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雏鹰振翅飞 昼夜砺锋芒

  • 蓝鹏飞

        铁翼掠长空,昼夜鏖战急。近日,渤海湾畔某机场北风呼啸、滴水成冰,起飞线上车流交织、战机轰鸣。海军航空大学某团紧贴实战连续组织高强度多课目跨昼夜飞行训练,有效锤炼飞行员技战术水平和胜战本领。
        “计时起飞!”上午8时许,随着指挥员口令的下达,分别扮演“红、蓝”双方的多架战机如利剑出鞘,直扑目标空域,拉开了空战战术课目训练帷幕。
        据了解,此次训练中,无论是航线规划、战法运用及攻击方法等全程由飞行员自主准备、自行把握,最大限度锻炼飞行员战场态势感知和灵活使用机载设备能力。组训过程中,该团始终坚持战斗力标准,科学统筹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利用好训练资源,抓好每一架次的飞行训练,确保飞行学员技战术水平稳步提升。
        云端之上,火药味充盈着整个训练场,战斗一触即发。蓝方战机组成战术编组,对红方海岸目标发起攻击。
        “发现目标,方位×××、高度×××”,地面“指挥所”根据空中态势实时通报“敌”情。
        “红方”飞行员王昕雨刚抵达目标空域,就接到“蓝方”接近指令。“红方”双机快速反应警戒,根据地面提供的战场环境信息,利用机载雷达进行搜索。
        “651发现目标”,跟“挥所”报告后,王昕雨迅速根据当前态势对“敌机”进行截获、攻击。回转、机动、规避……“敌机”见招拆招。
        “红、蓝”双方飞行员在体系支撑下充分发挥战机极限性能,不断变换战术队形,相互锁定又成功规避,双方你来我往,火药味十足。
        “加油门、转进……”王昕雨不断变化队形和修正雷达扫描角度,和僚机以进攻纵队的战术全速向对方发起进攻,抓住转瞬即逝的攻击窗口,锁定目标并实施模拟攻击,圆满完成拦截任务。
        “摆脱不够迅速,防御意识还要加强……”训练刚刚结束,地面再起“硝烟”。战术研究室内,“蓝方”飞行员结合飞参判读和视频回放系统,对刚才训练失利认真复盘分析,深入细致查找存在的不足,并对下一架次训练展开战法研究和协同。机务官兵快速对战机进行检修和油料补给,为战机再次出动做好准备。
        不多时,战鹰再次升空,飞行员们带着复盘的成果驾机升空,再次展开激烈鏖战。“蓝方”飞行员充分汲取之前教训,凭借默契战术配合,抓住稍纵即逝的攻击窗口,成功锁定目标并实施模拟攻击。
        夜幕降临,部队随即转入夜训状态。夜色中,一架架战机拔地而起,拖着一条淡黄色尾焰奔赴既定空域。
        到达空域后,学员驾驶战机快速向长机靠拢,集合成夜间编队队形。夜间飞行训练可视条件差、危险系数高、防相撞安全压力大、飞行操作难,对飞行员的空间态势感知、技术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夜幕下,“雏鹰”们正驾驶着战机在进行夜间训练课目;塔台上,指挥员时刻关注屏幕上的飞行动态;地面陆基模拟着舰指挥官工作站,指挥官不时发出指令,引导飞机修正飞行姿态;停机坪上,各类人员紧张有序、各司其职,细致做好战机维护保障工作。
        “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仗育人才,我们持续开展高难度课目训练,就是要聚力练兵备战,钻研打仗本领,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新质战斗力生成需求侧精准对接”,该团领导告诉笔者,他们从难从严组训施训,通过设置逼真战场环境,设强对手,全面检验飞行学员协同作战和目标打击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态势感知能力和全天候作战水平。
        “高度好,点点左,保持,注意攻角,注意方向……”夜色深沉,航灯闪烁。一点红色亮光由远及近,渐渐靠近机场。飞行学员不断修正飞机姿态,把飞机控制在最佳的下滑曲线上。“嘭”的一声,战机应声“砸”下,准确降落在“着舰点”上。
        深夜,随着最后一架战机精准着陆并顺利滑至停机坪,该团当日飞行训练圆满结束,任务全部按计划完成,所有飞行学员均完成预定课目训练,达到了预定训练目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