庞领导的极右翼“国民联盟”在首轮选举的强劲势头以及寻求执政地位的图谋,也令欧洲松了口气。
        观察人士指出,左、中力量得势,缘于它们在选举中组建联合阵线,运用“弃保策略”成功阻击极右翼。但“团结对外”之后,双方能否在组建政府时协调利益,尚未可知。
        分析人士认为,在“三分天下”背景下,法国政治分化重组愈加复杂,将给马克龙带来更大困扰。此次选举马克龙可能“赢了政治,输了执政”。
    “惊人逆转”
        6月,马克龙领导的中间派执政党复兴党在欧洲议会选举中遭遇惨败,比“国民联盟”少拿一半席位。受此打击,马克龙决定提前举行国民议会选举,被外界视为“一场豪赌”。
        两轮投票分别安排在6月底和7月初。首轮投票中候选人在选区内得票超过半数者直接当选;无人过半,则得票率排名前两位以及不低于12.5%的候选人自动进入第二轮选举,得票最高者当选。
        在首轮投票中,“国民联盟”初战告捷,获得大约34%的选票。中间派执政联盟“在一起”被挤到第三位,得票率20%出头。这不仅震动法国,也震惊了欧洲,迫使法国的中、左力量暂时放下歧见,共商对策挽回不利局面。
        最终,中、左力量在第二轮选举中实现逆袭翻盘。根据法国内政部公布的最终结果,在国民议会577个席位中,排名前三的政党分别是:左翼联盟“新人民阵线”获得182个议席,位居第一,但低于占据国民议会绝对多数所需的289席;执政党联盟“在一起”获得163个议席,排名第二;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及与之结盟的部分右翼共和党人士获得143个议席,排名第三。
        “第一轮结果的惊人逆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8日描述称,在巴黎共和国广场,人们热烈鼓掌,燃放烟花,互相拥抱,集体松了一口气:在他们眼中,法国已被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据CNN报道,爱丽舍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总统马克龙将尊重选举结果,“尊重法国人民的选择”。“作为我们制度的担保人,总统将确保法国人民独立自主的选择得到尊重。”爱丽舍宫称,“按照(法兰西)共和的传统,他将等待新国民议会的组建,然后再作出必要的决定。”法国左翼政治势力领导人之一、极左翼政党“不屈的法兰西”领导人梅朗雄则表示,这一结果“让法国绝大多数人松了一口气”。
        中、左力量为何在第二轮选举中实现反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问题专家邢骅表示,这与中间派和左翼阵营组建联合阵线、运用“弃保策略”成功阻击极右翼有关。
        首先,传统主流政党数十年来有合力阻止极右翼势力掌权的共识。20多年前,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就曾在大选前夕,呼吁选民和主流政治力量切勿支持极右翼候选人勒庞,成功压倒极右翼。此次,传统主流政党在这方面仍紧密配合。中左翼和极左翼阵营领导人均呼吁各选区排位第三的候选人弃选,避免分流本阵营选票从而给国民联盟以可乘之机。第二轮投票,有超过210名中间派和左翼政党候选人退选,以集中选票。
        其次,极右翼在欧洲议会选举中的表现令法国民众和欧洲震动,紧张情绪弥漫。法国民众长期以来崇尚平等和民主的社会秩序,担心右翼执政后出现颠覆性变化。在邢骅看来,法国社会中反对极右翼“登堂入室”的民意基础依然比较坚实。再经过政府动员,就形成一股“反极右”的联合力量。
        邢骅还注意到,出口民调显示,第二轮选举投票率为67.10%,为1986年以来法国议会选举最高投票率。“这表明此次选举涉及更多党派,更大程度事关法国的前途命运。法国各政党也广泛动员力量,鼓励选民在历史性时刻走出家门表达政治意见。”
    对法国有何影响
        左翼和中间派将极右翼成功“挡在门外”,对于法国民众和欧洲是个积极信号。但另一方面,选举引发的法国政治变化,以及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同样值得关注。
        最重要一点在于,这次选举将使议会分裂为三大集团——左翼、中间派和极右翼——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政纲,也鲜有合作传统。
        极度分裂的议会也势必削弱马克龙的国内议程。2022年马克龙的政党失去议会多数议席以来,政府不得不多次利用宪法第49条第3款的规定,绕过议会推动政策出台。但此举并非“万灵药”,在推行重大改革过程中仍需争取议会支持。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认为,法国政局未来变化较为复杂。反极右翼阵营在面对“国民联盟”领导人勒庞时彰显团结,但涉及组阁和利益分配时能否协调合作有待观察。它们对于“国民联盟”的所谓胜利不能被夸大。
        崔洪建还认为,极右力量在法国议会选举中并非没有收获,它拉拢了一部分传统右翼力量。从欧洲范围看,极右力量近年来已经从中东欧向南欧发展,又逐渐渗透到西欧,意大利、荷兰等国已出现极右翼政党执政或参与执政的局面,未来法国极右翼影响该国政治的态势始终存在,且阻击这股力量可能一次比一次艰难。“此次阻击已经带有某种‘悲壮’意味。”
    政治混乱或难避免
        舆论指出,未来法国政治混乱可能难以避免。法国不同派别政治力量对于“同处一室”仍然心有抵触——左翼联盟“新人民阵线”内部,极左翼政党“不屈的法兰西”党主席让-吕克·梅朗雄排除了与中间派“共治”的可能性。不过,社会党等对“多元政府”持开放态度。中间派联盟内部,法国前总理、共和党人爱德华·菲利普设想建立一个广泛的跨党派联盟,但表示不可能包括“不屈的法兰西”。
        有分析指出,未来可能出现几种方案,分别是组建中左翼联盟(包括中间派政党以及社会党、绿党等)、组建由各领域专家而非议员组成的“技术性政府”(但仍需议会支持)以及主流政党组成临时联盟(并非正式联盟,通过个别立法进行投票),等等。崔洪建表示,“马克龙有两种选择:一是组建由左翼组成的少数政府,中间派在议会中予以配合;二是组建左翼和中间派的大联合政府,类似于现在的德国。但后一种情况或因利益分歧进一步降低决策效率。”
        在此次选举中未如愿成为议会最大政党的国民联盟前主席玛丽娜·勒庞7日晚间发表讲话表示,此次选举结果为“明天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潮水在涨。这次涨得不够高,但潮水还在继续涨,结果我们的胜利只是被推迟了。”
        法新社称,虽然国民联盟仍在舔舐伤口,但7日晚的失利并不能改变这个极右翼政党赢得了历史上最多席位的事实。美国“政治新闻网”称,巴黎第二大学政治分析师莫雷尔认为,即使国民联盟没能执政,这也是一场政治动荡,而勒庞的政党是“选举的大赢家”。据路透社报道,勒庞的亲密盟友、律师皮埃尔·沃斯表示,此次选举产生的“悬浮议会”将意味着一个瘫痪的法国,为国民联盟在2027年提供新的机会。(摘编自上观新闻、环球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