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杰
“五年前,人武部的解放军叔叔们带我们去敬老院看望老红军,追忆峥嵘岁月,聆听红色故事,参军梦想在那一刻生根萌芽。”近日,在河北省文安县人武部组织的“筑梦军旅·点燃青春”主题国防教育图片巡回展现场,应征青年史雨超动情地说。
近年来,文安县人武部推动征兵宣传和国防教育深度融合,扩大覆盖面、辐射度、持续力,使得崇文尚礼的历史底蕴和崇军尚武的社会风尚在这座大清河畔的千年水乡交相辉映。
前置——立于幼时,始自启蒙
“育苗先固根,应征的前提是热爱。我们坚持国防教育从娃娃抓起,与56所幼儿园、182所中小学校作为常态联系点,为130名优秀学生代表颁发‘国防教育小小宣讲员’聘书……”从事国防教育工作21年的王虹婷介绍道,人武部注重在源头上抓好青少年国防教育,做到每成长一步、国防教育就跟进一步,教导后起之秀在强国强军征程上传好接力棒。他们与地方教育部门联合编订国防教育课程教材,邀请军地专家教授进校园上“大课”,依托双拥主题公园、国防教育基地开展国防主题图片巡回展览,利用全民国防教育日、“八一”建军节等时机,组织“书信传千里、尊崇零距离”线上对话戍边官兵活动,举办“爱我国防、不负韶华”誓词墙签名仪式,组织学生代表走进驻地军营现地观摩,通过一系列固化举措,让青少年在培塑“三观”关键期接受“三观”最正的教育,深植参军报国思想之根。
融合——联动衔接,打造矩阵
“用自己的故事去启发引导,把各自参军经历讲出来,讲部队生活,讲心路历程,讲进步转化,讲收获体会。”征兵工作人员赵子豪正在组织该县5名优秀退役军人代表试讲,过几天,结合役前教育,一场“讲给准新兵的故事”对话交流活动即将举办。
一直以来,该人武部坚持把征兵宣传作为强化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抓手,打破过往“单打独斗”“阶段性热度”陈旧做法,协调军地共同打造“电信媒体登载推送、院线视讯投放宣传、基层党建阵地同向助推”的全时多域宣传矩阵,全程伴随征兵工作各个环节,不间断进行思想动员和宣传发动。连续多年组织“参军报国好青年、心系国防好家庭”评选活动,宣扬生于本土、来自平凡的先进典型,引领参军光荣社会风尚。
赓续——红色赋能,厚植情怀
“廊坊市第一个党组织孕育在文安,响彻华北的姜庄子斧头战发生在文安,军民一心‘战洪图’谱写在文安,毛主席曾称赞我们是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被大家亲切称为人武部编外“红色讲解员”的董璞瑶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前来参加军民共建活动的师生代表认真解说。
近年来,文安县人武部把挖掘用好驻地红色文化资源富矿作为兵员征集密钥,依托红色纪念场馆、战斗遗址、烈士祠、校园红色书屋等阵地,面向青年、学生和儿童,开展参观瞻仰、学习交流等活动。组建专武干部宣讲小分队,开展“大清河畔讲红色故事”,走进13个乡镇、383个村,覆盖率达100%。弘扬“家门口”的红色文化,激扬家乡青年的参军热情,适龄青年报名人数连年攀升,“文安男儿当兵去”成为回荡在“京南水乡”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