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内阁会议7月12日通过2024年版《防卫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声称日本面对二战以来最严峻的安保环境,必须强化对弹道导弹等防区外武器的防卫能力等。白皮书还继续炒作“中国威胁论”,大力渲染台湾海峡紧张局势存在升级的可能。据日媒介绍,新版白皮书封面使用了“锻刀”的概念,日本防卫省称,这是为“不拔刀”而拼命地锻造刀剑。然而,白皮书一经发布就引发周边国家强烈抗议。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政府12日抗议日本政府在白皮书中主张对“独岛”(日本称竹岛)拥有主权,并要求日方立即撤回这一无理主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2日回应称,日本新版《防卫白皮书》粗暴干涉中国内政,老调重弹炒作所谓“中国威胁”,渲染地区局势紧张。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渲染“日本周边”形势严峻
今年是自卫队成立70周年,新版白皮书也是迄今发布的第50部白皮书。日本防卫省12日表示,新版白皮书以《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三个文件为基础,详细介绍如何使用增加的防卫预算开展强化防卫能力,称日本防卫能力和威慑力均得到稳步提升。日本防卫省称,开篇专门回顾了日本周边环境的变化、防卫省和自卫队70年间的历史,以及在应对相关变化方面取得的进展。
新版白皮书在有关日本周边形势的部分称,“不排除在印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发生类似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严重事态的可能性”,这一描述引发外界关注。日本《每日新闻》称,这是防卫白皮书中首次出现此类表述。日本共同社12日称,日本政府在白皮书中表达了危机感,称不排除在东亚也发生诸如俄乌冲突等事态,呼吁大幅增加防卫经费、强调强化防卫能力的必要性。
“东亚所谓的严峻局势与俄乌冲突是完全无法类比的。”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表示,俄乌冲突根源是欧洲安全治理失败的结果,持续至今则是美国及北约不断拱火浇油的结果。当前,东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更多的是域内(日韩)与域外(美国)国家联合挑动的结果,只要相关国家能迷途知返,所谓地区“严峻形势”就能立刻迎刃而解。陈洋认为,日本白皮书写入这些内容,是要以此为基础为今后强军扩武、拉帮结伙布局。军事专家张军社也指出,白皮书将东亚局势与俄乌类比,目的就是凸显自己大幅增加防卫经费、强化防卫能力的必要性,为强军扩武、推进阵营对抗寻找借口。俄乌冲突的爆发和迁延日久本质上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拱火浇油的结果,而当前东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也与日本等域内国家勾结域外势力脱不了干系。
“日方迄今最强硬措辞之一”
新版白皮书保留了去年对中国作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的定位,并鼓噪“台湾有事”的可能性,首次警告“中国军事活动增加”或导致台海紧张局势升级。《日本时报》称,白皮书2021年首提“台湾”,并在随后几年逐渐加强相关表述,而新版白皮书关于台湾问题的表述“是日方迄今最为强硬的措辞之一”。
据日本NHK电视台12日报道,白皮书称,中国的活动范围已从日本列岛与冲绳和菲律宾的所谓“第一岛链”扩大到伊豆群岛与小笠原群岛、关岛和其他岛屿的“第二岛链”,并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的联系。白皮书在描述中国军事活动范围时新增了去年没有的表述,称“包括伊豆、小笠原诸岛周边在内的西太平洋等日本周边全体”。日本时事通讯社认为,这是在向日本国内“敲响警钟”。此外,白皮书还声称,“中国在台湾周边的军事活动日益活跃”,认为中国正借此“试图提高实战能力”,因此“不能排除由于中国方面军事活动增加导致紧张局势升级的可能性”。
对于日本炒作台海危机,陈洋认为,除配合美国遏华战略部署外,日本最主要的动机是借干涉台湾事务谋取对华谈判博弈的利益最大化。他分析称,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日本国内确实有一小撮右翼、反华政客跟台湾方面相互勾结,但总体来说并没有上台面;但近年来日本官方对台湾事务的干涉越来越露骨,发生这种变化主要在于中日两国综合实力变化,日本的“经济” “汽车”这些明牌,都已被中国拉开明显差距,致使其在对华谈判博弈过程中越来越缺乏有力有效的牌,介入台湾事务成了为数不多的对华牌。
有日本网民在社交媒体上称,日本国内问题不断,新版白皮书将中国视为“假想敌”,不排除日本政府试图转移民众注意力的可能性。在即将迎来自民党总裁选举的档口,制造与中国的“对立”,也暗含自民党试图争取民意支持、为加快军事扩张松绑、摆脱战后束缚寻找“正当”借口的算计。
扩军备武野心暴露
据《日本时报》报道,白皮书首次专设栏目讨论防卫能力和开支。日本于2022年制定计划,自2023年度开始大幅增加防卫费,五年内总额将达43万亿日元,到2027年度将增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根据新版白皮书,这一计划已实施约42%;在截至2025年3月的财年,防卫支出总额将达到8.9万亿日元,占GDP的1.6%。日本NHK电视台称,在“战后最严峻、最复杂的安全环境”下,日本需从根本上大幅加强防卫能力,有必要尽早配备可破坏他国领土导弹基地和其他设施的“反击能力”(对敌基地攻击能力),计划在2025年度加快获得国产“12式”地对舰导弹和美制“战斧”巡航导弹。张军社指出,这些武器和技术带有很强的攻击性,发展这些领域是对日本“和平宪法”和“专守防卫”政策的严重背离。
与此同时,日本在强化日美同盟的基础上,正在积极联合所谓志同道合的国家来扩大“朋友圈”,包括和澳大利亚、英国签署了《互惠准入协定》,和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印度等签署了《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和德国、意大利、法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缔结了《防卫装备和技术转让协定》,此外还广泛开展和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军事演习和军事合作。
对此,张军社指出,日方在新版防卫白皮书中表示,要通过与“盟国和志同道合的国家进行合作与协调”来应对中国。这种明确站队、对抗的表态和政策,即便在美国的盟友里也属罕见。日本此举的目的有二:一来是借机扩军强武,进一步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二来是通过向美国“表忠心”,换取美国对其发展进攻性军力松绑,争取成为美国在东亚的代理人。日本政府清楚,要实现日本“政治军事大国化”,必须得到美国的认可,而争取充当美国的打手最为实际。
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林剑12日表示,由于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历史,日本的军事安全动向一直受到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近年日方大幅调整防卫政策,连年增加防卫预算,不断放宽武器出口限制,谋求突破性军力发展,引发外界强烈担忧。我们敦促日方深刻反省历史罪责,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停止为自身强军扩武寻找借口,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摘编自环球网、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