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曲一演奏,心就暖了起来”

  • 吕佳俊 吴凌希 韩梦楼

        在四川省军区成都第八离职干部休养所,有一群从原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离休的老干部,他们用满腔热情和深厚的艺术功底,编织着晚年生活的绚丽乐章。离休之后,他们自发组建起一支名为“星火相传”的乐队,凭借对音乐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坚守,用中国传统乐器弹响美妙旋律、演奏动人乐曲,成为该所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近日,笔者带着敬意与好奇,走进成都第八离职干部休养所,深入了解这支乐队背后的故事。

    老有所为

    用音乐搭建起沟通桥梁

        “星火相传”乐队的组建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那时,该所老干部、阿姨陆续从原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离休,到干休所不久后,因为对民族音乐的共同爱好,大家便组建起一支“锣鼓队”。
       “打击乐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音律能提振大家的‘精气神’,现场表演所带来的震撼感,更是其他乐器无法替代的。”老干部郭爱堂向我们道出了组建“锣鼓队”的缘由。
        “锣鼓队”是“星火相传”乐队的前身。由于该所离休老干部、阿姨个个身怀才艺,为更全面地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让更多人能参与到文艺活动当中,大家便决定将“锣鼓队”升级成“乐队”。
        聚是一团火。这一想法“点燃”了更多人心中的文艺之火,大家心潮澎湃、激动万分,乐队很快就建立起来。
        乐队成立初期,所里的老干部、阿姨纷纷踊跃加入,队伍很快壮大起来,总指挥、女中音、女高音等配置应有尽有;拉二胡、拉中阮、诗朗诵等岗位人尽其才。大家用音乐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将文艺的气息浸润到干休所每一个角落。
        乐队的成立,让干休所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每逢重要节日,所里都会举办文艺活动,乐队成员铆足了劲,为工休人员带来一场场视听盛宴。
        《欢庆锣鼓》一直是乐队成员引以为傲的节目,也是工休人员最喜欢的节目,最初只在干休所部分会议开始前表演,目的是鼓舞人心,提振士气。随着时间推移,乐队推出了更多精彩的节目,《欢庆锣鼓》便成为乐队在重大节日中表演的第一个节目,此举一直延续至今。
        “演奏《欢庆锣鼓》时,因表演动作幅度比较大,乐手须全程站立,很多老首长走路都需要拄拐杖,上台演出却毫不退缩,这种精神特别让人感动。”该所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地说。“《欢庆锣鼓》特别喜庆,展示了老干部、阿姨和谐融洽、乐观积极的风貌风采,同时也鼓舞了工作人员的士气。”
        “这些老同志,有的曾在战场上演出,为一线官兵提振士气;有的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用青春和热血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老干部毛文彬感慨道。
        时光荏苒,乐队成员们演奏出的音符飘进了幸福的新时代,他们始终秉持“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针,用音乐传递着文艺精神以及对党、对国家、对军队的热爱之情;用歌声与舞姿讲述国家的发展变迁,展现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貌;用一次次精彩演出诠释着“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真谛。
    薪火相传

    为红色基因传承注入活力

        “随着我们年龄增长,乐队成员逐渐减少,曾经那支庞大的队伍,现在已变为一支‘小乐队’。”说起乐队的变化,老干部关怀方有些感慨。
        如今,最初加入乐队的老干部、阿姨大多已年逾九十,视力不佳、听力下降、腿脚不灵活,成了他们演出的主要障碍。幸运的是,他们的后代逐渐加入进来,为乐队带来新的活力和希望。
        “我们对于‘二代’的加入,始终坚持自觉自愿原则。”老干部史福喜告诉笔者。
        老干部吕先耕和阿姨田淑英的女儿吕青是自愿加入乐队的“二代”之一,她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学起。起初,要求严格的田阿姨认为吕青没有音乐细胞,但后来发现她节奏感很强,最终同意她加入乐队。如今,每当看到吕老一家其乐融融演奏音乐的幸福画面,大家由衷地感到羡慕与高兴。
        除了吸收子女加入乐队,该所工作人员也逐渐被“老乐手”们的精神所感染,纷纷申请参与演出。今年重阳节,几名工作人员就与乐队共同演绎了经典的陕北民歌《秋收》。
        起初排练时,面对这首音域宽广、风格独特的陕北民歌,工作人员在试唱时倍感吃力。然而,“老乐手”们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而是一遍遍地为他们配乐,耐心调整每一个音符,力求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音域。
        与此同时,老干部子女徐萍也积极投身到教学工作中,手把手地教工作人员识谱、唱谱……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演出获得一致好评。
        “上一次接触乐谱已是30年前了,想想也只有小学时学过乐谱,在老干部、阿姨的悉心教导下,我终于有了进步,再也不会认为自己是五音不全了。”工作人员刘玉洁自我调侃地说。
        不久前,徐萍在与“老乐手”们切磋技艺时,拿了一把中阮给几乎丧失听力的老干部赵健民,不料,赵健民弹出的旋律、音准几乎无误,在震惊现场所有人的同时,也深深感动了他们。
        “文艺的力量很神奇,赵老的听力好似恢复了一般,但其实这是赵老早已将曲谱、曲调铭记于心。”徐萍说。
        “虽然他们听不清声音,但乐曲一演奏,他们的心就暖了起来。”一位老干部感慨道。
        在这支乐队,音乐超越了语言,成为一道独特的情感桥梁,把大家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如今,“星火相传”乐队的成员虽然减少了,但成员组成更多样,在传承星火的同时,也做到了“薪火相传”。乐队的存在,是该所全体工休人员的骄傲,它不仅活跃了氛围,还培养了一批文艺骨干,为红色基因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幸福满溢

    夕阳红乐章有“朝阳”守护

        随着岁月流逝,老干部、阿姨的身体状况逐渐变差,高血压、冠心病、老年性骨关节炎等慢性病接踵而至。对此,所领导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在确保老干部、阿姨身体健康的同时,让他们放心地参加文艺活动,为乐队的训练与演出做好安全保障。
        据介绍,该所从多方面着手为老干部、阿姨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在日常生活中,定期开展体检、科学安排饮食、做好医疗支持;在排练和演出期间,工作人员全程监测老干部、阿姨的身体状况,不断提醒他们注意身体,确保训练有度。
        “干休所一直致力于为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并极力满足我们的需求,让我们能够安享文艺活动带来的快乐。”阿姨阳庆珍对干休所细心周到的保障服务赞许不已。
        除关注身体健康外,该所还注重老干部、阿姨的心理健康,经常组织交流活动,让工休人员相互倾诉心声、分享快乐。
        对老干部、阿姨的服务保障,对乐队的支持不止于此。该所领导表示,在硬件方面,将为老干部、阿姨提供新的文艺活动室,并按需购买音乐器材;在软件方面,将继续注重文艺骨干的培养,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文艺活动。
        “所领导对乐队的文艺活动给予高度重视,不仅鼓励工作人员参与其中,还及时为我们购买乐器,全方位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很满足。”老干部赵健民告诉笔者。
        “我们将进一步筑牢‘真心敬老,真诚学老,真情为老’的思想基础,用心用情为老干部、阿姨服务,让他们安享幸福晚年。”该所领导表示,下一步将不断探索新的演出形式和内容,让乐队保持活力,更添动力,以满足工休人员的文化需求。
        立德修身,崇德尚艺,该所老干部、阿姨一致保持着对艺术的敬仰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用动人旋律谱写红色华章,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未来,该所工休人员将继续努力前行,让“星火相传”的乐声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奏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