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国申请加入,金砖优势在哪?
-
2024年金砖国家峰会将于10月22日至24日在俄罗斯喀山举行。近段时间,土耳其、斯里兰卡、古巴、马来西亚等多国都表达了加入金砖国家的意愿。目前,作为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的俄罗斯确认,已有30多个国家将参加此次金砖峰会。那么,是什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金砖架构如此感兴趣?
从金砖四国到金砖十国
资料显示,金砖国家最初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这四个国家英文首字母组成的“BRIC”一词,其发音与英文的“砖块”非常相似,所以被称为金砖四国。2006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外长举行首次会晤,开启金砖国家合作序幕。2010年12月,四国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正式吸收南非加入机制。机制英文名称为“BRICS”。金砖四国也因此改称为金砖国家。
2023年8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作出金砖扩员的决定。2024年1月1日,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
报道称,近年来,金砖合作机制的吸引力不断提升,10个金砖成员国总人口约占世界的45%,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31.5%,为世界市场生产约44%的原油,GDP总量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超过七国集团。
在10月14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前三季度,我国对其他金砖国家进出口4.62万亿元,增长了5.1%。
多国排队,亚洲国家靠拢
随着金砖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国家表达意愿并申请加入金砖。
9月1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公开表示,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表达了以某种形式加入金砖的愿望。
今年以来,亚洲国家向金砖靠拢成为外交领域一个突出的现象。继10月5日叙利亚提出申请后,斯里兰卡14日成为亚洲最新申请加入金砖合作机制的国家。
今年5月,泰国政府在内阁会议后发布公报,称政府批准了泰国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意向书草案。6月,来自12个对“金砖大家庭”有兴趣的非成员国代表出席了在俄罗斯举行的“金砖+”对话会。其中参会的亚洲国家有越南、斯里兰卡、老挝、孟加拉国、哈萨克斯坦。7月,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透露,该国已经正式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此外,巴基斯坦已于2023年11月正式申请加入金砖。从西亚到中亚、从南亚到东南亚,选择合适的时机加入金砖已成为大多数亚洲国家的共同愿景。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和国务卿布林肯曾在外交场合数度以美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有着牢固的安全关系,以及北约与“印太地区伙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为由,强调亚洲国家的外交正在与美国“趋同”。但从大多数亚洲国家希望加入“金砖大家庭”这一现象来看,美方这种说法显然不具有说服力。
亚洲国家纷纷靠向金砖说明什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孙培松分析称,第一,这标志着大多数亚洲国家对美国“印太战略”的疏离。美方认为“中美竞争”的中心在亚洲,亚洲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从奥巴马时期的“重返亚太”开始,美国就一直施加政治压力,要求亚洲国家从美中战略竞争的角度看待地区事务并站在美国一边。亚洲大多数国家应对这一要求的基本做法是保持中立。
与以往相比,现在亚洲国家的国内政治基础比以前更加牢固。这些国家的国内事务和美国的优先事项并不一致。除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少数国家外,大多数国家的国内议程中没有“支持美中对抗”的政治构想。亚洲各国越来越显示出独立自主的一面,正如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所言,这些国家没有任何对抗美国的意图,但也不会被一个国家针对另一个国家的单边行动所左右。
此外,亚洲不需要另一场冷战,鼓励意识形态对抗已不能说动亚洲。拉帮手来巩固自己的霸权,这种做法在亚洲不受欢迎。
第二,经济阵营化不符合亚洲国家的利益。大多数亚洲国家靠向金砖是对美国版经济秩序表达失望。亚洲国家主要关注经济增长,发展是它们靠向金砖的最大考量。虽然亚洲各国资源禀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但基本能够满足国际资本不同阶段的需求。投资者无论从产业链的上下游还是物流及人力资源分布中,都能轻易找到利用价值,尤其是东南亚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各国在过去几十年里新增了数以百万计的中产消费者,不断扩大的尖端工业生产,推动地区贸易激增。开放市场是亚洲所有国家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
美国频繁以国家安全为由阻碍经济关系的健康发展,已经对开放的世界经济构成了重大阻碍。因此,地区大多数国家与美国提出的所谓“自由开放的印太”愿景保持着距离。虽然7个东盟国家加入了“印太经济框架”,然而美国并未给予它们更多的贸易准入,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形成的巨大的经济足迹相比,“印太经济框架”似乎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联合盟友建立阵营化的美国版经济秩序,与亚洲国家希望在开放的市场中寻求机会和分享利益的愿望存在着巨大矛盾。因此,这些国家更专注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很自然的选择。近日在老挝举行的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宣布了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的消息,表明亚洲国家不希望地缘政治制约经济关系,使自己在孤立主义泛起的过程中成为输家。
在美国等国的影响下,世界经济运行中的效率标准正在被泛安全标准所取代。亚洲国家对1997年金融危机发生时,西方和相关国际金融机构采取观望态度,让部分亚洲国家雪上加霜的往事记忆犹新。直到现在,亚洲国家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的话语权也很有限。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国家希望加入“金砖大家庭”,说明蒸蒸日上的新兴国家希望有更多以“大金砖”合作为代表的新型国际多边机制来代表这个新的世界。
此外,还有古巴、阿塞拜疆等国家也都决定申请加入金砖国家。
为何金砖越来越受欢迎?
日前,环球时报研究院就“全球南方”议题在亚非拉等13国展开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81%的受访者认为金砖机制完全能或部分能代表“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声。非金砖国家中,67%的受访者极其支持或支持本国加入金砖机制。这表明,在国际秩序处于系统性震荡之际,金砖机制卓然做大成为当今国际格局变幻的一大亮点,众多“全球南方”国家争相走近金砖、融入金砖更是成为热点。金砖能产生如此吸引力和感召力绝非偶然。
2024年6月,泰国外交部长玛里·沙炎蓬接受采访时表示,金砖国家“代表了一种南南合作框架,泰国长期以来一直希望成为这种合作框架的一员”。在一些国家寻求缓解美中竞争加剧所带来的经济风险之际,加入金砖国家一方面是在这种紧张关系中保持观望的尝试,同时也是一种情绪表达:一种对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对仍受西方大国主导的关键机构(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越来越深的失望。
“我们中的一些人,包括我自己,认为我们需要寻找改变不公平的国际金融和经济架构的途径,”马来西亚前外交部长赛夫丁·阿卜杜拉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因此,金砖国家很可能是起到平衡作用的方式之一。”
有分析认为,“大金砖”现在已经成为深刻改变国际力量格局的一支重要力量。
不同于个别国家热衷于搞“小圈子”,金砖合作机制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态度,使成员国能够以平等的身份、公正的待遇参与全球合作建设,这对广大新兴经济体具有很强吸引力。通过加入“金砖”,既能拓展自身发展潜力,同时又能充分尊重国家尊严以及自身发展道路。
近年来“全球南方”国家间合作进一步增强,其中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起到重大推动作用。通过加入金砖,将进一步拓展同“全球南方”国家间的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这对于世界许多国家都具有很大吸引力。
北京师范大学金砖国家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王磊表示,面对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金砖合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凸显。王磊指出,金砖合作机制已成为全球非常成功的合作机制之一,各成员国积极发展的成色越来越足,这种优秀表现使金砖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同时也增加了其他发展中国家通过加入金砖来提升自身发展的信心。(摘编自极目新闻、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