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不顾中方反对,一意孤行推动对华关税提案。据中国商务部消息,中欧团队在布鲁塞尔已对此进行了8轮密集磋商。
10月14日,香港《南华早报》援引一名熟悉谈判情况的人士的话称,目前谈判仍在幕后继续,双方在价格承诺方面“分歧巨大”。消息人士透露,布鲁塞尔方面一边同中方磋商,同时又执意与部分企业进行单独谈判,为谈判的继续推进带来不利影响。
报道称,正在“慌忙”应对中方反制的欧盟,为安抚被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的白兰地生产商,承诺将提供适当支持。按照法新社的说法,其中可能包括一项“巨额补贴”。然而消息一出,猪肉和乳制品生产商就“打爆”了欧盟官员的电话,他们要求补偿覆盖范围也得扩大至其他可能受到影响的欧盟农产品行业。“欧委会的‘金库’恐遭重创”,港媒揶揄道。
欧盟执意单独谈判
从9月20日开始,中欧技术团队在布鲁塞尔共进行了8轮密集磋商。早前有消息称,中方团队已于10月12日返回国内。
对于这一阶段的中欧谈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2日介绍情况称,双方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中方充分听取中欧业界诉求和意见,在磋商过程中就欧方具体关注多次提出务实的建设性解决方案,展现了最大诚意和灵活性。但遗憾的是,欧方始终未积极回应涉及中欧业界核心关切的问题,双方还存在重大分歧,到目前为止,磋商仍未达成双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一名熟悉谈判情况的消息人士告诉《南华早报》,目前谈判仍在幕后继续,双方在价格承诺的基本原则应如何运作方面分歧巨大。
有参与谈判的人士透露,有时候,谈判双方似乎在讨论不同的问题:中方希望达成一项总体协议,为所有出口商制定价格方案,但欧方执意要与各家企业单独协商,为谈判的继续推进带来不利影响。
据《南华早报》报道,在整个谈判过程中,中国一直将解决方案与未来对欧洲电动汽车行业的投资挂钩,称降低关税将有助于中国企业在欧洲建厂。随着关于电动汽车的谈判进入最后阶段,有欧盟高级官员预计,中国或将利用投资承诺向布鲁塞尔方面进一步施加压力。同时,新的贸易政策和更广泛的贸易调查也可能会成为中方“组合拳”的一部分。
据一名欧洲行业高管所说,中方有关部门已为此准备了数月。报道称,布鲁塞尔方面已被告知,如果最终协议无法达成,从今年11月开始,欧盟的敏感经济领域将面临数十项反制“报复”行动,潜在投资计划也将化为泡影。
需要强调的是,中方通过对话磋商寻求解决方案的态度和诚意没有改变。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2日透露,已正式邀请欧方尽快派技术团队来华,继续下一阶段面对面的磋商,并为此做好了一切准备。希望欧方能够与中方相向而行,尽早安排来华并以建设性态度加快推进磋商,争取早日达成妥善解决方案。
“德国、法国软弱无能”
《南华早报》还指出,中国积极应对与欧盟的贸易摩擦,也被认为是阻止欧盟对中国发起更多无端贸易行动的一种方式。中方希望,围绕电动汽车的这场闹剧,能削弱欧盟各成员国挑起更多冲突的兴趣。
不过,报道也有所担忧地指出,考虑到欧盟主要大国德国、法国等政府的影响力日渐衰弱,他们对在贸易和竞争事务上“独揽大权”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不免令人怀疑。比如柏林在此次对华电动汽车加税投票中就表现尴尬,不仅没能控制住局面,也不再具有主导作用。
“由于德国和法国政府的软弱无能,冯德莱恩的权力得到了强化。”《南华早报》指出,她似乎有意利用这一自主权持续推进对华议程。
与中方调查不同,冯德莱恩力主推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的调查,恰恰是在欧盟产业未申诉的情况下由欧委会主动发起的,这在欧盟贸易救济实践中非常罕见。
与此同时,欧盟还对从中国进口的风力涡轮机、锂电池、镀锡板等产品展开调查,中国和欧盟都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了多起申诉。跨境电商平台Shein、Temu和AliExpress还遭到欧盟数字服务法案的审查。
报道称,算上11日宣布的对中国硬木胶合板展开的反倾销调查,今年,欧盟仅利用所谓贸易和竞争工具,已经对中国进口产品发起了19起调查。
作为冯德莱恩最得力的干将之一,欧盟竞争事务专员玛维斯塔格更在即将离任之际,仍不知疲倦地继续炒作中国所谓“产能过剩”话术,为欧盟围追堵截中国进口产品强行辩护。此前,她在接受法国杂志专访时大放厥词道:“那种认为我们只能坐等其他产业像光伏产业那样走向衰败的想法,想都别想,这是不可能的。”
自2023年3月以来,冯德莱恩频繁炒作对华“去风险化”,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是典型的政治操弄。中方多次驳斥这一话术的同时,部分欧盟成员国也提出异议,斥责欧盟不应“模仿”美国对华政策。冯德莱恩还被指责,在发表与美国几乎步调一致的涉华表态前,没有征求过各成员国的意见。
今年7月,冯德莱恩成功连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后,其主推的对华投资审查计划也遭到了欧盟企业和成员国的抵制。当时有外交消息人士透露,欧盟27个成员国中,只有立陶宛一国完全支持这项明显背后有着美国身影的审查计划。
而强推对华电动汽车加税政策“反噬”欧盟的表现也在逐渐显现——欧盟干邑白兰地的生产贸易商正因被卷入一场与之无关的纷争而愤怒不已,对欧盟发出激烈控诉。
10月8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欧盟进口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马爹利、轩尼诗、人头马君度等欧盟白兰地品牌将被征收30.6%至39%不等的保证金。
据《南华早报》报道,欧盟方面揣测称此为中方对电动汽车加税的反制措施,在“慌忙”应对中,先是倒打一耙称要上告WTO,随后为安抚白兰地生产商,承诺将探讨一项依据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提供“巨额补贴”的财政支持方案。
消息刚一传出,欧盟官员们的电话就开始响个不停——电话那头是猪肉和乳制品生产商。他们声称,自己所在的行业也受到了潜在关税的威胁,要求欧盟“雨露均沾”,将赔偿政策覆盖范围扩大至这些行业。
对此,《南华早报》评价称,无端挑起与中国的贸易争端,欧委会的“金库可能将遭受代价高昂的打击”。(摘编自观察者网 文/阮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