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应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强出访沙特。就在不久前,9月1日至8日,由沙特工业和矿产资源部大臣班达尔·胡拉耶夫率领的沙特工业和矿业系统代表团对中国进行了访问。9月7日,胡拉耶夫在香港受访时表示,沙特愿意“尝试新事物”,对包括在跨境原油交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的新想法“持开放态度”。
“中国是沙特重要的经济和商业伙伴,两国快速提升的经贸往来为双方未来的投资合作描绘了光明前景。”沙特阿拉伯投资大臣哈立德·法利赫11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接受采访时说。
抢抓机遇,持续投资中国
9月1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利雅得同沙特工商界代表座谈交流。沙特投资大臣法利赫、商务大臣卡斯比以及沙特公共投资基金、沙特国家石油公司、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阿吉兰兄弟控股集团等企业负责人和中国—海合会共同投资联合会代表出席。
李强指出,中沙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两国企业家要把握大势,展现更大作为。希望沙特的企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更加坚定地在中国投资兴业,做大做强油气、石化、基建、贸易等传统领域合作,加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合作,同时积极做增进中沙友谊与相互理解的桥梁纽带,推动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
与会沙特工商界代表表示,中国是沙特的重要经贸合作伙伴,沙中贸易额近年来屡创新高,双向投资快速增长,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习近平主席2022年对沙特成功的国事访问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高度契合,沙工商界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对在华发展充满信心,愿抢抓机遇,持续投资中国,进一步发挥互补优势,创新合作模式,在能源、新能源、金融、电动汽车、数字经济等领域深化合作。
《新阿拉伯人报》称,北京把中东视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节点。沙特尽管是美国盟友,但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同中俄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将近1/4的石油出口到中国。报道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中国总理的此次访问旨在“增强中国与海湾国家间的合作与贸易往来”。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认为,中国总理此次访问沙特旨在推动两国间的务实合作,包括能源、高科技、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中沙在高科技领域交流的深化显示出双方都在寻求更深层次的合作,而金融领域的合作也有助于推动两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教授拉杰布在接受采访时说,沙特与中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可以说是近年来中东与东亚国家经济合作的典范。这种合作不仅反映了两国在能源需求与供应上的互补性,也反映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沙特锁定中国环保汽车
9月1日至8日,由沙特工业和矿产资源部大臣班达尔·胡拉耶夫率领的沙特工业和矿业系统代表团对中国进行了访问。
访问期间,沙特代表团参观了中国一些先进产业的所在地,包括广州和香港。沙特媒体报道称,此次访问旨在加强双边关系,吸引中国的优质投资到沙特并寻求工业领域的相互投资机会,以助力沙特达成“2030愿景”的目标——实现经济多样化,让沙特转变为世界领先的工业强国。
综合媒体公开报道,沙特代表团在广州参加的会议包括与汽车制造商广汽集团、锂电池生产商容汇通用锂业以及通信科技巨头华为的会面。
“我们欢迎中国企业来投资电动汽车。”胡拉耶夫说。其办公室在出访前发布的声明中也提到,“代表团访问中国的目标是与中国加强合作,使沙特成为地区的关键汽车中心,以及创新和环保汽车解决方案的领导者”。
根据沙特阿拉伯工业和矿产资源部的数据,中国是沙特最大的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对沙特的投资包括56亿美元的汽车原始设备制造、52.6亿美元的矿产领域投资以及42.6亿美元的半导体投资。
中方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中国对沙特的出口商品总额为275.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近12%。与此同时,中国从沙特进口的商品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3%,为349.7亿美元。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对记者表示,中国和沙特在新能源产业各有所需,合作是有利双方的好事。沙特在工业基础上比较薄弱,希望通过工业投资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结构,实现能源多元化,让经济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对中国来说,当前造车新势力中还有数家企业未实现正向盈利,需要资本投入来进行新能源技术的科技创新探索。
对人民币结算“持开放态度”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胡拉耶夫9月7日在香港受访时表示,沙特愿意“尝试新事物”,对包括在跨境原油交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的新想法“持开放态度”。此外他还表示,欢迎与金属、制药、智慧城市、机器人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相关的中国企业前往沙特投资。
《南华早报》称,中国正在更广泛地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2023年11月,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500亿元人民币260亿沙特里亚尔,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这标志着利雅得与北京之间金融合作的一个里程碑。
与此同时,在跨境原油交易结算中更广泛地使用人民币,即“石油人民币”,被认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下一步,也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上无处不在的美元发出挑战。
被问及有关“石油人民币”的问题时,胡拉耶夫说:“我们相信沙特会做最符合其利益的事情……我认为沙特总是会尝试新事物,对新想法持开放态度,我们尽量不把政治与商业混为一谈。”
据报道,胡拉耶夫描述了沙特国内对在交易中使用“石油人民币”持“积极”看法,不过他没有给出具体的实施时间表。
“从商业角度来看,在供应商和客户之间,我认为这样的安排可以根据双方的自由意愿实现。”胡拉耶夫补充道,“这不是我们从政策角度考虑的问题。”
报道援引标普全球评级公司8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与沙特之间经济关系的深化,将推动人民币在石油采购中的使用。这份报告指出,尤其在中国投资正助力沙特达成“2030愿景”目标的情况下,预计这将为“在越来越广泛领域”中使用人民币进行双边结算“提供更多渠道”。
拉杰布分析认为,从商业角度来看,沙特对人民币结算持开放态度是基于多方面考虑的。首先,这种安排可以降低汇率风险,特别是在美元波动较大的时候。其次,随着中国成为沙特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使用人民币结算有助于简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更为重要的是,这反映沙特在新兴全球经济秩序中的战略选择,即与中国等新兴大国加强金融合作,从而减少对单一货币体系的依赖。拉杰布说,未来,沙特与中国的合作势必会更加紧密,特别是在能源、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人民币在这其中的作用有望逐步扩大。(摘编自环球网、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