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扎”了近一个月之后,美国总统拜登退选了。7月21日,拜登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致美国民众的一封信。高度评价自己的执政成绩后,拜登称,虽然他一直打算寻求连任,但“为了我的政党和国家的最佳利益,我应该退选”。他表示,自己将继续履行总统职责直至任期结束。稍后,拜登表示支持副总统哈里斯竞选2024年美国总统。美媒称,这一决定标志着拜登52年选举政治生涯的迅速而令人震惊的结束,拜登也成为56年来第一位放弃连任机会的现任总统。
拜登缘何突然改变了主意?“几天之内,拜登就从民主党的傀儡变成了累赘”——路透社在拜登21日退选当天给出了如此评价。
拜登退选后,外界密切关注后续影响。对于拜登退选,欧洲多国领导人“谨慎表态”,俄乌问题无疑是关注焦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日前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前总统特朗普通话,被认为是在为特朗普上任做准备。
威胁与施压
路透社称,从“全速前进”到“改变主意”,拜登的转变发生在关键的48小时内。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同样表示,根据一名高级竞选顾问从拜登家人和幕僚处得到的消息,拜登是在过去48小时内做出了退选的最终决定。
一位了解拜登想法的高级官员称,拜登之所以决定退选,部分原因在于他已努力几周,尝试将外界对他糟糕的辩论表现转移到共和党对手特朗普身上,但最终无法实现目标。
最近几周,拜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退选压力。在长期被视为民主党大本营的硅谷,已有包括马斯克在内的多名大佬发声力挺特朗普,表达对民主党的不满。多家美媒还注意到,民主党主要捐款人似乎正在形成反对拜登的“共同阵线”,这些“金主”不仅威胁“不会再出一分钱”,还进一步施压拜登的民主党同僚抓紧时间把他赶下台。
在美元驾驭权力的“钱规则”下,拜登的选举之路已遍布荆棘。
两位消息人士告诉CNN,20日整晚,拜登都与他最亲密的高级顾问——迈克·多尼隆和史蒂夫·里凯蒂待在一块儿,他们查看最新的民意调查数据以及民主党成员的言论,商讨是否要退出竞选。多尼隆是后来赶去拜登家中的,而里凯蒂早在19日就一直在那里了,他自奥巴马时代起就开始向拜登提供建议。
“昨晚(拜登指示)的消息还是全速前进,今天下午1时45分左右,总统突然告诉他的高级团队,自己改变了主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21日说。另外两名消息人士也表示,在宣布退选前的48小时内,拜登分析并消化了大量数据和民调,它们都指向自己的胜利之路几乎遥不可及。一位白宫高级官员说,拜登在决定退选时是“痛苦的”,但下定决心后,他迅速采取了行动。
拜登自17日新冠检测呈阳性以来,一直在特拉华州雷霍沃斯海滩的家中休养。21日下午1时45分宣布退选前不久,拜登召集白宫高级官员和竞选团队进行了一次通话,分享了他即将发表的声明。上述白宫高级官员说:“他给我们读了这份声明,希望我们能理解他的想法。总统说,在过去的48小时里,他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这次通话不久后,白宫幕僚长杰夫·齐恩特斯召集了白宫高级职员,告知他们拜登决定退选。“这个消息真的被严格管控了。”这名白宫官员形容,“大多数白宫的人都为此感到震惊。” 有消息人士称,拜登在当天下午公开退选消息前,曾与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进行了交谈。另据美国广播公司(ABC)22日援引一名消息人士的话称,其实在拜登退选八天前,舒默就前往特拉华州拜访了拜登,两人围绕竞选进行了“交心的沟通”。
美国两党恶斗反映出美国当前正处于深刻的调整和变革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种族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积累已久,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而两党在重大国内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差异只会加大这种撕裂局面,其导致的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反复出现。
“美国总统大选已经搞乱套了。”一位多年来长期参与民主党竞选活动的资深顾问难掩失望之情,“怎么说都可以,怎么预测都可以,怎么下结论也都可以。总而言之,这个国家(选举运作机制)就是乱套了。”
民主党外交政策不会大改
拜登退选后,外界正密切关注其带来的影响。路透社22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预计现年59岁的哈里斯将在乌克兰、以色列等关键问题上,“很大程度地”坚持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
若哈里斯成功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并在今年11月的美国大选中胜出,那么她可能会就本轮巴以冲突对以色列采取更强硬的态度。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米勒表示:“她可能(比拜登)更有活力,但有一件事不应该指望,就是哈里斯的外交政策会立即发生任何实质性的重大转变。”
报道称,比如哈里斯曾称,她不会偏离拜登对北约的坚定支持,还将同时支持乌克兰与俄罗斯作战。这与特朗普承诺将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和北约的关系”,以及对未来军援乌克兰持怀疑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此外,哈里斯曾访问日本和韩国。“她曾向该地区表明,她热衷于推动拜登对印太地区的关注。”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东南亚项目高级研究员希伯特表示,尽管哈里斯无法与拜登的外交能力“相提并论”,但“她做得不错”。
不过,报道同时称,若哈里斯成功当选总统,在本轮巴以冲突延宕的情况下,巴以问题将在她的议程上占据重要地位。尽管哈里斯和拜登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基本相应,即坚定支持以色列的自卫权,但有时她对以色列的批评力度略大于拜登。今年3月,她曾称以色列在对加沙的地面攻势中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人道主义灾难”。同月晚些时候,她称如果以色列对位于加沙南部的拉法发动全面入侵,那么以色列将“面临后果”。
分析人士认为,和拜登不同,哈里斯与以色列“缺乏发自内心的个人联系”。上述表态,也增加了若她上台,会对以色列采取比拜登更强硬路线的可能。但由于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最亲密的盟友,因此美国对以政策预计不会发生重大转变。
对于中东地区另一国家伊朗,哈里斯如果当选总统,可能会面临伊朗核计划的挑战。因此除非有重大迹象表明伊朗会就此做出让步,否则哈里斯在伊朗问题上不太可能做出“任何重大姿态”。
欧洲的三种反应
美国政治新闻媒体Politico报道称,欧洲领导人对于拜登退选的反应可以分为三类:赞扬拜登决定的人,包括英国、西班牙、德国、波兰等国领导人;抨击拜登者,包括英国改革党党魁法拉奇、德国选择党议员克拉等;以及那些“似乎只喜欢在重要时刻上网的人”,比如认为“政治从未如此有趣”的拉脱维亚总统林克维奇斯。
《纽约时报》刊文称,对于拜登的退选,虽然一些国家领导人表示赞赏,但这些表态“都很谨慎”。比如,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其声明中特别称,“多亏了拜登,跨大西洋的合作关系才如此密切,北约如此强大。美国是德国一个良好而可靠的伙伴。”报道认为,特朗普对北约的反感,以及在俄乌冲突上的立场在德国引发了焦虑感。因此朔尔茨特别点明,拜登与特朗普的孤立主义倾向截然不同。
对于拜登退选同样敏感的,还有俄罗斯和乌克兰。《卫报》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此发声,称感谢拜登“坚定不移地支持乌克兰”。泽连斯基曾在本月早些时候的北约峰会上与拜登会晤。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称:“拜登在全世界和美国都造成了问题,由于他看到自己不会当选的前景,因此没等选举到来就退出了。”沃洛金还称,拜登“应为对乌克兰发动的战争、摧毁欧洲国家的经济、对俄罗斯和其他国家实施的制裁负责。”
尽管泽连斯基对拜登的支持表达了感谢,但CNN认为,泽连斯基目前面临着艰难的前线,以及特朗普击败新的民主党候选人重返白宫、对乌援助水平存在政治不确定性的双重现实。
报道称,泽连斯基日前向乌克兰全国发表讲话时,“语气异常克制”,且暗示愿意与俄罗斯进行谈判,这是俄乌冲突爆发两年多来的首次。泽连斯基建议俄罗斯派代表团参加他希望在今年11月举行的第二次和平峰会。俄方此前并未受邀参加6月在瑞士举行的第一次峰会。泽连斯基还在讲话中抱怨称:“乌克兰并未得到足够的西方援助来赢得战争。”CNN援引美国前驻乌克兰大使赫布斯特的分析认为,泽连斯基或试图通过放低调门,来接触可能重返白宫的特朗普。
7月19日,泽连斯基和特朗普通话。特朗普称通话“非常好”,但没有表明自己在继续援助乌克兰问题上的态度。特朗普曾声称自己若胜选,能在一天内解决俄乌冲突,但尚不清楚他将如何推进实现和平。他一直不满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长期以来还对北约的国防开支持批评态度。CNN此前刊文称,欧洲外交官一直在为特朗普可能重新掌权做准备,努力保障北约安全,并试图确保乌克兰在俄乌冲突中得到持久支持。
因此,欧洲对于俄乌冲突背景下特朗普当选总统的潜在情况,同样有所反应。作为乌克兰最大支持者之一的德国,计划于明年减半对乌军事援助。德国方面称,七国集团(G7)同意以冻结俄罗斯资产的利息做抵押,为乌克兰提供500亿美元贷款。德国希望这笔资金能够满足乌克兰的大部分军事需求。(摘编自环球网、观察者网、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