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制裁效应大减,中国半导体出口破万亿

  •     今年1—10月,中国半导体出口达9311.7亿元,增长21.4%,平均每个月930亿元左右。从过去三年的数据来看,每年的第四季度是中国半导体出口的旺季。按照这一趋势测算,到11月,中国芯片出口额将突破万亿。
        从2019年开始,美国政府几乎每年都会对打压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政策“打补丁”。尽管这些政策看上去来势汹汹,但制裁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
    制裁方向逐渐清晰
        美国政府打压中国芯片行业的历程,要从美国对华为公司实施出口管制起算。当时,业界确实有不少人感到巨大的压力,因为中国企业没有经历过如此高烈度的制裁。
        拜登上台后,将制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此后,美国政府对华芯片出口管制的格局基本形成,在这之后,美国更新的政策基本都是在这一框架下“打补丁”。
        梳理这几轮制裁措施可以发现,美国的政策存在变化的过程。2020年,美国制裁的方向相对宽泛,没有明显的针对方向。但从去年开始,美国政府打压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政策针对方向变得逐渐清晰——转向人工智能的方向。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转变,是因为当芯片的元件尺寸越来越接近物理极限,意味着芯片产业按照摩尔定律升级的终点已经划定,假以时日,中国迟早能追上。
        但在人工智能芯片的领域,这样的规则并不适用。
        对于这类芯片,其性能受芯片物理大小的影响不大,而是需要综合芯片架构、芯片制造、连接带宽、算法优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对此,以英伟达为代表的美国企业依旧有大幅度的领先优势,并且在以快于原来摩尔定律的速度持续迭代。
        从这一个方面可以看出,美国一直在芯片最前沿的领域加码对华制裁,希望通过锁住前沿的发展空间,进而打压中国整个芯片产业。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思路能够奏效,基于一个前提:全球芯片市场要对这些最先进的芯片有需求。
    市场需求逐渐变化
        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3年,汽车市场对半导体的需求增长了15%,相比之下,手机等通讯设备市场降低了1.8%,个人电脑降低了7.1%。
        要知道,过去10年间,推动全球半导体行业增长的最大动力,就来自于手机和个人电脑市场。这些终端有便携的要求,也在客观上推动了全球半导体行业“制程为王”的发展逻辑。
        而现在,半导体市场规模增长的动力越来越多地向着汽车和工业领域倾斜。
        汽车芯片和工业级芯片对便携性的要求要小很多,在先进制程方面,它们目前关注的重点也在5nm到7nm, 相比之下,手机、个人电脑等行业目前已经关注到了2nm到3nm的工艺,难度要大得多。
        更重要的是,汽车芯片与工业级芯片最为看重的是稳定性,正因如此,当前,80%的汽车芯片需求在成熟制程。
        中国电子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宿东君表示,集成电路行业的特点是,先进制程芯片利润率高,但产量和良品率低,稳定盈利的大头在成熟制程。而所有高技术行业都遵循的规律是,有稳定利润才能持续创新。
        也就是说,在全球芯片行业格局转变的大背景下,顶尖技术虽然重要,但从企业实际出发,谁掌握住成熟制程芯片的技术和市场,谁就更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说到成熟制程,这正是中国所长。
        用“掐尖”的方式也许能在一定时间内掐住一点,但是无法系统性遏制中国芯片的线性发展。有成熟制程作为支撑,中国可以朝着“最后一公里”不断努力。
    美国的制裁
    让中国完成产业链摸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成熟制程上的能力提升,也和美国的制裁有很大关系。
        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副会长陈经表示,过去五年,美国的制裁也让中国完成了芯片产业链的摸底,把芯片全产业链的架子搭了起来。芯片设备、制造、设计、封装、测试各个环节,中国企业距离世界最先进仍有差距,但都有了一定水平。与此同时,因为逐渐完善了芯片全产业链建设,这也使得中国应对人工智能芯片方面的管制时,经验更加丰富,自己独立发展人工智能芯片,也有了更好的产业链基础。
        陈经说:“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芯片的发展逻辑和过去的CPU芯片是一样的,我们在芯片架构、芯片制造、连接带宽、算法优化都可以进步。对于人工智能芯片来说,目前产业链的主要困难在先进封装上,从技术层面来说,它的难度不如光刻机。”
        正是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最近半年来,美国的心态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以美国智库为代表的美国战略界关注到了一种现象是,“中国芯片企业在打压中成长,美国企业反而失去竞争力”。
        最近,很多美国头部的芯片企业——英伟达、英特尔以及苹果,都表达了加强与中国合作的愿望,与美国政府“作对”的态度前所未有地强烈。这也是因为这些芯片企业在面对新的全球芯片市场形势时,已经在慢慢摈弃过去“制程为王”的发展逻辑。
        除了这些制造商,美国在产业链上占据关键位置、专攻一个环节的芯片企业,反对美国继续加码管制的态度也在变得越来越坚决。
        在最新的这次制裁中,专攻芯片产业链上芯片制造设备的企业就站了出来。根据相关报道披露,三家美国芯片制造设备企业:泛林集团、科磊公司和应用材料公司,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多次尝试阻止美国政府出台最新的制裁措施。
        今年下半年,这三家公司的股价都经历了暴跌,跌幅在25%到35%左右。
        中国是这三家企业的最大市场,占这些公司收入超过40%。但丢失中国市场,对于这些公司来说,损失的利益将不止40%。
        美国对华出口管制的主管部门,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内部已经有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此前,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负责出口管理的助理部长西娅·肯德勒曾给出了一个判断是,美国真正垄断了某项技术的情况少之又少,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美国不可能永远处于领先地位,单边出口管制不能实现美国的“国家安全”目标。相反,单边出口管制最有可能给美国带来的是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不公平的竞争环境”,指的就是美国公司退出的市场,更可能的结果是被其它国家的公司快速填补,而不是这些市场仅仅因为美国的退出就萎缩甚至消失。
        现实也是如此。过去一年,其它国家的芯片制造设备公司在中国的营收是增加的,而不是减少。
        用五年的制裁,美国证明,全球贸易的趋势可能会受到管制措施暂时的影响,却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方向。
        中国芯片,始终会坚持发展自身,从万亿抵达更远的地方。(摘编自玉渊谭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