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峰会暴露“攻击本性”
-
北约成立75周年峰会7月9日在美国华盛顿开幕。在峰会开幕第一天,北约就暴露了“攻击本性”,会议内容不只包括在欧洲宣布扩大对乌克兰援助,还包括到亚太地区去挑动对抗冲突。
“北约首次就援俄一事向中国发出直接警告。”综合路透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7月10日,作为冷战遗产的北约在华盛顿举行峰会期间发表联合声明,上演了一幕幕甩锅抹黑的戏码。北约不仅热炒中国带来的“系统性挑战”,还再度拿“援俄”一事对华发难,甚至妄称中国是所谓俄乌冲突的“决定性推动者”,令人叹为观止。
不少外媒注意到,北约峰会此前声明对华措辞相对温和,但此次声明首次对中国发出了“直接警告”,隐含让中国“付出代价”的威胁,堪称北约的一个重大转变。
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就北约声明涉华内容回应时强调,我们要求北约立即纠正对华错误认知,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停止鼓噪所谓中国威胁,停止煽动对立对抗,多为世界和平稳定做点实事。
美宣布对乌“历史性”军援
据路透社报道,此次北约峰会的核心议题是承诺向乌克兰提供新的军事和人道主义援助。美国总统拜登9日在峰会开幕式上声称,在俄乌冲突的“关键时刻”,“北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拜登宣布向基辅提供“历史性”防空装备援助,称“毫无疑问,俄罗斯正在输掉这场战争”。他当天还向即将卸任的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据美联社、美国“政治新闻网”等媒体报道,美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和罗马尼亚领导人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9日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再向乌提供5套战略防空系统,其中有4套“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包括加拿大、挪威、西班牙和英国在内的北约成员国将在未来几个月向乌提供数十套战术防空系统。美国及其盟友在9日的联合声明中说:“我们向莫斯科和全世界发出的信息是明确的:我们对乌克兰的支持是强大且坚定不移的。”
“北约誓言将持续支持乌克兰,但不会承诺让其加入”,《华盛顿邮报》9日称,尽管北约领导人将公布对乌克兰士兵提供训练和军援的其他措施,但不算多的预期成果凸显对于基辅的西方支持者能否助其赢得这场战争的质疑。斯托尔滕贝格9日敦促北约领导人继续支持乌克兰,称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影响未来多年的全球安全。
但据《华盛顿邮报》透露,在采取更直接接纳乌克兰的措施方面,成员国之间仍有争议。在峰会开始时,官员们仍在敲定峰会公报,据称最新措施将会为乌克兰入约提供一条“不可逆转”的道路,然而“不可逆转”这一措辞在前期讨论阶段都曾遭拜登质疑,后者一度主张美方在用的“通往北约的桥梁”的说法就已足够了。据美联社报道,布林肯10日表示,乌克兰正在通往加入北约的“不可逆转”之路,但只有结束与俄罗斯的战争后才能加入。
俄新社10日称,对于拜登在北约峰会上的表态,俄罗斯驻美国大使安东诺夫说:“北约峰会第一天就再次证明北约的攻击本性。美国及其附庸国在继续鼓吹黩武主义和军事扩张。”他表示,西方国家处于因无力借助乌克兰这把“撞锤”摧毁俄罗斯的绝望之中,正在为第三次世界大战铺路。
北约首次“直接警告”中国
中国也成为北约峰会针对的目标。虽然中国多次否认向俄出口军民两用物品,美国和北约官员仍频频炒作“中国助俄论”。《纽约时报》称,成立数十年来,北约一直把中国视作“遥远的威胁”,直到2019年,北约从未正式提及中国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而且语言相对温和。但本次峰会北约的做法显然发生了改变。在32名成员国领导人10日晚间赴白宫参加晚宴前不久,北约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首次明确指责所谓“中国对俄罗斯给予军事支持”,污称中国是俄罗斯“战争努力”的“决定性推动者”。
声明无视中方屡屡阐明的立场,坚称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对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负有特殊责任”,需要“停止对俄战争努力的一切物质和政治支持”。声明还进一步威胁,宣称中国“援俄”将付出代价,“不可能在不影响自身利益和声誉的情况下助推欧洲近代史上最大的战争”,特别是“对俄国防工业基础的大规模支持”。声明还拿所谓“恶意网络活动” “传播虚假信息”等子虚乌有的罪名扣向中国。
“这是北约盟国就中国援俄贡献发出的最强烈信息。”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答记者问时煞有介事地称,俄罗斯从中方获得了组装武器所需的工具、设备、技术和电子设备,“这与提供军事武器的差别没那么大”。
但斯托尔滕贝格否认了北约将对中国采取制裁行动的说法,他称,北约不是一个实施经济制裁的组织,“这是盟友、欧盟和其他机构要做的事情”。他再度试图将中国和北约捆绑,宣称“中俄威胁”并非孤立于欧洲-大西洋地区之外,北约将与“印太”地区伙伴国家举行会晤,“继续深化在应对共同挑战方面的合作”。
“北约华盛顿峰会宣言通篇充斥冷战思维和好战言论,涉华内容充满挑衅、谎言、煽动和抹黑,我们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并坚决反对”,中国驻欧盟使团11日就此发声,称“已向北约方面提出严正交涉”。中国驻欧盟使团表示,众所周知,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光明磊落,核心立场就是劝和促谈、政治解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赞赏。中国言出必行,从未向冲突中的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一向严格管控军民两用物项,包括民用无人机出口。中俄之间的正常贸易往来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应受外部干扰和胁迫。
中国驻欧盟使团写道,“乌克兰危机延宕至今,究竟是谁在拱火浇油,是谁在推波助澜,是谁在借机谋取私利?国际社会看得一清二楚。我们奉劝北约认真倾听国际社会的正义声音,深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拿出实际行动推动局势缓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甩锅推责、嫁祸于人。”
多国前政要:
“小圈子”不利于和平
“为对抗中国,北约及其亚洲伙伴在美国的领导下更加紧密”,美联社以此为题称,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9日称,北约将与“印太”伙伴启动4个新联合项目,涉及乌克兰、人工智能、虚假信息和网络安全,旨在应对共同挑战。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此前表示,美国一直在努力打破欧洲联盟、亚洲联盟以及世界其他伙伴之间的壁垒,作为其塑造“新格局、新形态”的一部分。
“日本决心加强与北约及其伙伴的合作”,路透社称,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峰会前的书面采访中表示,随着地区安全威胁日益交织在一起,俄罗斯深化与朝鲜的军事合作凸显日本与北约建立更紧密联系的必要性。他称,地理边界不再与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有关,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和“印太”伙伴可以为北约盟国发挥很大的作用。
有观点认为,在俄乌冲突延宕、能源短缺、美国大选交织的复杂背景下,北约把黑手伸到亚太,通过“全球伙伴机制”加强与亚太国家如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和韩国的关系,试图把自己打造成亚太区域秩序的维护者。
对此,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韩国前外交与国家安全事务总统特别顾问文正仁、澳大利亚前外长鲍勃·卡尔在北京参加第十二届世界和平论坛期间直接点出,北约该行为是企图包围和遏制中国。渲染“中国威胁”,是北约峰会企图释放的信号之一。
鸠山由纪夫认为,北约联合日韩澳新,故意抛开中国加强合作,这不是一件好事。鸠山由纪夫还指出,“印太经济框架”(IPEF)和“美日印澳四方对话机制”(QUAD)基本上是用来包围中国的,从经济、安全上去营造“小圈子”,并不利于世界和平。
韩国前外交与国家安全事务总统特别顾问文正仁直言,北约峰会邀请这四个国家参加,主要就是为了包围和遏制中国。“实际上就是地缘政治的问题,这个世界会因此变得更加分裂,会出现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对峙、对抗。”
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这一次不会出席北约峰会,澳大利亚副总理兼国防部长马尔斯将率代表团参会。澳媒称,阿尔巴尼斯缺席此次北约峰会是“前所未有”的。对此,澳大利亚前外长鲍勃·卡尔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他提醒,澳大利亚的安全问题最好不要和北约掺和在一起。“阿尔巴尼斯的行动表明澳大利亚是亚太国家,我们的经济和安全的未来就植根于这里,我们应该投入外交和经济的努力在这个区域,澳大利亚没有任何想法去重新创造一个遏制中国的工具。”
评论指出,现在美国把世界上大多数冲突都往中国身上引,北约也亦步亦趋强化对华竞争态势。这不但激起亚太国家的反对,在欧洲成员内部也是怨声载道。欧盟轮值主席国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近日在美国《新闻周刊》上发文警告说,如果北约选择冲突而不是合作、选择战争而不是和平,它将是自杀。如果北约继续指望依靠它逆势而动的做法来续命,尤其是追求“全球化”,它的加速失败就是注定的。(摘编自环球网、观察者网、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