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斯克透露脑机接口新进展

  •     美国企业家马斯克近日表示,他旗下的“神经连接”公司已完成第二例脑机接口设备人体移植,今年计划再进行8例类似移植。
        不过,马斯克并未提供具体细节和证据,“神经连接”进行的脑机接口设备移植也仍然处于人体临床试验阶段。
    进展顺利
        近日,美国科学家莱克斯·弗里德曼公开了一段由他以及马斯克等“神经连接”高管参与讨论的播客,时长8个多小时。
        其间,马斯克透露,他旗下的“神经连接”已完成第二例脑机接口设备人体移植。与首例受试者的健康状况相似,第二名受试者也有脊髓损伤。
        “似乎进展得非常顺利。有很多信号,很多电极。”马斯克说,植入第二名患者大脑的400个电极正在提供信号。
        据“神经连接”介绍,该公司开发的脑机接口为一个可植入人脑的微小装置,内有64根极细导线,遍布1024个电极。
        马斯克表示,即使只有10%到15%的电极运作,也能够达到每秒1个比特的信号处理速度,未来还可能实现每秒100比特、1000比特乃至1兆比特的速度。
        马斯克还透露,“神经连接”计划今年再进行8例类似移植,使今年的移植总量达到10例。预计这些移植仍将作为人体临床试验进行。
        马斯克并未透露关于第二例脑机接口设备人体移植的更多信息,比如移植何时进行,受试者的具体健康状况等。舆论认为,要想知道这次脑机接口设备移植代表了多大的科学进步,可能需要像首例移植完成之后那样,等待马斯克或者“神经连接”提供更多细节和证据。
    用意念控制鼠标
        “神经连接”成立于2016年,希望通过向人脑植入电极、芯片等装置,建立连接人脑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和控制通道,即脑机接口,从而实现用大脑生物电信号直接操控外部设备或以外部刺激调控大脑活动的目的。这一技术若能成功,将造福有视觉或行动障碍及其他一些疾病的患者。
        自成立以来,“神经连接”在猴子和小猪身上进行过试验,取得一定成果。2022年,“神经连接”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申请开展人体临床试验,但未获批,原因是对脑部植入设备试验安全性的担忧。
        去年5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转变态度,批准“神经连接”就脑机接口项目开展人体临床试验。同年9月,该公司开始为临床试验招募志愿者。有报道称,数千人对于当志愿者“超级感兴趣”。
        今年1月,“神经连接”完成首例脑机接口设备人体移植。据该公司介绍,首名移植者是29岁的诺兰·阿博,大约8年前,一次潜水事故导致他肩膀以下瘫痪。在接受移植后,阿博能够通过意念控制电脑鼠标并下国际象棋。不过,阿博曾在移植后遇到导线收缩的问题,导致可以测量大脑信号的电极急剧减少。有报道称,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时,“神经连接”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神经连接”表示,将通过修改算法等方式使脑机接口更敏感,从而恢复其监测阿博大脑信号的能力。
    将扩大目标群体
        除马斯克外,阿博以及“神经连接”的三名高管也参与了弗里德曼主持的播客讨论。
        “神经连接”首席神经外科医生马修·麦克杜格尔透露,该公司在恢复瘫痪患者的肢体功能方面也取得了进展。这与目前的设备功能不同,目前的设备仅支持受试者通过意念来控制鼠标。
        “实际上,我们在将电极缝入脊髓作为脊髓损伤的潜在解决方案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麦克杜格尔说,“神经连接”已通过动物试验初步证明大脑植入物将与脊柱植入物相互作用,使先前瘫痪的手臂和腿部产生肌肉收缩,这些动物将“以一种行走的方式移动它们的腿”。
        “我们只是从基础的、简单的事情开始,相对来说就是解决神经元损伤。”马斯克在播客中说。一旦植入物的风险被证明很低,通过长期、大量的人体试验证明其安全性,“神经连接”可能还会扩大目标群体范围,包括没有神经缺陷的人。
       马斯克再次提到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AI)融合的前景,他说,如果未来人工智能以太比特每秒的速度运行,而人们以比特每秒的速度处理信息,人工智能将会在与人们交流时感到“无聊”。(摘编自《解放日报》  文/陆依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